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书试图以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同传统观念实现最彻底决裂理论、人的自觉能动性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思想领先理论、科学发展观等为理论依据,借鉴现有的历史学、人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相关研究成果,从分析人的观念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入手,来关注“现实的个人”在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观念方面的发展变化,运用逻辑推演法、比较研究法、综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人观念现代化的深刻蕴涵、时代价值、理论基础、基本内容与实现路径等进行探索,力求探究潜藏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背后的、具有本源性意义的人的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转换这一中心议题,为实现人的观念现代化提供一个分析基础。
第一,人的观念现代化研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有人认为,人的观念现代化是一个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或曰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初期(亦即20世纪80年代)就给予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在讨论“后现代化(性)”与“反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再研究这一论题的理论价值无法彰显;也有人认为,我国现代化按照“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二步的发展目标,即将在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就人的观念现代化开展研究在实践上意义不大;还有人认为,现代化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更存在着负面影响,人的观念要实现现代化,难道是说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强化现代化(现代性)的负面意义?与此相联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也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只要社会实现了现代化,人的思想观念就会自然而然地现代化起来,笔者称之为“人的观念现代化的自然论”;二是认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完成了现代化,现在讨论的主题应该不是人的观念现代化问题,而是人的观念的“后现代化”(后现代性)问题,笔者称之为“人的观念现代化的完成论”。本书试图对此做出回答。
其一,人的观念现代化具有长期性,这既是由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决定的,也是由社会变革的过程性与长期性决定的,更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过程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长期性决定的。
其二,这是由观念的特性决定的。人的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会有一种惰性、惯性,也就是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并且自身很难变革,必须有外部的推动力量才能发生变革。所以一种思想观念产生以后,在一定的时期内,就会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滞后性。
其三,在学术研究层面,我国的现代化研究在二十多年前开始进入高潮,到现在已基本趋于平静,虽然现代化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话语逐渐消退,成为“过去时”,但其话语影响力至今仍在学术研究中彰显着威力。无论哪一个学科,在学术研究中都会很自然地使用现代化研究的思维痕迹和话语逻辑,尽管大多数学者对现代化研究的方法和路径不一定赞成,甚至对现代化本身也并不赞同,但在当代学术话语的体系之中,现代化研究的思维逻辑却根深蒂固,挥之不去,难以忽视它,更难以避开它的影响。
其四,在实践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价值追求,中国这种百余年来的“追赶”贯穿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践之中。按照“三步走”的战略设计,中国也只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离“全面现代化”的实现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说,也就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与条件的科学理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过程中具有同一性,这都决定着在中国实现人的观念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五,已经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继续实现着经济生活领域的“全面现代化”与人的观念现代化。就美国而言,“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重振美国经济的战略选择,这一经济复兴战略具有丰富内涵与深层次的长远考虑,也就是营造经济新时代。美国不仅出台了国家战略以推动“再工业化”,而且在不少方面已捷足先登,加上现有的各种优势,其“再工业化”进程及其可能诱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势必会引发人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变革,实现思想观念方面的“再现代化”。以美国人的政治观念为例,第一次现代化期间确立的种族平等观念要在当代彻底实现还存在着巨大的思想障碍。就英国而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以及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优势显现,英国等发达国家逐渐完成了“去工业化”的过程。如今,制造业在英国经济总量中仅占10%的比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再工业化”也被提上日程,政府、机构、学者等纷纷呼吁英国制造业的回归。这都表明,在综合现代化或全面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重拾“现代化”,以“再工业化”为开端,仍然继续各自的现代化进程;这一经济技术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必然会再次引发人的思想观念发生根本变革,也就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质变,继续推进人的观念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的坐标体系下,中国面临的现代化形势与环境,既承受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型的“第一次现代化”的冲击,又经受着这一转型与现时代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浪潮相互叠加的“第二次现代化”的挑战。“人”是现代化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从某种程度上讲,把人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体现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质量。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央做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人的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论断,得出人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科学结论,而改革开放被认为是一场革命,不仅是一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革命,更是一场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的革命,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就是一场促进人的观念现代化的思想革命。在十八大以来“新四化”的语境下,仅以城镇化为例,要实现农民与农民工的市民化,除了诸多的经济因素考量以外,这种市民化的实现则更多地体现为农民的现代化与农民的观念现代化。从宏观上说,当代中国继续推进人的观念现代化,就要形成“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求共识”的价值导向。
第二,人的观念现代化体现为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人的观念现代化既是一个基础理论命题,也是一个社会实践课题,同时,也是在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背景下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既要注重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也要注重当代中国社会深刻变革所引发的人的观念变革的挑战性和应用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照人的观念现代化研究的新课题,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人的思想发展的新境遇,拓展实现人的观念现代化的新路径。本书从逻辑推演上,将现代化对人的发展目标的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联系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畴和实践空间得到了拓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从一定程度上讲,体现为社会成员思想观念上的转变。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最终必须体现为质的要求,也就是既要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目标,又要有助于社会成员提高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实现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根本目的,还要帮助社会成员形成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一句话,要实现社会成员思想观念从落后到进步、从错误到正确、从排斥到适应、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着力推进人的观念现代化,实现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人的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转换、传统观念与现实观念向未来观念的转型。人的观念现代化的本质就体现为人的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具体来说,本书的立论基础建立在当代改革开放实践与现代化语境中人的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之上。人的观念现代化就是在传统观念、现实观念向未来观念转变过程中,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换,这是一种观念质变,具有实践性、全面性、深刻性、前瞻性与差异性五个方面的特征,这一观念根本变革的本质具体体现为人的潜能开发、国民素质提升与人的全面发展三个层次。但是,确立现代观念的基本前提是实现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与批判,这种反思与批判的对象在于七个方面的观念阻滞:一是我国长期的思想观念传统的影响,这主要是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遗留;二是近代化、现代化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观念的腐蚀和影响,在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时代更为典型、激烈;三是革命仍然是中国人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中的“梦魇”,制约着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变革;四是从苏联移植或借鉴而来的、开始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后来推向国家与社会各个领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模式,虽然在市场经济时代已经从总体上消失,但在人的深层次思想观念上仍然现实地产生着影响;五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本土已经实现了变异,也成为一种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重要资源与观念来源;六是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精神及其内含的等价交换原则已经突破经济生活领域的限制,扩展、蔓延、渗透到其他领域,特别是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当中,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七是改革开放以来正在形成的某些“新传统”,也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改革开放的观念和竞争观念等,这些观念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会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可回避的就是这些思想观念已经具有意识形态意义,可能成为某种“新传统”,对这些新观念负面影响的认识,也是实现人的观念现代化的必要前提。这七个方面的观念前提形成了人的观念现代化过程中的四大障碍:思维习惯、主观偏见、宗教迷信与思想专断。为此人的观念现代化要实现三大突破,也就是走出封闭、破除迷信、转换脑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的观念现代化具有六大实现路径:立足实践推动,适应科技发展,注重理论武装,加强舆论引导,虚心求教群众,深化思想互动。人的观念现代化具有五个方面的实现形式:开展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是前提,确立个体人格与自主意识是关键,发展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是基础,建立现代法治与现代道德是保障,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抓手。
第三,人的观念现代化要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促进人的观念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一是要突出现代观念的时代性。树立现代观念,既要彰显时代精神,又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既不是简单引进西方的现代观念,也不是随意继承传统的观念,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种观念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彰显现代性、体现时代性、反映前瞻性。二是要凸显现代观念的整体性。现代观念内容丰富多彩,不是单个的思想观念,而是现代社会的整体观念体系(也就是现代观念系统或观念链条)。因而,人的观念现代化的推进和完善,需要长期的教育、培养和改造,思想政治教育为此要丰富并完善其教育内容。三是要消解外来观念的阻滞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已经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和中国传统思想的阻碍,所有不利于人的现代性孕育、生成和人的观念现代化实现的因素,都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给予正视、明辨、斗争、交流、交锋、交融和排除,在此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四是要在肯定人的观念现代化重大价值的同时,避免“观念论”的倾向。不能把观念的作用无限夸大,认为人的观念现代化是全部现代化的根本,这样一来,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落入到“观念论”的错误倾向之中,这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中更是有害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体现现代性要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实践中全面推进人的观念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