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学40年(1978—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社会保障的价值重现:1998—2008年

医疗保险体制的崩溃带来大量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始重新正视社会保障的价值,建立新型医疗保险体制。

1.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1998年,国务院在试点的基础上,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城市为有正式单位的职工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4]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开始在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5]200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逐步扩大覆盖面,开始解决城镇非就业居民的医疗保险需求。[16]

医疗保险的价值得以重视。在政府的强烈政治意愿的基础上,三大公立医疗保险得到大量财政补助,尤其是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其财政补助标准分别从2003年(新农合)的每人每年20元和2007年(城镇居民医保)的每人每年40元快速提升到2016年的每人每年420元,如图2-4所示。

图2-4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纳保费水平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05-08/12/content_21850.htm;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605/t20160506_1978682.htm;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08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http://www.chinatat.com/new/166_170/2009a8a21_sync474443121289002668.shtml。

2.医疗保险制度的大发展

强烈的政治意愿和大量的财政投入保证了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快速提升。城镇职工医保从1997年起步,到2010年已经覆盖2亿多城镇职工。新农合的参保人数增长更叹为观止,从2003年起,仅用6年时间,新农合就覆盖了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2008年以后始终维持8亿多农民参保的水平。在城镇地区,城镇居民医保迅速弥补了职工医保留下的覆盖漏洞,2010年覆盖了将近2亿城镇居民,如图2-5所示。

图2-5 三大公立医疗保险覆盖面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2》,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http://www.moh.gov.cn/zwgkzt/tjnj/list.shtml。

到2010年,全民医保基本实现,三大公立医疗保险在制度上为所有类型的城乡居民提供了医疗保险。尽管现行制度在覆盖面仍旧存在重复参保、漏保、逆向选择等问题,但毫无疑问,医疗保险的制度全覆盖是医疗体制改革中最为耀眼的一项成就。2012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指出,“我国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仅用10年时间,就实现了全民基本医保,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速度’。”[17]

即使放眼全世界,这种扩面速度也是绝无仅有的。从医疗保险的建立到实现医保全民覆盖,德国花了127年,澳大利亚花了79年,日本花了36年,韩国花了26年。[18][19][20]而我国仅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全民医保。这种现象既反映了政府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也反映了民众对于社会保障的核心需要,是医疗保障价值回归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