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歌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战火洗礼中的创作演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歌剧创作

1940年,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七七剧团得以巩固,在演出形式上兼收并蓄。在创作方面或旧瓶装新酒,或旧戏增加新内容,如秦腔、郿鄂剧《中国魂》 《好男儿》 《回关东》等由马建羚改编,对《小放牛》也进行过改编。《中国魂》是由戏曲《王佐断臂》套演的,刘万仁同志在这个戏里扮演保儿这一角色。当时演出较受欢迎的剧目是《张三顶灯》,规劝人们别抽烟,改掉不务正业的恶习。在宣传演出方面,也插演过部分历史剧,克服了行头少的困难,排演了《三回头》《走雪山》《百宝箱》等。下半年,七七剧团上演了由孙方山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大型秦剧《一门忠烈》。该剧是七七剧团成立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演出。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七七剧团遵循讲话精神,扩建机构并进一步加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排演了京剧、现代剧、秧歌剧等各类戏剧节目,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战争的宣传,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要演戏,必先学戏。当时为解决这个问题,剧团从庆阳聘请来一位姓马的老艺人出任教练。除教授戏曲基本功外,他还口述传统戏。因他会的戏甚多,达百余出,故有“马大肚子”的绰号。在排戏时,马教练说戏,由吴坚同志先行笔录,然后对其内容、情节、台词唱句等予以修改,并力求剔除原戏中的封建、迷信成分,而增添新内容。如《王宝钏》一戏,原为王宝钏抛彩球选婿,恰被薛平贵相接,说明了此乃天作姻缘,命中注定。吴坚同志将这一情节改为在抛彩球之前,王、薛二人已有邂逅之遇,且在宝钏心目中薛是位武艺超群、为人正派、尤有一箭射双雁的能人,因此产生了对他的爱慕之情。这样一改,删除了“宿命论”的不健康成分而添加了合理内容。每排一个戏都是这样进行的,于是剧团便渐渐积累了一批“自己的戏”。赵觉民编创的《周幽王》演出后影响很大。路明编创的秧歌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创新,加进了很多舞蹈动作,演出后颇受欢迎。孙方山编创的京剧《河神娶妻》由七七剧团首演,北京出版社曾于1958年和1964年两次出版该剧本,北京京剧团将该剧易名为《西门豹》上演。

1943年,七七剧团首演引进秧歌剧《兄妹开荒》《黄河大合唱》《三打祝家庄》《大保国》《斩马谡》《蝴蝶杯》《红娘子》及其他革命歌曲。

1944年,三边分区文工团编剧林里创作演出了破除迷信的大型歌剧《红鞋女妖精》,张成山、宁玉明担任主要演员。当时,剧团演出的传统剧目还有《三打祝家庄》《蝴蝶杯》《走雪山》《百宝箱》《战洪州》《破宁国》《忠保国》《王宝钏》《游龟山》《八义图》《乾坤带》《红娘子》《三滴血》《抱火斗》《周幽王》《三回头》《斩马谡》《陈州放粮》《打渔杀家》《苏武牧羊》等。上演的现代剧(节)目有《好男儿》《回关东》《兄妹开荒》《儿女英雄》《十二把镰刀》《血泪仇》《穷人恨》《松花江》《周子山》《桃花村》《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此外,还有各类鼓书、快板、坠子等曲艺节目。余林、加洛、彭英、程宏等同志发挥在音乐方面的突出创作才能,广泛收集、整理了当地81首民间歌曲,并于1953年编辑为《陕甘宁边区民歌集》一书,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三边分区文工团在解放战争时期活跃于战场的前后方。一面参加战斗,一面进行演出,创作排演了大量充满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传统、现代歌剧,如陈杰同志编剧的四部小歌剧《血债要用血来还》 《张成斌入党》 《积肥》《顺民》,受到军民群众的喜爱。

1946年,三边分区文工团首演引进剧目《周子山》,并创作演出了大型歌剧《鸡毛信》(编剧刘万仁、吴坚、牛守礼,主要演员白林山、田沛东),中型歌剧《侦查》(主要演员宁玉明、张成山、邹成山),小歌剧《一支枪》(主要演员邹成山、张廷楠)。

1947年,三边分区文工团创作演出了中型歌剧《夫妻逃难》(主要演员陈杰、杜世停)。

1948年,三边分区文工团创作演出了中型歌剧《三百块响洋》(编剧吴坚、刘万仁,主要演员刘万仁、张廷楠、杜世停)。

经历战斗洗礼后,三边分区文工团在人员素质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尤其是在火热现实生活的感召和激励下,他们迸发出要在舞台上表现、颂扬民众革命斗争精神的强烈创作欲望来,一支由剧团精心培育的创作队伍也就应运而生。吴坚同志创作的剧目《三百块响洋》《一支枪》在剧团上演时间较长,《一支枪》曾发表于《三边报》和《边区文艺》。还有一大批剧团自创新作,如孙方山的《洪承畴》、赵觉民的《周幽王》、宋绍文的《霸王庄》、牛守礼的《寇阴阳》、丁光明的《张三顶灯》、刘万仁与牛守礼合作的《鸡毛信》、林里的《红鞋女妖精》(该剧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上演),陈杰同志创作的歌剧作品有《血债要用血来还》(曾在《宁夏歌曲》上发表)、《张成斌入党》(曾在三边军分区的《战士文艺丛书》上发表)、《积肥》(曾在《三边报》上发表)、《拥军小本》(曾在《宁夏文艺》上发表)以及《顺民》等。这些来自火热斗争生活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艺术形式多样,有秦腔、眉户、秧歌剧、活报剧、大鼓、坠子、快板、歌曲等,体现着作者们的真情实感,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观众喜爱。

三边分区文工团“一切为群众服务,一切为观众着想”的宗旨还体现在与演出活动相关的方方面面上。如在音乐上则大量运用民歌及民间音乐,或直接套用,或加工润色,或彻底改造,均以群众易于接受、喜欢为准。在美术宣传方面,由张志德同志负责的美术小组曾搞过“拉洋片”、连环画及幻灯放映,《三勇士》《备荒》等幻灯片很受群众欢迎。当时所用的画片为固定的小方片,人物不能活动,因之群众叫它“死电影”。后改为长方形玻璃画片,且将山村、天空、白云等物为其衬景,放映时人物和其他活物可以移动了,这样就避免了原来的短处,群众称为“活的美术”,宣传效果很好。那时,剧团还十分注重扶持写作人员去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真事来写戏演戏,供群众赏看。在一次剧团深入某地时,国民党派遣特务伪装成“游医”混入该区,探我军情。陈杰同志发现此人形迹可疑,随即尾随暗察,终于发现其破绽,将他擒获。经审问,果不出所料。之后,陈杰依此为素材,编写了《活神仙》一剧,揭露了敌人的阴谋诡计,擦亮了群众的眼睛,该剧因此大受欢迎。

在战火纷飞的战争时期,剧团每到一地演出,争相观看的群众很多,有的人还来得特别早。根据这一情况,剧团遂形成一个“规矩”:当演员在准备演出时,先由一人穿上行头,往往是扮成诸葛亮手持羽扇,坐于台口,向那些早来的观众说故事。待演员准备就绪,他才收场下台,接着正式演出开始……此种形式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可在宁夏银川舞台上见到。由此足见,剧团心中永远是装着观众的,而观众更加喜爱自个儿的剧团。凡剧团所到之处,当地老乡皆夹道欢迎,并将酬谢剧团的粮、油、菜蔬(有时还有肉、蛋、禽类)等从十里八村外赶车送来。每次演出,群众争相观看,万头攒动,群情激昂,盛况空前。尤其是远村的群众,有全家老小乘牛车的,有带着干粮骑毛驴的,乐此不疲。而戏毕,全家则“野炊”露宿,往往是头天看完,第二天再接着看。因此,剧团一天演两三场仍供不应求。剧团亦售票,收入做事业费开支,偶尔也给剧团人员补助若干生活费。那时一场戏可售出上千张票,还有站票。

1949年,宁夏省文工团排演了歌剧《红鞋女妖精》 《穷人恨》《夫妻识字》《血仇泪》《大家喜欢》《三百块响洋》。

1950年,宁夏省文工团排演了歌剧《白毛女》(导演刘万仁,主要演员有李西莲、郭仲平、康尚义、钱子祥等)和《夫妻识字》。

1951年,宁夏省文工团创作演出了小歌剧《好军属》。导演刘宇光,指挥程宏,主要演员牛守礼、李西莲、王菊英。该剧演出后获宁夏省戏剧优秀表演奖。另外,还排演了一些剧目如《领结婚证去》(编剧吴坚)、《李承晩的悲哀》(编剧康尚义)、《光荣灯》《人民城市》《母亲的心》《宝山参军》及歌舞小节目,还将话剧《人向高处走》改编为歌剧演出。

1952年,宁夏省文工团学习排演了五场歌剧《小二黑结婚》(编剧田川、杨兰春,作曲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导演刘万仁,指挥包学良,舞美设计栗宝善,主要演员有李西莲、郭仲平、李诺、夏照燕、郎云鸷、田丰智、崔栋梁等)。排演了话剧《在新事物面前》(导演刘万仁,主要演员有申英、马维华、李西莲、粟宝善、杨若楠等)。排演了小戏《田园新歌》《牧羊姑娘》《结婚》等。

1953年,宁夏省歌舞团学习排演了歌剧《王秀鸾》 (导演刘万仁、李西瑞)。排演了歌剧《王贵与李香香》(原诗李季,编剧于村,作曲梁寒光,导演申英、宁玉明,指挥包学良,舞美设计栗宝善、王铁,主要演员白林山、李根、郭仲平、宁玉明等)、《新条件》《英雄阵地》《志愿军的未婚妻》等。

1954年,宁夏省歌舞团的编剧刘万仁、康尚义、谢宠将话剧《人往高处走》改编创作为歌剧上演,由包学良、李琦珂、高海珍作曲,刘万仁导演,这是宁夏省歌舞团首次进行独幕歌剧的创作和演出。还排演了歌舞剧如《跑驴》《荷花灯》《打盅盘》《羊山道》《鄂尔多斯》《牧人舞》《牧马舞》《鄂伦春》《杜尔别德》《采茶扑蝶》《打秋千》《打金钱》《走西口》《夫妻之间》《小二黑结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