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郑州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条件
一 郑州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面临的历史机遇
(一)创新驱动战略成为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
目前,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创新驱动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途径,是完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因此,创新驱动战略成为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相互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交叉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必须抓住和用好的重要机遇。科技的力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因此,郑州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的良好基础,承科技创新的巨大成就之势,学习历次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为战略积累的宝贵经验,大力促进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的实施。
(二)河南进入了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标志的加快发展时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及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使河南进入了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标志的加快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应当紧紧抓住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契机,提速提效发展河南经济社会。因此,河南今后将把加速开放、科学开放、深度开放、多元开放等方面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新的时期,河南的开放站在了新的起点。特别是与沿海省份相比,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具备独特的优势。就是说,国家支持河南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将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河南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大平台。河南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承接高层次大规模产业转移的能力,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对于郑州来说,整体上已经进入一个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内对外开放条件日趋完善、开放氛围日趋浓厚。与此同时,招商势头越来越猛,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的实施恰逢其时。
(三)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新的战略驱动
对外开放30多年来,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地处中原腹地,经济发展模式还相对落后,仍然是资源主导型经济,外延增长、粗放发展、投资拉动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大批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度依赖资源和能源消耗,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动力和活力,缺乏增长方式转型的内生力量。同时开放意识不算很强,无论是开放水平和层次都还存在较大的空间。从整体上看,郑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内发达城市特别是与中部地区城市相比,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国家创新型城市以及中心城市等方面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要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确立新的开放理念,加快科学技术转移对接步伐,积极搭建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平台,构建开放新局面,全力促进大型企业与国内外、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院校深度合作,实施新的开放创新战略以及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是新阶段破解发展难题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二 郑州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的现实条件
(一)郑州具有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的必要物质基础
多年来,郑州市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郑州都市区建设为载体,始终保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为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00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00亿元,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3.9亿元,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528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5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0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0元,增长11.4%。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位次持续前移,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和物流商贸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战略性支撑产业持续稳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攀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同时,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期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制定郑州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卓有成效,郑州新区建设变化显著,还提升了中心市区功能,城市组团总体规划方案初步确定,基础设施和部分项目建设已经启动。
(二)重视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郑州非常重视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创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目前,郑州市拥有郑州大学等49所高等院校,郑州机械研究所等中央、省驻郑科研院所109家,建有各类研发中心895家,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个。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入网仪器设备达到1958台(套),共享率达到65%。国家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巩义市、上街区、郑州航空港区等区域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资源谋划“产业链”、围绕科技创新项目建立“服务保障链”、围绕“两金一扶”完善“资金链”、围绕人才培育构建“技术链”,着力推进“两器一园”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健全“产学研政资介”相结合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5600亿元,增长2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使郑州成为国内重要的经济大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中西部地区处于第一方阵。
特别是,郑州已经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正在把创新工作的重点从“侧重培育战略先导产业”转变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这一转变力争突破核心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建设一批示范作用显著、紧迫性强的重大科技项目,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郑州市正以协调发展“三化”为主线,以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坚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工程,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对“三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量,为全面推进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放环境逐步优化
郑州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为目标,实施开放带动和大招商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开放型经济的动力和活力,取得了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2014年,郑州市积极抢抓国家“一路一带”战略机遇,强力推进航空港、国际陆港、郑欧班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综合性大口岸等政府性要素平台体系建设,使郑州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郑欧班列常态化运营,班次密度、货重货值均居中欧班列首位。国际陆港累计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2.5万标准箱。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加快推进,位居全国同类试点城市前列。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正式运行,成为全国首家陆港型汽车口岸。肉类口岸、食品药品口岸、粮食口岸加快建设。深入开展集群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签约总额达31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4亿美元,增长6.5%。同时,发挥商务、科技、文化、教育、海关、检疫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强化开放意识,自觉服务开放大局,形成开放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简化审批程序,兑现优惠政策,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初步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