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尔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基础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直到在“文化大革命”前的10年中,虽然遭到过严重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建立起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趋向合理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使我国从典型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农业—工业国;
——原有工业品的产量都有巨大增长。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的增长;
——教育事业取得重大进步、科学技术在若干尖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7年的4.9倍。在科学技术方面,不仅从无到有地建立和发展了无线电、半导体、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宇航工业等新兴工业,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和发射了洲际导弹、人造卫星,保障了国家安全、奠定了我国的世界大国地位。
美国耶鲁大学的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说,原来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还不到比利时的1/5,而在短短的几年中,却“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美国执教的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社会主义政策,为其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在1979年前在扩大初等教育、提高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实行土地改革等方面的成就,使改革开放后的政策更加成功成为可能。中国的改革开放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受惠于早些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前政策。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郑永年则说,如果不理解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历史,也很难甚至不能理解改革开放后30年的成就。前30年可以理解为“试错”式的发展,从而为后30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些说明,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毕竟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一情况即使在国际上也已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共识。
[1] 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9、10页。
[2]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9—370页。
[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5页。
[4]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5]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3页。
[6]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3页。
[7]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8] 同上书,第214页。
[9]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2—183页。
[10]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页。
[11]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12]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9—440页。
[13]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14] 同上书,第135页。
[15]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16]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9页。
[17]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页。
[18]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19] 《邓小平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20]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72,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