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劳动市场性别差异之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产业结构转型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很多国家和地区服务业早已成为支撑一国(地区)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数据表明,随着服务业的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劳动市场上的性别差异正在不断缩小。改革开放40年以来,伴随着经济增长,中国服务业得到了稳步发展。然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随着中国服务业部门的不断发展,中国劳动市场的性别差异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并没有缩小,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异有略微扩大之势,性别工资差异也并未缩小。基于此,本书将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劳动市场性别差异的不一致现象定义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劳动市场性别差异之谜”,这个悖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并没有带来中国劳动市场性别差异的缩小;其二是,中国劳动市场性别差异在近30年里呈现出小幅扩大的趋势。

本书结合中国的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了中国服务业发展对中国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工资性别差异的影响,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探讨了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市场性别表现差异的缩小机制,以解释“性别差异之谜”的第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服务业会带来劳动需求结构的改变,使劳动需求偏向于女性变动,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服务业份额的提高会促进劳动市场性别差异的缩小,但这种作用较弱,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各个地区的服务业发展差距较大,而在近二十年里,服务业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从供给来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服务业份额提高会改变中国劳动供给的性别差异,具体而言会缩小性别间的教育差异,主要表现为增加女性的教育机会,性别教育差异的缩小会改变两性之间的人力资本积累差距,进而缩小劳动市场性别差异,但这种机制不会在短期作用于劳动市场,促进即期劳动市场性别差异减小,扩大的教育投资要转化为全社会的劳动供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在长期,可以预料产业结构转型会提高女性劳动供给的质量和数量,缩小劳动市场性别差异。

本书还探讨了中国劳动市场性别差异出现小幅扩大趋势的原因。本书通过改善数据和更新市场化改革评价指标研究了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劳动市场性别差异的影响,结果并未发现中国市场化改革能够带来中国劳动市场的性别歧视,结果也未显示中国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劳动市场的性别差异。基于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劳动市场性别差异之谜解释的不足,本书从劳动市场本身出发,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即利用中国不断增长的流动人口来解释中国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工资的性别差异。本书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中国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并成为中国人口中的重要一部分。而这些流动人口发生的外出迁移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视角下发生的,即他们选择是否迁移和挑选迁入地会综合考虑家庭的整体利益。由于男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要强于女性,这导致了女性在迁移中处于被动地位,她们往往沦为“被动移民者”,这会限制她们在迁移地的就业机会,降低她们的劳动参与率,进而减少她们的工资水平。本书研究还发现,人口流动效应尽管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但时间稀释效应太慢。本书研究了迁移满三年及以上对劳动市场性别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迁移对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工资的性别差异的影响依然显著存在。除此之外,本书还研究了高等教育是否会改变女性在家庭迁移中的弱势地位,结果发现迁移对高等教育水平人群的劳动参与率性别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迁移仍然会显著影响高等教育水平人群的性别工资差异,相较于低教育水平人群,影响会有所减小。也就是说,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在家庭迁移中会逐渐改变被动迁移者的身份,在家庭迁移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从而减小迁移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基于此,本书提出了改善女性在家庭迁移中的被动地位,促进女性流动人口就业的政策建议。具体而言,需要不断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改善女性在家庭迁移中的弱势地位;在主要迁入地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配套解决被动迁移者的就业问题,使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产业发展更适合男女和谐发展;主要迁入地和中大城市要做好流动人口落户的配套工作,方便流动人口长期居住和工作;还可以通过一些措施促进流动人口在迁入地寻找配偶结婚,减少被动迁移,从而减少劳动市场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