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軨广路:中国古代交通史论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秦据汉水与南郡之置[1]

——以军事交通与早期郡制为视角的考察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孙闻博

一 问题的提出

《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序”叙“秦之帝用雍州兴”,自“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以下,涉及“文公踰陇,攘夷狄”“穆公修政,东竟至河”“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等几个重要阶段,反映了史迁的秦史归纳。[2]而始皇最终得并兼天下,与战国秦军事扩张的进程直接相关。秦的崛起,始自商鞅变法之孝公世。而《秦本纪》记“孝公元年”(前361)秦与邻国形势,作:

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3]

秦当时与楚、魏为邻,要向外发展,主要有两个攻取方向:一为东向与魏争夺西河、上郡,进而逐鹿中原;二为东南向与楚交兵,涉及楚汉中、黔中诸郡。关于前者,秦惠文君十年(前328)魏上郡入秦,秦上郡大体于稍后设置。[4]考虑到商鞅改革地方行政制度,主要集中在对秦本土“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5]则郡县制推行中所置秦郡,实多为后来夺取关东六国领土而设立的军事、行政性管理区。[6]学者对始皇廿六年统一天下后的秦郡设置及变动情形,已多有精湛研究。[7]不过,秦自上郡起,向东置郡,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秦昭襄王、秦始皇统治时期是秦扩展疆域、实现发展的两个关键阶段。秦昭襄王后期以前所设郡与秦始皇统一时大量置郡,亦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秦郡设置与秦政推行,使秦国建立起对关东六国的战略优势,最终实现海内一统,意义重要而深远。以往研究对此层面,虽有所关注,但仍有不少工作可以开展。下面即注意分析与探讨。

秦所置上郡,虽取自魏地,但设立后的管理颇有成效。在随后的攻伐战争中,上郡成为秦进攻三晋的重要基地,设有供应和维护秦军武器装备的“上郡武库”,为秦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这一过程中,上郡也日益与内史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至项羽破秦,分封天下,上郡已成为“三秦”之一。[9]而此种情形,实非特例。相对与秦最初相邻的魏西河、上郡,南侧楚国与秦毗邻主要是汉水流域的相关地区。战国中后期的秦、楚战争,自商、於出武关道攻楚、夺取汉中到袭破鄢郢,主要围绕汉水流域展开。秦至昭襄王,先后在这里设置了汉中郡、南郡。这些在楚地较早设立的秦郡,横向上与前论上郡是否有类似之处?纵向上与秦始皇于荆楚故地所置新郡又存在怎样的差别呢?秦对汉水流域的征服及相关秦郡的设立,对秦统一及秦汉帝国的确立与巩固,具有怎样的意义?秦末关东暴动的地域特征,西汉郡国并行的郡、国分界,是否亦可从中获得启示?这些同样是研究相关问题时,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