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问题思考及对策建议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我们有必要澄清对邓小平理论的误解,特别是对“两个飞跃”思想的错误理解,还历史的本来面貌,回到正确的轨道。
首先,误解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和一部分理论工作者,不清楚不了解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他们只知道“第一个飞跃”,不知道“第二个飞跃”,误以为邓小平是不主张中国农业走集体经济道路的。这种认识较为普遍。这就显示了两个问题:一是学习邓小平理论浅尝辄止,未能深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二是受新自由主义影响,不宣传“第二个飞跃”所强调的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甚至排斥和诋毁集体经济。
实际上,邓小平非常重视“两个飞跃”。1990年3月阐述了“两个飞跃”思想,两年之后,在审阅中共十四大报告稿时,邓小平又重申了“两个飞跃”思想。1992年7月,在审阅中共十四大报告稿时,邓小平指出,“关于农业问题,现在还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一定的条件下,走集体化集约化的道路是必要的”。“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6]
“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根据我国国情和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步骤进行深入思考而得出的重大理论成果。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呢?值得我们反思。
其次,借此机会,有必要再为邓小平的“猫论”正名。所谓“猫论”,即“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是邓小平在1962年7月7日总结我国农业发展在生产关系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时,提出来的。邓小平在谈到怎样恢复农业生产时说:“农业本身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到田’、‘五统一’等等。以各种形式包产到户的恐怕不只是百分之二十,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怎么解答这个问题,中央准备在八月会议上研究一下。现在‘百家争鸣’。这样的问题应该‘百家争鸣’。大家出主意,最后找出个办法来。”这次谈话中涉及人民公社所有制问题。在谈到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时,邓小平指出,“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邓小平主张恢复农业生产,要从实际出发。一切要视情况而定。正如打仗一样,打得赢才算数。在谈话中邓小平幽默地举例说,正如刘伯承经常讲的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7]
所谓著名的“猫论”,就是在这个时候讲的。后来又被人们传为“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际上,邓小平在这里主要是讲要看群众的积极性,要看效果。在生产关系问题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取哪种形式。“猫论”的内容和指向非常具体,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理,符合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但是有人为了贬低和诋毁邓小平,不顾“猫论”提出的背景和内容,而用“猫论”来概括邓小平理论和思想,认为邓小平理论就是“猫论”,这种简单武断的概括,不是科学的态度,有贬低和歪曲邓小平理论之嫌。
再次,农业改革和发展要求公正公平地对待集体经济。所谓集体经济,是在所有制的意义上界定,即集体经济所有制。集体经济,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城镇集体经济与农村集体经济。
如前所述,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规模化经营和发展集体经济。既然如此,我们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农村和城镇企业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由于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现象,这就是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农村冷嘲热讽,对集体主义实行污名化。与此相应,对国有企业的抨击和不实之词也此起彼伏。这些错误需要克服和纠正。
最后,农业改革和发展要警惕和抵制土地私有化倾向。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土地私有化”的主张和呼声。应该鲜明地指出这种主张的错误和危险性。这是与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相悖的,直接关系到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如果土地私有化,那么就肯定会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不是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早已表明,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南墙之痛,应有所戒。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土地私有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归村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实行的低水平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它是农村废除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人民公社制度的产物,是农民的自发创造和党的政策正确引导的成果。我们应辩证地认识这一成果的历史功绩及其历史局限性。现在,家庭联产承包制虽然在全国某些地方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总的看来,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或者说已经走到尽头,是需要进行“第二个飞跃”的时候了。这“第二个飞跃”,就是搞规模化的集体经济。
农村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与党的领导的统一,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要充分认识到,农村集体经济是有利于农民共同富裕的各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承担重要使命并占有重要地位;是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是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集体经济道路符合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求;集体经济道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鉴于上述,我们仍须加大对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宣传力度。不仅让“两个飞跃”思想家喻户晓,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两个飞跃”思想的精神实质,坚定地走规模经营集体化道路,绝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要充分肯定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庄的业绩,理直气壮地宣传这些村庄,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还需要总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律。
笔者认为,上述这些正是我们今天纪念邓小平所必须认真面对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作为灯塔和指南,生命力永存。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一部)
[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41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
[3]《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3、324页。
[4]《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41—642页。
[5]参见邱峰《中国农业合作道路的曲折坎坷和坦途——在中国农业合作社首届(北京)高峰论坛上的发言》,资料来源于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www.crt.com.cn,www.xibaipo.com)。
[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9页。
[7]《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