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金冲击波
第一章 金融脱媒
历史上,金融市场是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银行作为资金的供应方(通常是储户)与资金的需求方(通常是借款人)之间的媒介,从而实现社会的闲散资金向实体经济的转移,依靠存贷利差而生存。而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 mediation),就是指资金的供应方,不再通过银行这个媒介,而是通过金融市场直接为资金需求方提供资金。金融脱媒,导致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角色和盈利模式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交易对手(dealer)转变为经纪人(broker),从利差收入(interest spread income)转变成收费收入(fee-based income)。
1979年1月美国圣路易斯联储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是早期研究金融脱媒的文献之一。据该文记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货币市场(money market)的形成与发展,美国的短期国债收益率一旦高于银行的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时,银行机构的存款资金就会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工具。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以及各类资本市场工具的创新,银行的存款大量流失,出现了所谓“脱媒”的现象。可见,金融脱媒的出现是与货币市场相伴而生的。三十多年来,金融脱媒成为全球性的现象,更是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根本而言,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direct financing)取代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ing);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实质上体现了从银行主导的经济(bank-led economy)向市场主导的经济(market-led economy)的转型。1
在我国,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如火如荼,金融脱媒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可以肯定地说,金融脱媒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一方面,影子银行和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已经打破了银行贷款一家独大的局面,存款脱媒和贷款脱媒的特征开始日益显现;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迅猛发展也争抢着银行的支付结算收益,技术脱媒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银行来说,负债端资金来源被分流,而贷款投放也被影子银行体系和债券市场挤占,再加上第三方支付竞争下技术脱媒愈演愈烈,传统银行来自负债、资产、市场空间以及客户群体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正在从传统上依赖于存贷业务和利息收入转向强化中间业务,这需要不断发展金融创新,银行业只有不断创新,及时顺应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脱媒的大势,推进战略转型,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断寻求新的金融服务创新和利润增长点,才能早日实现由传统银行向现代综合化银行的转型,使银行在金融脱媒趋势下,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