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源新需求:城市能源业务转型的驱动力
(一)城市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居民经济活动的增加,城市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2016国际能源展望》(IEO2016)预计2012—2040年期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增长48%。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一次能源消费需求将比2013年水平增加70%,碳排放将增长50%。
(二)能源跨域平衡趋势逐渐凸显
特大型城市本地能源资源匮乏,是典型能源输入型地区,主要依靠跨域平衡实现能源供需匹配。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战略成为积极消纳西部富裕能源的主要渠道,最终实现西部供给和东部能源消纳的跨域平衡。
(三)能源转型升级需求日益迫切
随着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增加,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地域分布不均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难题也日益突出。
政府积极出台新的能源政策,市场力量更有能力、有意愿推动电动车等技术应用。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替代能源、推动新的能源转型的呼声日渐高涨。
(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初见成效
输电和配电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网络损耗,但高压直流输电和柔性交流输电却能够减少这种损耗。燃气轮机技术、热电联合循环技术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利用使得热能最大程度转化为机械能。全世界的电能主要消耗在电动机上,变频调速技术驱动的电动机可以节能70%以上。
在新的能源技术变革推动下,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在2000—2015年间,在能效提高的带动下,中国的能源强度降低了30%。2015年中国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效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19%,这比IEA29个成员国(主要为发达国家)的能效提高速度还要快。在“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为能源效率制定了强有力的目标。中国将投资2700亿美元用于提高能源效率,到2020年时把能源强度在2015年的基础上降低15%,5年累计节约能源5.6亿吨油当量。
(五)用户用电用能体系趋近完善
在能源发展与变革下,消费侧用户的能源消费模式呈现多元、互动、智能等特点,提供给用户的能源类型多种多样,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天然气和石油等。售电公司将提供实时的电能价格,用户能根据自身各种电器的能耗情况,选择更合适的能源产品和套餐。城市居民将具有更加广泛的能源选择权和更优化的能源方案使用权,同时能够通过对能源产品的购买和能源市场的参与获得额外的效益,从而满足城市用户对于高品质能源和要求,实现用户在需求侧的充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