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国外研究
国外的研究主要围绕企业集群联盟的重要意义、组织形式、收益与风险、稳定性发展等展开。相关的研究中,林伟民(Min-Wei Lin,2006),卡德拉(Caldeira,2003),[1]莫迪克(Modic,1988)以及利维(Levy,2009)研究了联盟的重要意义、形成途径和组织形式。宾(Bing,2007),[2]金宝(Poh-Kam,2007),德赖斯(Dries,2010),[3]布鲁恩(Bruhn,1995)以及理查德(Richard,2003)等研究了联盟良性发展循环以及稳定性发展。格罗斯曼(Grossman,2001),纳德(Nader,2005),达斯(Das,2007)研究了联盟的收益共享以及风险控制问题。卡伦(Caron,2006)研究了集群联盟的产生及治理机理。哈尔比女士(Harbi S.,2009),阿加瓦尔(Agarwal R.,2010)等分析了集群联盟的产业政策等。
国外对文化企业演化及集群联盟发展的研究不多,相关的研究中,埃克哈特(Eckhardt,2006),鲍伯汉克(Bob Hancke,1998)等分析了企业集群联盟的重要性。
二 国内研究
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企业集群联盟的重要性、收益和风险及稳定性发展等。企业集群联盟方面,2000年刘本盛、2008年李允尧、2010年马家喜、2010年刘中文、2011年邸晓燕,分别在《黑龙江高教研究》、《企业管理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煤矿节能减排与生态建设论坛论文集》、《农民日报》中发表论文,研究了联盟的重要性及运行机理;[4]2009年与2010年李俊、邢乐斌等分别在《商业研究》和《系统工程》中发表论文,研究了联盟的收益分配和风险控制问题;[5]2009年与2008年辜胜阻、袁淑兰、宁凌、龚荒分别在《中国科技产业》和《产学研合作》发表论文,研究了联盟的稳定性发展。2012年与2007年王飞绒、王庆喜等分别在《技术经济》和《浙江大学》发表论文,从社会网络资源获取等方面分析了小微企业演化及联盟发展;[6]2013年王维等在《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中,分析了小微企业非对称联盟演化;[7]2013年王益峰在《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中,从生命周期视角分析了小微企业联盟。[8]
围绕着知识产权制度,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斯佩克特和朱克曼(Spector Y.,Zuckerman D .,1997)研究了竞争环境下企业专利保护的时机和成本问题。[9]安托南、格林、和姚(Anton,J.L.,Greene,H.和 Yao,D.A.,2003,2006)研究了企业专利权的保护及制度问题。[10]法雷尔和莫格斯(Farrell,J.,Merges,R.P.,2004)研究了企业专利权的侵害和保护问题。[11]2010年杜芸、赵顺龙《科学管理研究》发表论文,比较分析了美日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12]2010年陆欣、张世勋在《辽宁科技学院学报》中,从知识产权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产业集群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对策建议。[13]2010年邱丽敏、冯志敏、屠建飞在《科技管理研究》中发表论文通过对模具产业技术创新链和技术转移的描述,分析我国模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成因,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角度分别提出了风险控制方法。[14]2010年郭蓉、余宇新在《华东经济管理》期刊中,进行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指出拥有集群特征的企业拥有较高的知识产权强度。[15]2010年黄微、王琳娜、赵国君在《情报科学》中发表论文,构建了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总体框架,给出了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16]2009年曹磊在《电子知识产权》期刊中,通过对知识产权信息管理过程中信息流转、事务过程及用户需求的研究分析,自底向上建立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流模型。[17]2007年陈秀莲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中,研究了专利信息检索与企业的发展。[18]2008年符正平、常路在《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期刊中,认为建立互补性的私序制度安排能够在事前降低侵权激励,集群企业只有通过自身主动行动和联合行动才能提高专利制度的事前威胁,从而走出集群创新的困境。[19]2010年宋伟、张学和、彭小宝在《当代财经》中发表论文,进行了我国区域创新中集群创新系统的知识产权参与机制研究。[20]
李大庆、李庆满、单丽娟在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过程中,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内选择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刘素华认为,中小企业不仅可以减少企业投资的风险,还可以加快产业运行速度,因此金融财政应该给予中小型企业足够的支持,以实现中小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肖志明提出,要想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境,关键在于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这不仅需要金融机构的创新,还需要担保机构和外部财政的创新支持。
徐芳奕在研究吉林省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中提出建议,金融支持和政府政策应当双管齐下、政府应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以及建立吉林省中小型企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李森森、张玉明对中小型不同成长阶段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吴立凡对产业快速发展盛筵中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机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黄晓、胡汉辉在产业集群研究评述与未来展望研究中,对产业集群新形态以及产业集群模式未来发展的新方向进行了解读和设想,对产业集群能够激发企业快速发展进行了全面翔实的论述。段智云、金艳方总结了近年来产业集群发展的三大趋势,集群机理研究、集群合作研究以及集群升级研究。李煜华、武晓锋、胡瑶瑛对新兴产业集群内演化博弈进行了研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产业集群内企业复制者的动态模型,并根据这套理论,提出了对应的协同创新策略。
萨克瑟尼安(Saxenian,1994)通过对硅谷级128公路的研究,指出了产业集群对创业活动有效的激励作用。陈芳、胡蓓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论述了产业集群对创业人才的影响作用机理,架构了产业集群内人才孵化功能模型。陈剑锋、唐振鹏对国外产业集群进行了详细的归类分析,并探讨了国外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曹群对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博弈进行了分析,指出所有企业均不进行创新是一种不稳定的均衡状态,从长期来看,在产业集群内所有企业均参与创新是一种稳定的均衡状态。
[1] Caldeira,Jose Carlos,Chitus,Claudia-melania,Mendonca.“Strategic Alliances and Innovation Projects Success”[C],The ISPIM 2003 Conference,2003.
[2] Bing Wang,Jun Ma,“Collaborative R&D: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etween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Multinational Companies”[J],J Technol Transfer,2007,32:457-474.
[3] Dries Faems,Maddy Janssens and Bart Van Looy,“Managing the Co-operation-Competition Dilemma in R&D Alliances:A Multiple Case Study in the 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0,1:21.
[4] 刘本盛:《高校产业发展的历程》,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第4期。
[5] 李俊:《中小企业应用ASP模式的可行性模糊评价模型研究》,载《商业研究》2008年第3期。
[6] 王飞绒:《小微企业社会网络的动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载《技术经济》2012年第13期。
[7] 王维:《小微企业非对称联盟合作演化路径研究》,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8期。
[8] 王益峰:《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小微企业发展》,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4期。
[9] Spector Y.,Zuckerman D.,“Expenditure Patterns and Timing of Patent Protection in a Competitive R&D Environment”[J],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1997.
[10] Anton,J.L.,Greene,H.,and Yao,D.A.,“Policy Implicationos of Weak Patent Rights,Innovation Poliey and the Eeonomy”, Cambridge:NationalBureau of Eeonomic Researeh,2006.
[11] Farrell,J.,and Merges,R.P.,“Incentives to Challenge and Defend Patents:Why Litigation won’t,Reliably Fix Patent Office Errors and Why Administrative Patent Review might Help”,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2004,19:943—970.
[12] 杜芸、赵顺龙:《美日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比较》,载《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17期。
[13] 陆欣、张世勋:《产业集群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载《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4] 邱丽敏、冯志敏、屠建飞:《模具产业集群创新的知识产权问题与控制方法》,载《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8期。
[15] 郭蓉、余宇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载《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12期。
[16] 黄微、王琳娜、赵国君:《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构建》,载《情报科学》2010年第5期。
[17] 曹磊:《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模型研究》,载《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第1期。
[18] 陈秀莲:《专利信息检索与企业的发展》,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期。
[19] 符正平、常路:《企业集群环境下专利保护的制度选择》,载《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2008年。
[20] 宋伟、张学和、彭小宝:《我国区域创新中集群创新系统的知识产权参与机制研究》,载《当地财经》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