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特区移民文化
(一)移民社会与移民文化
移民文化产生于移民社会。所谓移民社会,是指以移民为基本成员的国家或地区。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客强主弱”(“客”指外来移民,“主”指土著居民)。也就是说,在量的方面,移民人口占移民社会总人口的50%以上,多于土著居民的人口总量;在质的方面,移民所移植的文化在移民社会中处于优势,而土著居民的文化则在移民社会中处于劣势,甚至被优势文化所同化。第二,人口高度流动。与非移民社会的人口稳定状况不同,移民社会由于移民的主观动机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其社会成员处于高度流动状态。
移民文化是移民社会产生的观念形态文化,即移民社会中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宗教、哲学、艺术、政治法律、教育思想等成分。它在结构上体现为两个层次:一是移民心理,主要指移民社会人们的情感、意志、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等要素,以及以价值观为核心,包含在经济、政治、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观念因素。其中,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因素是移民心理的深层结构,制约着情感、意志、风俗习惯等其他要素。二是直接反映移民心理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即以移民心理为基础,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伦理道德学说以及宗教、哲学等思想体系。
(二)特区移民文化及其特点
特区移民文化(这里特指深圳特区移民文化)是指在特区移民社会中产生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是对特区人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精神状况的反映。具体而言,它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试验性与创新性。深圳特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试验场。特区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客观上要求文化改革与之相适应。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也应该包括在深圳特区的改革试验中。实际上,深圳早已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比如在思想文化观念方面,深圳率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工业化社会对与之相适应的新文化观念的呼唤;而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时效观念、人才观念、竞争观念、知识经济观念等一系列新观念,形成一个巨大的冲击波,迅速地向内地辐射,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种思想观念的创新使深圳的文化发展也像其经济发展一样,不断涌现出新的生长点,形成了“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深圳精神,展示出深圳人的价值理念,成为特区移民文化的核心。
第二,开放性与兼容性。深圳特区濒临大海,毗邻香港。深圳海关和口岸进出人员和车辆之多,在全国是少有的。与内地和境外频繁的交往和人员流动,是特区移民文化具有开放性的客观基础。特区移民文化以世界性的现代文化为追求目标,变被动渗透为主动引进世界各地先进的思想道德文化,经过吸收、消化与扬弃,建构了既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助于深圳、香港、台湾文化交流和“一国两制”的实现;既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吸取外来有益文化;既能满足特区移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又能为台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人所能接受的一种开放、兼容、多层次的新文化。
第三,经济性与产业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特区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一种经济与文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经济文化。特区建设者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文化类型的经济,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它不仅倚重体力和经验,更依靠智力因素和文化知识。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增强了文化意识,自觉地把文化作为塑造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品质的重要手段,甚至将文化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形成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文化产业。如深圳华侨城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使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在文化旅游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反映了特区移民文化的经济性和产业性特点。
第四,大众性与实用性。深圳特区的移民文化虽然是雅俗共存,但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和实用文化为主体的。深圳的文化设施、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具有极强的大众性和实用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特区移民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和实用文化。大众文化是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形成深圳特区移民文化大众性与实用性的原因在于:其一,移民文化的消费主体是文化层次和文化鉴赏能力相对较低的数百万流动性极强的移民打工族;其二,文化的经济追求离不开大众,是以规模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济文化;其三,特区人的活动十分注意务实,具有极浓的实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