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农业活动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的城市中,但目前城市中的农业活动仍处于灰色地带,境遇尴尬;而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已经普遍将农业视为有益的城市功能要素,将农业上升到城市公共政策的层面,开展农业与城市的关系研究,并出现了以农业的视角组织城市空间的城市规划思想。因此,有必要基于我国城市的特点对这种新的城市现象进行判断和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农业与城市联合的规划思想即农业城市主义,用以引导我国城市中的农业活动并形成新的城市空间模式。
本书遵循“预判—价值审视—内涵阐释—模式建构—实践检验”的行文逻辑,通过资料分析、问卷调查、价值观审视,预判农业城市主义在我国的适用性;在对城市规划价值观进行审视和反思后,引入农业社会学理论阐释农业城市主义规划思想的内涵,并进一步建构和实践农业城市主义的空间模式。
本书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指出国际及国内规划建设领域对城市与农业关系问题的关注度正在上升,农业城市主义正在成为城市规划新的研究领域,农业与城市的联合能够形成新型的闭合自循环城市发展模式。
本书通过价值观审视,认为农业城市主义的价值观是对城市规划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它包括农业与城市共生的目的导向、日常生活美学的审美导向、强调城市弱势群体的服务导向、分散微行动的建设模式导向四个方面。
本书引入农业社会学学科中的农业多功能性原理,阐释农业城市主义思想内涵:农业城市主义的目的——发挥城市中农业的多种功能,实现农业与城市的共生;农业城市主义的实现途径——农业对城市的整合机制即联合生产,城市对农业的响应机制即公共物品供给。
本书建构了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理论的城市发展模式:农业与城市的空间联合形成兼农的城市空间模式;农业与城市生态卫生系统的技术联合形成闭合的城市食物系统;农业参与主体的行为联合形成双向的多元参与机制。其中,空间联合是主体,技术联合、行为联合是支撑系统。行文中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两个层次分析农业在城市中可能的用地和空间: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层次上确定农业的法定地位,分析农业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兼容性并提出控制指标体系;从城市尺度、社区尺度、建筑尺度和场所尺度分析农业在城市中可能的存在空间。书中提出了包括嵌入提升和整合重构两种以社区为基本空间单元的农业与城市联合的空间模式,并以两个案例分别进行验证。
农业城市主义的研究是必要的,在空间上是可能的,在技术和参与机制上是可行的。在农业城市主义规划思想的引导下,能够形成与农业共生的新型城市空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