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文化领域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
“实事求是”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班固称赞汉景帝的儿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其原意是指按真实情况办事,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毛泽东借用这句成语,并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
实事求是就是科学的态度,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2]“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3]
延安时期在文化领域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强调文化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体现在党的文化理论中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及科学性。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4]“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5]文化的民族性就是强调“面对思想冲突、文化激荡,必须始终保持文化主体性,千万不能‘失语’和‘他者化’,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码。”[6]文化的科学性强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民族性与科学性都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