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大旅行”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西方学者在研究英国人的“大旅行”时往往人为割裂其历史。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将“大旅行”纳入英国的整个教育传统之中,将“大旅行”作为英国游学传统的延续和重要发展,历史地再现英国游学传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外学者在整体性研究“大旅行”方面的不足。

本书主要研究英国人“大旅行”的历史,因此,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无论是材料的取舍、观点的归纳、行文的规范等,都以历史学的要求严格、严谨地进行,既吸收中国传统史学方法的长处,也充分借鉴西方史学研究的方法。当然,鉴于“大旅行”研究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本书难免要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方法。例如,在考察“大旅行”兴起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时,本书便借用了社会学中的“中心”、“边缘”概念,并利用“依附”理论来诠释近代初期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文化关系。此外,在分析“大旅行”的特征时,会借用旅游学的某些概念和方法;在探讨旅行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时,会借用社会学的某些概念和方法;在分析旅行对艺术品位和建筑风格的影响时,会借用“文化研究”及建筑学的某些方法和概念。总之,本书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全球史研究国家、文明及区域间交流和互动的模式,借用文化研究中的“杂种性”、“文化认同”等概念及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概念,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展示与英国人的“大旅行”相关的社会、文化生活。

当然,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与问题。首先面临的困难便是语言问题。在英国人的“大旅行”研究中,近代初期的英文文献是主要的资料来源。然而,在近代初期,现代英语尚处于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拼写、字义、语法都与现在使用的英语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些词汇如今甚至废而不用,以至于难以查证其含义,这无疑增加了文本理解的难度。因此,书中对某些文本的解读难免存在误差,甚至是谬误,这也是本书的一个不足之处。

其次是资料问题。近代时期,朝圣者、商人、探险家、殖民者、流亡海外者、驻外使节、游历的学者和科学家等旅行者留下了大量的书面资料。其中,有些资料在旅行者有生之年便得到出版,有些则在旅行者去世为后人整理出版,而有些则以手稿的形式留存了下来。目前,由于手稿资料收集相对困难,因此在本书的研究中不得不更多地利用近代初期刊印的那些文献资料及后人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今人整理出版的手稿资料),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此外,英国人的“大旅行”是近代英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它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纷繁复杂,如何将它们有机而扼要地呈现出来,是一个颇有难度的课题。在本书中,虽然作者尽可能使之充分,但肯定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同时,在涉及具体研究内容方面,也有一些内容需要进一步挖掘,如目的地国家(法国、意大利、德意志、瑞士及低地国家)的居民对英国旅行者的反应,目的地国家的文化、艺术市场为满足英国旅行者需求而采取的措施等。鉴于笔者掌握的语言工具和原文资料的局限,这些问题在本书中仅有比较肤浅的论述,更深入的研究尚有待进一步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