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就它达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状态,因而就它与战前资本主义相比所显现出来的根本性新特点而言,它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总概括。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条件下的、自然而必然的结果和现象,其实质是国家政权与资本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国家的经济职能空前扩大和增强,它通过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以保证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稳定增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垄断资本集团的最大利润。扼要地说,这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如同战前的产生和发展,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至构成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是战后科技革命、社会生产力、生产社会化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占有方式依然狭隘与不合理,因而由这两方面的对抗中产生的力量,从内部推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结果,决不能视为当代资本主义的自觉追求和积极构建,相反,它只是资本主义内在规律强制性地为自己开辟发展道路的表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有史以来的最新和最高发展阶段,其标志或特征主要如下:
第一,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一方面与资产阶级国家经济职能的扩大相适应,是保证国家经济职能实现的凭借;另一方面则确保垄断资产阶级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国有垄断产业资本,或称国有垄断企业。其形成途径:一是实行资本国有化,即把一些私人企业特别是技术落后、亏损严重、缺乏竞争力的私人企业收归国有,国家给被国有化者以保护性补偿;二是国家直接投资建立新企业。这种国有垄断企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比重高低不一,但在整个经济中都占有一定地位。这种国有垄断产业资本或国家所有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一种变化形式或特殊形态,是资产阶级所有制,而不归全民所有;它不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因而不能将之理解为构成社会主义基础的全民所有制或国有企业。
其次,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这类资本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结合而形成的垄断产业资本,资本的所有权分属于国家和私人垄断组织。其形成途径有三个:国有垄断资本投资入股私人垄断企业;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的企业;国家建立的企业中吸取私人投资。这种垄断资本已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之一。
再次,财政资本。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把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转化为财政资本,国家控制的财政资本有了巨大的增长,它已成为国家垄断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到1989年,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央政府控制的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3%。其中美国占20.54%、德国占29.23%、法国达40.87%、英国占35.75%。
最后,大量金融资本。资产阶级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着货币流通,因而实际上成了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同时,国家还成立政府金融机构,发挥它们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此外,国家还利用政府和私人银行、保险公司等信用银行机构,广泛吸纳社会游资,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家掌握的金融资本数量。
主要由以上四种形式构成的国家垄断资本,其数额之巨大,是任何一个私人垄断资本远远不能比拟的。它表明,资产阶级的国家已成为最大的资产所有者。
第二,建立了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要求国家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由于国家掌握庞大的垄断资本,因而有力量实施对经济的干预。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大大扩展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经济计划化等形成了一套调节经济的制度和体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或手段。收入政策,以对工资、利润、其他收入的有意识地调节而力求达到两个目标:防止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调节收入分配从而影响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经济计划化,是指国家通过制订经济计划来调节经济及产业结构,以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这种经济计划主要依靠国有垄断资本参与和调节来实施,借助于市场机制而发挥作用;其内容主要反映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标志之一。
第三,国家干预和调节成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资本主义经济作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其运行机制一向就是市场机制,而国家在经济方面则被定位为“守夜人”,即其作用只限于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但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不仅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国家作为最大资本所有者对国民经济起巨大的作用。这就是说,国家有了新职能,或者说国家的经济职能空前扩大和增强;国家以“总资本家”的身份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可以凭借掌握的强大经济力量渗入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国家有计划地对经济进行调节的机制。国家调节机制,是当代资本主义生存条件所催生的,因而是一种内在的新机制。它与市场机制同时存在并相互结合,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和私人垄断阶段所没有的。因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显著标志和特征之一。
第四,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关系双重化。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仍是私人垄断资本,因此,资产阶级国家依然要服从和服务于私人垄断资本,保持这种既有关系。同时,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和发展,既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和取代私人垄断资本,相反,私人资本也同样在发展,并且总是国家垄断的基础。但问题还有另一方面,那就是私人垄断资本要服从国家的干预和调节。这是一种新生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取决于个别私人垄断集团的利益和意志,而取决于维护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经济稳定增长、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如果没有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则经济难以稳定发展,私人垄断组织也难以生存和发展。就其现实性而言,国家垄断资本已经形成一种超越任何私人垄断、凌驾于它们之上,从而对经济生活起控制和支配作用的力量。国家服务于私人垄断资本,私人垄断服从国家的干预和调节,这种双重关系既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又在更高的程度上表明,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总代表和“总资本家”。
第五,输出资本和控制国际经济秩序。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以各种方式结合,使得资本的积累和集中进一步加强,因而相对过剩资本也更为集中。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这些资本必然投向国外,以赚取垄断超额利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有三个新特点:一是输出规模和速度都远远超过战前;二是在私人资本输出的同时,国家垄断资本输出的比重显著增长;三是跨国公司的作用愈加突出。国家垄断资本输出的目的有两个:其一,为私人垄断资本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和推动私人垄断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其二,借助资本输出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政治的控制,以新殖民主义代替旧殖民主义。在发达国家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的过程中,跨国公司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跨国公司将生产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结合起来,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和资金上依赖于发达国家,使利润通过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债务的利息等方式流向发达国家。
随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以及资本输出的加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便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因此,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要对国内经济进行干预,同时更加注重控制国际经济秩序,调节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与关系。这主要如下:首先,通过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贸易组织等机构建立和巩固国际经济秩序,由此也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其次,通过多边贸易组织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关系进行调节,这大大降低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其扩大出口,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的相对成本优势以发展国内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再次,推动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使整个区域内经济得到总体上的发展。最后,私人垄断资本在流通领域实现国际联合,形成了现代国际卡特尔,从而垄断组织更容易控制国际市场和获得高额利润。
第六,国家的社会职能明显增强。
资产阶级国家从来既具有阶级职能,即阶级统治职能;也具有其社会职能,即国家以社会的代表自居、凌驾于各阶级之上而针对全社会所行使的一切职能,只是这两种职能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条件下的发挥有差别罢了。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技革命持续发展,生产的社会性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社会财富又大幅增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改善,因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和秩序的,主要不是政治和军事方面的问题,不是外部敌人入侵和内部暴动,而基本问题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如果再生产过程不能正常进行,经济危机严重,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和政治不安全。因此,资产阶级国家在发挥其政治职能的同时,必须广泛地、大规模地干预和调节经济,以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缓解危机,保障就业,减少失业,稳定物价,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缓和各种社会矛盾,等等。这样,国家的社会职能大大增强,达到了资本主义以往各发展阶段所不可比拟的程度。
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明显增强和扩大了的国家社会职能,不是独立或孤立的,而是与其阶级职能密切结合的。社会职能掩盖着阶级职能,阶级职能寓于社会职能之中。而只有执行社会职能,才能实现其阶级职能。由于国家的阶级职能隐藏于社会职能背后,国家的存在及其全部职能好像是为了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而国家的阶级本质变得更加模糊起来,它的迷惑性空前增强了。但问题的实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但是,说国家是这样的,这仅仅是说,它是当时独自代表整个社会的那个阶级的国家。”[2]在我们这个时代,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尤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国家。
第七,民主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盛行。
以强调遵循民主途径而实现社会主义目标,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渐进改良为基本特征的民主社会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突破了战前主要流行地域即欧洲,扩散到世界各地。除欧洲外,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党也选择了民主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纷纷成立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例如,日本于1960年组建了“日本民主社会党”。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凯恩斯主义政策,注意社会福利制度,工人阶级的处境较战前有所好转,同时,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使得中产阶级人数逐渐扩大,工人阶级的分化比较严重,因而许多人不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现政权,改良主义思潮占了上风。
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主导下,社会民主党政府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下述主要的改良:第一,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节;第二,在保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部分企业实行国有化,建立了“混合经济”模式;第三,通过国家投资等方式扩大就业量,通过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全面福利水平,改善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生存条件;第四,呼吁阶级合作,缓和劳资关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稳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措施的推行,使工人阶级的劳动与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社会福利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没有真正改变工人阶级被雇佣、被剥削的地位;相反地,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使资本主义制度更稳固了。
上述诸方面,以其时代性的历史内容和形式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已越过私人垄断阶段而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在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
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最为举世瞩目的地方是:(1)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2)社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3)社会结构的深层变动。这是历史上的资本主义所倾力作为的,又是它所望尘莫及的。如果说既往的资本主义曾按其意志改变了人类世界,那么就不难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这种改变及其影响则大得多。
与此相一致,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出现了不可否认的新现象和新变革。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表现如下:第一,经济发展方面,由于当代科技革命的不断推动,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的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世纪初提高了约100倍,因而综合国力大幅增强。第二,产业和劳动力结构方面,出现了服务化、信息化、高科技化趋势,劳动者队伍走向知识化、脑力化和多层次化,其整体文化科技素质不断提高。第三,运行体制方面,国家垄断逐步转向国际垄断,通过推行私有化和兼并等来实现跨国资本的垄断。第四,社会关系方面,通过税收、福利政策、改善企业组织结构、调节社会再分配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和保持社会稳定。第五,资本国际化方面,吸纳和利用当代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拓展国际贸易新空间,促进生产经营、资本流动、金融活动的自由化和国际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由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展现的这些方面,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具有历史进步的意义。但是,所有这些发展或进步,都不是纯然的,并没有在历史进程中获得单纯的性质。这不仅一般地因为,它们发生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没有超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逻辑,而且因为,它们与资本主义的各种危机相并存、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