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全球稀土产品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

全球稀土产品的供求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稀土的资源分布、应用领域、市场容量、开采技术、投资主体、环境规制、出口政策等都会对全球稀土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一 资源分布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算少,部分元素的丰度比铜、锌、锡等还高。含有稀土元素的矿物也很多,已发现的就有250多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但是,目前真正可开采的稀土矿床并不多,分布也不均衡,主要有氟碳铈矿、独居石、磷钇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和磷灰石矿等,集中在中国、美国、印度、独联体国家、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

根据201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资料,截至2011年,世界已探明的稀土工业储量约为13623万吨REO(稀土氧化物,本章以下涉及储量的数据均为REO量)。世界稀土资源的分布情况如图3-1所示。由图3-1可知,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位居世界首位,稀土工业储量为5500万吨[2],约占世界稀土工业储量的40.37%,在中国的22个省(区)发现了上千处稀土矿床,目前已知的17种稀土元素在中国都有一定的储量。独联体国家的稀土资源储量十分丰富,稀土工业储量约1900万吨,约占世界稀土工业储量的13.95%,其稀土矿主要有钛铌酸盐(如铈铌钙钛矿)、磷灰石及氟碳酸盐等,分布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但其开发利用情况很少为外界所知。美国的稀土工业储量约1300万吨,占世界稀土工业储量的比例约9.54%,主要有氟碳铈矿、独居石矿以及选取其他矿物时可作为副产品回收的黑稀金矿、硅铍钇矿和磷钇矿等,广泛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爱达荷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和阿拉斯加州等地区。印度稀土工业储量约310万吨,在世界稀土工业储量中的比重约为2.28%,印度稀土资源以独居石砂矿为主,分布在海滨砂矿和内陆砂矿中。澳大利亚的稀土工业储量为210万吨,占世界稀土工业储量的比重约为1.54%,澳大利亚稀土矿床种类多且特色突出,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区。除上述国家外,近年来,随着稀土勘查力度不断增加,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蒙古、斯里兰卡、朝鲜、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土耳其、挪威、尼日利亚、莫桑比克等国家也相继发现了稀土矿床。

img

图3-1 世界稀土资源(工业储量)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Rare Earth( 2014)。

综合来看,稀土资源的世界分布情况有以下特点:第一,虽然稀土并不稀少,但是稀土元素在地壳中较为分散,到目前为止,可供开采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稀土矿床并不多,稀土仍然是稀缺资源。第二,虽然稀土矿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但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前6位的中国、巴西、独联体国家、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的稀土工业储量约为11420万吨,占世界稀土工业储量的比重达83.83%。第三,世界上的稀土矿大多数是轻型稀土矿,储量大且品位高的重型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第四,无论是储量还是品种,中国都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因此,可以从稀土资源的分布情况分析未来稀土资源的供求趋势。由于稀土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他国家(地区)虽然也已发现一定规模的稀土资源,但短期内并不能改变全球稀土的分布格局与供应格局。从矿产开发的长周期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一些矿床的开采和生产将会对未来稀土产品的供求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大多数稀土矿都是轻型稀土矿,目前稀土的需求主要依赖于中国的供应,但是,长远来看,未来除中国之外的轻型稀土产能可能满足全球对轻型稀土的需求;而重型稀土,就目前的分布情况而言,未来的需求仍将依赖中国的供应,重型稀土的供求趋势在长期内仍将不平衡,供给压力较大,除非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现新的大型重稀土矿。

二 应用领域

由于稀土具有优异的光电磁等物理化学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优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这些材料本身具有的各种性能,因此,稀土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军事等各个领域。具体来说,稀土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农轻纺领域

在农业(这里是指大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生产中使用稀土肥料、稀土农药和稀土饲料等添加稀土元素的产品,对水果、粮食、菜、肉、蛋、禽、鱼等农产品生产会产生积极影响,如产量增加或者质量变优。而在轻工纺织业中,稀土可以用于皮革鞣质、皮毛染色、棉纺、毛纺和合成纤维的印染等。

(二)冶金机械

稀土化学性质活泼,能与不少元素发生作用,加入少量的稀土,就可以极大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形成性能卓越的合成材料,例如加入稀土后可以使原本的金属材料更加耐腐蚀、耐高温、耐氧化,提高钢的韧性和抗疲劳性等。

(三)石油化工

在石油化工领域,稀土一般用作炼油催化剂、有机合成催化剂、化肥催化剂以及高分子聚合催化剂等,提高化学反应速度及合成过程的稳定性等。

(四)玻璃陶瓷

稀土在玻璃中的应用,主要有抛光、脱色和作为添加剂使用等方面。稀土在陶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稀土可以作为陶瓷材料的着色剂、助色剂、光泽剂或变色剂掺入陶瓷材料中,改变材料的烧结性能、致密度及其物理和力学性能,用来熔制各种颜色稳定、色调稳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陶瓷材料。

(五)新材料

稀土加入磁性材料中,制备稀土永磁材料,其性能比不加稀土的磁性材料优异得多。稀土储氢合金材料综合性能最好,广泛应用于氢气的储存、运输、氢气的分离和净化,合成化学的催化加氢与脱氢、镍氢电池等,其中有的产品和技术已经产业化,应用领域仍在继续扩大。在超导材料中添加稀土,可以提高材料的临界温度,可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电子通信、科学仪器、机械加工、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防等领域。

上述几类稀土的主要应用领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应用领域,另一类是新材料应用领域(见表3-1)。

表3-1 稀土应用领域分类

img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随着高新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传统应用领域对稀土产品的需求有下降趋势,新材料领域对稀土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从全球稀土产品市场看,据统计,1980年世界稀土消费结构为:催化剂占34%,冶金机械占33%,玻璃陶瓷占30%,新材料(含磁性材料、抛光粉、荧光粉等)仅占3%,到1990年则分别为29.2%、28.5%、31.9%、10.3%。到2013年,催化剂的比例降至19%,冶金机械降至20%,玻璃陶瓷降至15%,新材料增至40%(见表3-2)。传统应用领域的稀土产品需求从1980年的97%降至2013年的60%,新材料领域对稀土产品的需求则从1990年的10.3%上升至2013年的40%。可以预见,在世界经济复苏和电动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发展带动下,高技术领域对附加值高的稀土新材料需求会进一步上升,稀土产品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份额将继续增加。

表3-2 全球稀土产品消费结构变化 单位: %

img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刘跃等( 2008)[3]、Avalon Rare Metals[4]、中国产业信息网相关数据整理。

中国是稀土产品最大的消费国,从国内稀土产品应用领域的分布来看,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应用领域对稀土产品的需求有所下降,使新材料领域对稀土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根据《中国稀土年评》( 2013),2013年稀土在传统应用领域的用量份额占37.2%,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份额占62.8%。由于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不仅是重要的稀土原料及稀土产品的供应国,也是主要的需求国,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推进和发展,新材料领域对稀土产品的需求必然会持续增加。未来一个时期,新材料领域仍将是稀土产品主要市场,且份额将继续扩大,稀土产品在传统应用领域的份额将进一步减少。

三 市场容量

一般来说,市场容量是指在不考虑产品价格或供应商策略前提下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吸纳某种产品或劳务的规模。因此,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容量实际相当于市场需求总量。而在供给充足情况下,需求量等于消费量。全球稀土产品的市场容量一般可以通过稀土产品的消费量来考察,稀土产品消费量的变化情况一定程度也能反映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稀土产品的需求趋势。

从表3-3可以看出,就稀土产品的生产情况而言,1990年以来,稀土产品长期表现为供过于求。2007年,情况有所改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稀土产品产量较上一年下降了8.47%,稀土产品消费量则较上一年上升了16%,缺口约3104吨。但是,由于之前积累的库存量较大,仅2001—2006年积累的库存量约有99219吨,完全可以弥补供需缺口,包括2007年以后部分年份出现的供需缺口也是通过由生产者的库存或者消费者的储备来消化的。因此,全球稀土产品的需求量可以通过消费量来考察。

表3-3 全球稀土产品产量与消费量 单位:吨REO

img

资料来源: 1990—2007年产量和消费量数据参考苏文清( 2009) ; 2008—2010年全球稀土产品产量数据参考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公布的Minerals Yearbook( 2010) ; 2011—2013年全球稀土产量数据参考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公布的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Rare Earth( 2013—2015) ; 2008—2011年稀土产品消费量数据参考郑明贵等( 2012) ; 2012—2013年全球稀土消费量数据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计算。

从全球稀土产品消费情况看,1990—2007年,稀土产品消费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2009年稀土产品消费量有所下降,2010年和2011年略有反弹(见图3-2)。全球稀土消费量从1990年的33000 吨REO增长到2013年的116500吨,年均增长6.19%。其中,中国稀土消费量从1990年的7256吨增长到2013年的85114吨,年均增长12.44%,占全球稀土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由1990年的21.99%上升至2013年的73.06%;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 Rest of World,ROW)稀土消费量从1990年的25744吨增至2004年的63053吨,然后逐渐下降至2013年的31386吨,年均增长0.95%,ROW稀土消费量占全球稀土消费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90年的78.01%下降至2013年的26.94%。

img

图3-2 全球稀土产品消费情况

资料来源: 1990—2007年全球稀土产品消费量数据参考苏文清( 2009) ; 2008—2011年数据参考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和郑明贵等( 2012)的研究成果; 2012—2013年全球稀土消费量数据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计算;中国稀土产品消费量数据参考历年《中国稀土年评》; ROW稀土产品消费量数据为全球稀土产品消费量减去中国稀土消费量得来。

除中国外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和美国的稀土产品消费量也较为可观。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稀土消费国,2000—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使得日本的稀土市场需求受到一定影响,但此后日本稀土产品消费量连续5年增长,其稀土消费量占全球稀土消费总量的比重在2002—2006年一直维持在20%左右。但自2008年起,受金融危机影响,电子产业、电动车市场低迷,导致抛光材料、荧光材料、磁性材料等需求大幅回落,日本稀土消费量下降。随着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日本新材料制造业开始复苏,其稀土消费量逐步回升。2010年,日本稀土产品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5.52%。美国稀土产品消费量占全球稀土产品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1年的18.73%逐年下降至2004年的5.68%。2004年的低迷期过后,美国稀土消费量及其占全球稀土消费总量的比重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之后遭遇金融危机,美国2008年和2009年的需求量减少。2010年以来,在稀土磁性材料、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用充电电池的需求拉动下,美国稀土消费呈增长趋势,当年其稀土产品消费量占全球稀土消费总量的比重约6.48%。

从2013年数据看,中国对稀土产品的需求最大,其稀土产品消费量占全球稀土产品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67%,日本次之,美国排在第三位。这三个国家的稀土产品消费量之和占全球稀土消费总量的94%,已成为稀土产品消费的主要力量(见图3-3)。

img

图3-3 2013年各国稀土产品消费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整理。

因此,综合考察稀土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可以发现,全球稀土产品的市场容量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后,目前进入相对平缓时期。稀土产品未来的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稀土产品各应用领域的发展,包括稀土在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以及抛光、永磁等新材料领域的应用情况。但是,随着日本等国稀土材料的节约技术改进以及稀土替代材料研究的开展,全球稀土产品的需求量在未来一段时间估计不会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反而可能以较低的增长率波动上升。另外,根据上文对各国稀土产品消费量的情况分析也可以推论,未来稀土产品需求的2/3仍将集中在中国市场,ROW将约占1/3的市场容量。

四 投资主体

从全球范围看,稀土行业投资主体以企业为主。全球部分稀土生产企业情况如表3-4所示。

表3-4 全球主要稀土生产企业情况

img

续表

img

续表

img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就行业整体情况而言,中国的稀土生产企业众多,大小企业并存。近年来,政府多个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开采秩序整顿和资源整合力度,关闭了一批非法开采企业,以资源为纽带的产业整合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稀土资源企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南、北两地的大企业阵营,北方以包钢稀土、五矿、甘肃稀土为主,南方以中国铝业、江西铜业、赣州矿业和广晟有色等为主。稀土生产的中小企业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仅开采稀土矿;另一类是对稀土进行简单粗加工,大多分布在南方,诸如江西、四川和福建等地。从产品看,大部分企业基本以稀土原材料产品的生产为主,少数企业生产稀土深加工产品和功能性产品,中小企业以生产稀土永磁材料等功能性产品为主,如中科三环、太原刚玉、鼎泰新材和宁波韵升等。

美国生产稀土产品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有美国钼业公司、格雷斯戴维森化学公司、活性金属和合金公司。其中,钼业公司是美国唯一一家综合性稀土生产企业,产品包括原料品以外的各种稀土产品,目前年产约6000吨,计划2012年年底产能达1.9万吨。格雷斯戴维森化学公司主要生产用于石油裂化催化剂和抛光粉的稀土铈类化合物,同时也生产少量高纯稀土氧化物,如氧化钕等。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活性金属和合金公司的产品包括混合稀土氧化物和稀土硅铁合金、脱硫稀土添加剂及其他合金。该公司与日本三菱金属公司合资组建了一家专门研发、生产金属钕、钕合金和其他稀土金属合金的稀土公司。

日本没有稀土资源,生产所需稀土原料完全依靠从中国、美国、越南等地进口。日本本国生产的和从国外进口的高纯单一稀土产品,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稀土占其总用量的90%以上,主要应用在永磁与抛光材料方面,可以说,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应用稀土实现附加值最高的国家。从产品分类看,日本稀土生产企业基本都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生产的都是稀土深加工产品和稀土功能性产品。

法国也没有稀土资源,生产所需稀土原料全部依赖进口。法国的罗地亚电子与催化剂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分离加工企业。罗地亚拉罗歇尔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液—液萃取工艺用于工业生产的工厂,其稀土处理能力为1.1万—1.3万吨/年。近年来,拉罗歇尔工厂的经营重点转向汽车催化剂及其他特殊产品(如用于荧光粉及特种颜料的稀土氧化物),其稀土分离产品产量仅达到产能的60%—70%,年产6000—7000吨REO。此外,罗地亚电子与催化剂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氧化img和氧化钕的生产商之一,氧化钕年生产能力约150吨,氧化img年生产能力约2000吨。除位于法国的拉罗歇尔稀土生产工厂外,罗地亚还在中国、美国和日本拥有数家合资或独资企业。

除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法国等稀土生产大国的企业外,世界其他国家如奥地利、巴西、加拿大、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企业也生产稀土产品,主要生产稀土中下游产品,即稀土深加工产品和稀土功能产品。

从稀土生产企业的产品、分布、产能等情况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将是稀土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和消费国。受稀土产业政策和稀土市场行情影响,中国稀土产品的供应量可能减少。而受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正在积极寻求新的稀土来源,扩大产能或者新建工厂。这种情况下,除中国外的稀土供应量应会增加。据技术金属研究公司( Technology Metals Research)的统计,除中国以外,全球有31个稀土开发项目进行到了高级阶段,估算了资源储量,部分项目公布了生产计划,确定了投产时间。国外正在开发和计划开发的项目中,以下几个主要的开发项目一旦投产,将削弱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中的绝对垄断地位,形成稀土供应的多元化格局。

img美国的Mountain Pass是最有可能及最早形成生产供应能力的矿山。该矿的所有者美国钼公司开始筹集资金使该矿复产。为此,钼公司实施了旨在更新生产设施的投资计划——Phoenix计划。该计划分为两期: 2011年1月,投资8.95亿美元,到2012年第四季度前第一期完工,生产能力将达到19050吨REO/年; 2012年年底,第二期完成,估计到2013年产能达到4万吨REO/年。

img位于格陵兰南部的Kvanefjeld矿是目前国外稀土开发项目中资源量最大的矿床,截至2012年3月,仅Kvanefjeld和Zone2两个矿段估算有资源量922万吨REO。该矿重稀土含量较高,重稀土氧化物占稀土氧化物总量的11.8%,轻稀土占88.2%。该矿计划于2017年投产,产能为43000吨REO/年。该矿不仅产量大,而且还可供应大量更为稀缺的重稀土,将在稀土资源供应端占有重要地位。

img位于加拿大西北领地的Thor Lake稀土矿,由五个矿段组成,是一个由稀土、钽、铌、镓和锆等多种稀有金属共伴生的矿床,其中稀土总资源量430万吨REO,是加拿大资源量最大的矿床。该矿计划于2017年投产,产能为2500吨REO/年。尽管重稀土含量较高,但总体产量偏低,如不进行扩产,其对全球稀土资源供应的影响有限。

img位于澳大利亚西岸的Mount Weld是一个稀土、铌、钽和磷共伴生矿床。该矿由Central Landside Deposit( CLD)和Duncan Deposit两部分构成。CLD矿段稀土资源总量为145万吨REO,Duncan矿段稀土资源量约43.5万吨。该矿计划于2013年投产,初始产能为11000吨REO/年,随后增加到22000吨REO/年,成为重要的轻稀土供应地。[5]

考虑世界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稀土产品的需求短期不会呈现爆发式增长,而美国重启生产计划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在马来西亚等地新建工厂的投产尚需一段时日,短期内稀土产品的产量也不会快速增加,全球稀土产品供求基本可以平衡;中期来看,就算稀土产品的需求有了较快增长,而稀土产品的产量增长较慢,近十几年积累下来的储备也基本上可以填补供需缺口;长期来看,与目前条件下开采不经济的资源量以及未发现的资源量相比,稀土产品的未来需求仍然偏小,稀土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基本没有问题。上述分析适用于轻型稀土产品。对于重型稀土产品来说,受资源储量和资源探采技术的限制,长期来看,重型稀土产品,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除非发现更多的重稀土资源。

五 开采技术

稀土矿在地壳中主要以矿物形式存在,其赋存状态大致有三种形式:( 1)作为矿物的基本组成元素,稀土以离子化合物形式赋存于矿物晶格中,构成矿物必不可少的成分,这类矿物通常称为稀土矿物,如独居石、氟碳铈矿等;( 2)作为矿物的杂质元素,以类质同象置换的形式,分散于造岩矿物和稀有金属矿物中,这类矿物可称为含有稀土元素的矿物,如磷灰石、萤石等;( 3)呈离子状态被吸附于某些矿物的表面或颗粒间,这类矿物主要是各种黏土矿物、云母类矿物,这类状态的稀土元素较易提取。

为了把矿石中有用矿物富集起来,除去有害杂质,并使之与脉石矿物分离,可以根据组成矿石的各种矿物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采用不同方法,借助不同工艺和不同设备来进行采选。一般来说,稀土矿采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重力选矿法,重力选矿法主要是利用稀土矿物与脉石矿物密度的不同进行分选,广泛用于海滨砂矿的生产和稀土脉矿的预先富集;( 2)浮选法,利用稀土矿物与伴生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之与伴生脉石及其矿物分离而获得精矿的选矿方法;( 3)磁选分离法,就是利用稀土金属与伴生脉石及其他矿物比磁系数的不同,采用不同磁场强度的磁选机使稀土矿物与其他矿物分离的方法;( 4)电选法,是指利用稀土导电性能与伴生矿物有所不同,使其与导电性好的矿物进行分离的方法,常用于海滨砂矿重选的精选作业;( 5)化学选矿法,充分利用稀土离子易溶于氯化钠或铵溶液的特点,对于以离子形态吸附在高岭土或黏土上的稀土矿床,采用先浸出而后沉淀的回收方法;( 6)辐射选矿法,主要是利用矿石中稀土矿物与脉石矿物中钍含量的不同,采用γ-射线选矿机,使稀土矿物与脉石矿物分开的方法。

稀土矿采选工艺的不断进步和突破,一方面,将使稀土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稀土资源浪费减少,从而稀土产品的供给水平也随之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稀土矿采选工艺的进步和突破还可以使获得的稀土精矿品位提高,为精矿处理工艺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以较高品位的稀土精矿作为稀土冶炼和深加工原料,生产出来的稀土产品可以达到更高质量标准。可供选择的多种选矿方法,也使原来含多种矿物的难以分离的矿石采选成为可能,即未来可供使用的稀土量可能增加。对于复合矿来说,可以采取浮选法,辅以重选、磁选组成多种组合选矿工艺流程,以得到较高品位的稀土精矿,如国内白云鄂博矿就是复合矿,主要矿物包含精铁矿、稀土矿和萤石等,目前采用磁—浮—磁选工艺主选精铁矿兼选稀土矿。而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原位浸出工艺虽然较第一代提取工艺进步,但是自动化水平仍需提高,以提高稀土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稀土采选工艺的发展使得稀土供应能力得到提高,提高了稀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例如,浮选法中的浮选药剂主要有捕收剂、调整剂和起泡剂。捕收剂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稀土精矿的品位,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捕收剂的研究和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油酸类捕收剂的研究和应用;第二个阶段是螯合剂羟肟酸类捕收剂的研究和应用;第三个阶段是高效、新型捕收剂的研究和应用阶段。第一阶段捕收剂性能较差,矿选后得到的稀土精矿的品位与采用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性能优良的捕收剂矿选得到的稀土精矿的品位相比低15个百分点以上。随着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未来稀土矿开采技术也将不断进步。如果稀土矿采选技术能实现突破性创新和进步,稀土产品的供求都将发生变化。

六 环境规制

稀土开发利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稀土开采过程中会造成生态破坏。由于现有稀土矿中有效元素含量普遍很低,要将这些微量元素提取出来需要使用各种化学药剂,耗费大量用水,排放的废水中往往包含近百种化学药剂,其中还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开采过程中土地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问题十分严重。例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在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尾矿浆排入包钢尾矿湖内。包钢尾矿坝占地11平方公里,堆放尾矿浆1.35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湖”,其中含有约7万吨的放射性金属钍。江西、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矿,每开采10吨稀土氧化物要剥离表面和出池尾沙1000—1600立方米,大量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年产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尾矿超过20万—30万吨,占地20多亩。

二是稀土冶炼加工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稀土冶炼加工过程中,稀土企业生产排放有害废水、废渣和废气污染严重。稀土湿化冶炼产生大量含有氨、氮、硫酸根、氯离子的废水,放射性物质超标达几倍到几十倍。这些有毒溶液长期残留地下,可能污染地下水资源。例如,国内尤其是南方大多数企业目前仍从事低水平稀土提炼、加工生产,规模普遍较小,选矿、采矿方法简单落后,加上个体采矿点乱采滥挖屡禁不止,弃贫采富,致使山体土壤和植被严重破坏,造成水土大面积流失,遇到雨水冲刷,覆盖下游河床与田地,严重污染水源和耕地。另外,稀土焙烧、冶炼和电解系统排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未经处理或治理不达标排放现象也相当普遍。

可见,稀土资源开发对环境有严重影响,不注重治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另外,稀土又是战略性资源,不仅广泛民用,还在军事装备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因此,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如独联体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等,出于加强自身资源保护及环保成本考虑,并未大量开采国内稀土资源,而是加强本国资源的保护。近年来,中国提供了全球绝大部分的稀土供应。由于过度开发,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下降迅速,稀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氨氮为例,稀土行业每年产生的废水量达2000多万吨,其中氨氮含量300—5000毫克/升,超出国家排放标准十几倍至上百倍。长期以来,由于没有针对稀土工业特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稀土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竣工验收等,只能执行综合类污染物排放标准,稀土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实现稀土行业的持续发展,国家对稀土行业环保提出了严格要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政策。这些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制定环保准入门槛,如《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另一类是制定稀土工业排污标准和卫生防护标准,如《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这些环境规制政策对稀土产品的供应会产生较大影响。更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和排污标准对稀土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稀土企业为了在环保的各项要求上达标,需投入相应的资金和设备进行环境污染治理,这必然导致稀土产品成本的增加。稀土产品成本增加,稀土产品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企业可能会做出减产或停产的决策。对于那些不能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需要缴纳额外的排污罚款,严重的甚至不能通过环境核查,被勒令停产整治或退出。因此,短期来看,中国稀土产品的产量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国外依赖于中国市场的稀土产品需求将有所下降。这也将促使国外加快稀土资源开发,除中国外的稀土供应量会有所增加。长期来看,这些环境规制政策对推动中国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可以减少和降低我国稀土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国外稀土开发项目的陆续建成和投产,将使得过去稀土产品主要由中国一家供应格局转变为多元供应格局,稀土产品的供求结构更加健康和平衡。

七 贸易政策

近20多年来,中国是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出口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思路也经历了一些转变(见表3-5)。受出口政策影响,中国稀土出口量的变化情况如图3-4所示。

表3-5 1985年以来中国公布的主要稀土产品出口政策

img

续表

img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img

图3-4 中国历年稀土产品出口量

资料来源:稀土产品出口量1987—2007年参考苏文清( 2009) ; 2008—2013年出口量数据参考历年《中国稀土年评》。

1985年,在出口导向型战略指导下,中国开始实行稀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稀土出口贸易迅速发展。1987年起,稀土产品出口量快速增加。20世纪末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对资源的需求快速增加,稀土的国内消费量也逐年增加,加上出口退税政策带来了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1998年中国实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并把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1999年后,稀土产品出口量有所下降。2003年之后,虽然部分稀土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但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国外尤其是欧盟市场对稀土产品的需求量猛增,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在2003年有所反弹。2005年,中国政府取消了稀土出口退税,压缩了出口配额企业名额。中国稀土产品的出口量也进入了一个波动下降的阶段。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品供应国,因此可以说,中国乃至全球稀土产品的供应与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针对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调整,日本、美国等长期从中国大量进口稀土原料产品的国家开始调整各自进出口战略。例如,日本政府正致力于促进开发稀土替代来源,同时鼓励开发替代材料,积极开发中国以外的稀土资源,其中丰田公司( Toyota)正在越南开发一座稀土矿,住友( Sumitomo)和三菱( Mitsubishi)在内的数家贸易公司也正在哈萨克斯坦和巴西等地联合勘探开发稀土资源。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的两个废弃稀土矿正在重启开工计划,但未来几年供应可能不太稳定。即使供应稳定后,盈利能力也无法保证。

根据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调整趋势,以及随着中国国内市场对稀土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稀土产品供应量将保持现有水平甚至下降,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量尤其是轻型稀土的供应量将会有所增加。中重稀土的供应仍然依赖中国,但国内稀土出口政策收紧将使得中重稀土的供应偏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