东亚民主生成的历史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拟揭示的理论性问题

分阶段、分类型的比较和政党中轴分析,只是为了使民主演进的历史进程更具深度,同时使民主生成的逻辑更加凸显。但历史进程所要求的“发展逻辑”和政治进程所要求的“民主逻辑”始终处于阶段性的紧张和纠结之中。如何使“发展”促进的物质性力量和“民主”要求的价值性追求相互促进和相互增强,是本书拟揭示阐释的学理性目标。经过对东亚“七国一区”民主生成的历史逻辑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能否对以下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解读或揭示?

1.东亚“七国一区”的“后发型民主”相对于西方的“原生型民主”有什么不同的发生条件、生成路径和过程特征?这是否决定了我们的研究从什么样的视角和切入点,梳理和研究东亚各国(地区)民主的发生和成长的过程?在西方列强殖民化威胁的严重压力和挑战下,东亚各国(地区)有自主选择自己现代化或民主化道路的权利和机遇吗?

2.现代化或民主化有唯一的生成路径或“单一道路”吗?东亚国家(地区)能够移植或重复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或民主化道路吗?有通用的民主标准和制度模式吗?但各国(地区)民主之所以能够、或有资格被称为“民主”,是否存在根本性或“最低底线要求”的民主原则和核心要素?

3.现代化目标包括政治现代化内涵吗?政治现代化在面临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重任的发展中国家,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政治现代化必然意味着民主化吗?民主是政治发展的唯一价值目标吗?民主与秩序、效率等发展性目标存在什么样的紧张或协调关系?

4.民主是在历史演进中生发和生成的,民主逻辑和发展逻辑必然处于冲突和紧张关系之中吗?民主逻辑必须服从于发展逻辑和更大的历史逻辑?如果民主逻辑服从于历史逻辑,民主价值还是目标性价值吗?民主岂不成了历史发展的手段?

5.民主的生成和成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吗?民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还是更具有主体建构性的人为建构?民主需要什么样的经济社会条件?民主必须以什么样的主体推动和自觉建构?

6.能否从东亚“七国一区”民主化的转型中看出,执政党与反对党的战略互动和策略选择,对民主转型的时机和制度性路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什么政党及其互动博弈发挥了“中轴性中介”作用?社会组织、民间资源和公民个体,是如何通过与“政党中介”的关联而对民主化的生成发挥作用?

7.民主的运作和成熟与政党及其制度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在东亚民主的生成进程中,各国政党及其制度体系,具体发挥着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政党中轴”的作用机制与各国(地区)的政治发展和民主生成有着怎么样的紧密关联?

8.民主转型之后,民主的巩固成熟和民主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呢?公民社会的生成和成长在民主的巩固成熟中有着什么样的功能?

9.在东亚各国(地区)现代化的历史大潮中,东亚“七国一区”民主生成的时机、条件、路径、制度体系、成熟度都各不相同,学理上能够说存在统一模式的“东亚民主”吗?另外,是否存在“最低底线要求”的民主原则和制度要素呢?

10.通过东亚“七国一区”的现代化进程和民主生成的历史性梳理、研究,从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政治发展视角,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历史性启示和借鉴?在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当代中国日益开放和多元的条件下,中国未来的民主化进程该如何取得突破和深化呢?

……

以上只是作者初步的理论设问和探求目标,其实每一个人还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视角和价值取向提出更多、更深刻的设问和目标。再美好的设想,关键在落地实现,理论研究同样如此。心有所想,力有不逮,本书研究问题的广阔和深邃,非笔者一人所能完成,好在有众多国别政治发展史专家的成果积累和热情指导。在前辈和好友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将奋力为之,至于结果,方家自与评说。


[1] 对于“东亚政治发展研究”课题组的整个过程及取得的结论性认识,课题组有系统性的总结和归纳,详情参见房宁等《自由、威权、多元——东亚政治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绪论”和“结语”。

[2] 李路曲:《东亚模式与价值重构——比较政治分析》,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3] [意]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王明进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6—81页。

[4] 李剑鸣主编:《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40页。

[5]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