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修辞批评的理论与范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修辞批评:定义、历史与一般方法

第一节 “批评”的概念

西方古典修辞学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人本质上是求知的。无独有偶,当代修辞学的两位著名修辞学家也对人进行了高度的哲学概括:伯克认为,人本质上是修辞的动物;费希尔(Walter Fisher)认为,人本质上是讲故事的人。这些至理名言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对外界的批评性之本质特征。

就批评来说,人本质上是批评家(Men are,by nature,critics)。不管有意无意,人对其周围的事物都会进行批评。“这部电影好看,那部不好看”,这是在进行批评;“这篇文章表明作者试图……因为他……”这也是批评;“这栋房子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风格”,这也是一种批评;“我要这本书,不要那本”,这种选择也蕴含了批评。由此看来,对于“批评”,人们并不陌生;其实,人们每天都在进行批评,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批评”通常与“找碴儿、找毛病”,与“尖锐、刻薄、负面的评论”相联系。但在修辞批评里,所谓“批评”,并不是一种贬义的概念,如“因为某人行为不端而受到‘批评’”,而是与“评价”、“判断”几乎同义的术语。哲学家杜威曾说:“批评……不是找错误,不是指出坏的东西予以纠正。批评是在价值区别过程当中作评判。”[1]作为阐释和评价的过程,批评最终并非只是为了宣称观点,“批评的冲动不以摧毁为目的,而是以建立理解为目标”[2]。著名修辞学家埃德温•布莱克(Edwin Black)在其《修辞批评:方法研究》(Rhetorical Criticism:A Study in Method)也指出,批评家的职责是清楚地观察事物,并将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对其进行公正地评判[3],可见,在修辞批评里,“批评”是一种对事物的观察和评价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事物”当然是修辞产品或行为,因此,“批评是一门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对人的行为和产品进行观察和评价,以期理解人本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