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同学家
她长发飘逸,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脚步匆匆,仿佛每一步都踏着坚定的节奏。热血沸腾,呼吸急促,内心深处的那份坚定信仰不曾动摇,如同磐石般坚固。
她决心离开那个充满束缚的家,前往南阳城,从事洗碗、清洁、看护的工作……她渴望自由,渴望摆脱继母的管制,渴望独立生活。她坚信,那就是当时最理想的选择,是她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
这个念头一旦扎根,她便不停地跑,不知疲倦地跑。她的心跳如同战鼓,激励着她不断前行。直至跑出小镇,踏上那条通向远方的马路,周围是茂密的玉米田,山脚下的143厂映入眼帘。那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曾经的欢声笑语,曾经的无忧无虑。
忽然,大雨倾盆,视线模糊,前行困难。她躲进玉米地避雨,却发现那细长的玉米叶如同潺潺流水,从头顶、颈部、脖子里流下……她全身湿透,每一寸肌肤都在颤抖。雨水冰冷,却无法冷却她心中的热情。
她蹲在玉米地里,世界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模糊,她仿佛是这世界上唯一的存在……雨声在耳边回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为她奏响自由的旋律。
雨过天晴,她走出玉米地,身上水珠滴落,鞋上沾满了黄泥,沉重的步伐几乎难以挪动。但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她会继续前行。
夕阳的余晖洒下,偶尔传来几声鸟鸣,玉米林中雾气升腾,她走到前方的小河边清洗自己。夕阳的余晖依旧炙热,照得她湿润的身体散发出蒸腾的气息,宛如烟火般袅袅升起,天空也渐渐暗了下来。她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看到了未来的道路。
她记得143厂的男同学罗政伟的家,那是小学春游时他带同学们去倒水的地方,她也在其中。那时的欢声笑语,那时的纯真友谊,仿佛就在眼前。
夜幕降临,通往南阳城的柏油省道在黑暗中延伸,不时有过往的卡车发出刺耳的灯光,仿佛是省道张开了狰狞的大口。她本打算独自走在省道上前往南阳城,却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罗政伟的家门口。她的心跳加速,不知是紧张还是期待。
罗政伟的家门打开,正是他。他看到她,惊喜地叫道:“妈,吴凤来找我了!”他的脸上洋溢着诚挚的笑容。她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找到了久违的温暖。
“爸、妈,她就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吴凤。”罗政伟向他的父母介绍她,眼中充满了骄傲。从屋内走出一对中年夫妇,还有罗政伟的妹妹。他们用温暖的目光迎接她,仿佛她已经是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孩子,吃饭了吗?天都黑了,快进来吧!”罗政伟的母亲温柔地招呼着,脸上洋溢着笑容。他的妹妹则兴奋地欢迎着客人的到来,仿佛找到了新的玩伴。
在这个陌生的小镇,她找到了一丝温暖,一丝希望。她知道,这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开始。
在那个温馨的夜晚,她踏进了罗家的门槛,心中充满了离家出走的紧张、疲惫和无助。然而,当她看到罗家父母和罗政伟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时,所有的不安仿佛瞬间被温暖的氛围所融化。罗母关切地询问她是否已经用餐,她虽然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却因为不想给这个家庭添麻烦,便谎称已经吃过。然而,罗母似乎看穿了她的谎言,立刻为她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那碗面条的香气在她心中胜过任何山珍海味,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家的温暖。
罗父坐在她和罗政伟中间,开始讲述学校里谢老师和熊老师的故事。他满怀骄傲地说道:“你们可是牛场小学的‘精英班’啊!有最好的谢老师和熊老师教你们,你们真是幸福啊!”她迅速地将面条吃光,抬起头好奇地问:“叔叔,什么是‘精英班’?”罗父神秘一笑,抚摸着下巴的胡须,回答:“你们这个班的学生都是从年级里精心挑选出来的。”
谢老师是县里老牌的大学生,当年因为家里有大哥在台湾,被下放到牛场镇教书,就一直没离开。他不仅是这些孩子们的老师,更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熊老师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数学教得很细致,而且特别有眼光,对那些有潜力的学生因材施教,从来没有看走眼。
她想起了那次在学校,有几个穿着打扮和她们乡下人粗布衣裳、单薄布鞋等特别不一样的人到牛场小学找谢老师,原来是谢老师台湾来的亲戚。同学们都围着台湾人看,班上家里最有钱的韩丽说台湾人穿的是牛仔裤、波鞋,在省城南阳的百货大楼里才有卖。谢老师和他台湾亲戚在学校那堵土黄色的围墙下面合影,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谢老师给她们上了一堂《美丽的宝岛台湾》,让她们知道我国的台湾省有日月潭、阿里山等美景。谢老师的台湾亲戚还给他们送了礼物:有自动铅笔、带香味的橡皮擦、餐巾纸……谢老师分给她一支自动铅笔,那是她第一次收到的完美礼物,让她感到无比珍贵。
熊老师则经常拿一些超出数学课本的难题给她们几个尖子生专门辅导,提升水平。正想着,罗父接着又说,“你们机会好,谢老师带完你们这一届,要调县里去了。熊老师教完你们这届,也要退休了,他们都是坚持要带完你们这一届的,在牛场镇,你们是这一批孩子里的精英,要努力呀!”
要不是罗父当年的告知,吴凤就是到了现在成年,也不会知道她也曾是当地优秀精英班的学生。她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感激,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罗家父母的期望。
一个孩子的成材,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努力和天赋,父母的精心培养和提供的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往往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那个年代,农村的条件相对落后,资源匮乏,但即便如此,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依然得到了学校和同学家长的精心培养与无私帮助。这说明,即便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人们依然可以展现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给予他人温暖和希望。
罗父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对孩子的鼓励:“你们只要好好学习,努力下去,就一定会迎来光明,要一起加油!”这番话不仅激励了孩子,也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期望。
然而,吴凤即将离开家乡,离家出走,这背后隐藏着她个人的无奈和辛酸。当她趴在桌子上默默哭泣时,罗母敏感地察觉到了她的异样,关切地询问:“孩子,这么晚了,你独自出来,家里人知道你一个人在外面吗?他们不担心吗?”吴凤便哭着把继母撵她滚出家门,准备走路去NY市打工的,天黑了,原本只是想在这里借住一宿的事情和盘托出。
罗父罗母听后惊愕不已,他们原本以为女儿只是与家中稍起争执,匆匆出走,哪知家中定然焦急万分,四处寻觅。然而事实与他们所想大相径庭,眼前这位小女孩心中竟然藏着如此深沉的苦楚。罗父愤慨拍桌:“牛场小学位于我国领土之内,受我国法律管辖,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培育合格公民的重任。任何家长都无权剥夺孩子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权利,迫使孩子离家出走。你年纪轻轻便外出打工,不仅有损国家未来,更是拖累了国家的发展。何况你是个聪明好学之子!孩子,不要害怕,你提到的继母是谁?你的父母又在何处?他们不能私自在国家的义务教育中横加干涉,你必须回归校园!”
“我爸爸在外省务工,我没了妈妈,只有继母陪伴。”吴凤的回答让罗父罗母更加心疼。他们决心要帮助这个孩子,让她重返校园。“你父亲的住址你可知道?我明日便发电报告知,你必须重返校园。”罗父坚定地说。
“父亲每月都会给继母寄来汇款,我知道他的地址。”吴凤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希望。
当晚,她便留宿在罗政伟家中,罗母引领她穿过堂屋,与妹妹共眠一室。罗政伟家堂屋内,两侧各摆放着四把暗红漆的靠背木椅,擦拭得光可鉴人,如同卫士般整整齐齐,透露出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墙上悬挂着一幅花开富贵的画作,两侧配有对联,雕花的八仙桌上放置着座钟、热水瓶、大肚瓷茶壶,搪瓷托盘中摆着洗净的茶盅,一一扣放;塑料假花在长着耳朵的白瓷花瓶中绽放得格外艳丽。
家中还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长长的电线连接着屋顶的天线。这样的家境相较于继母那杂乱无章、空荡无物的家,明显要规整和气派得多。他妹妹的床铺是一张木床,床底垫满了稻草,棉絮和经过米汤浆过的床单,这是吴凤成人后回想起来,她曾睡过的最舒适的床之一。
妹妹已经熟睡,她却辗转反侧。在黑暗中睁大眼睛,默默无言。她的脑海中仿佛有一个庞大的生物从远方奔跑而来,将峭壁般的脸庞伸到她面前。这个庞然大物在她面前纹丝不动,就像寨子里的大山,在落日的余晖中静静地矗立。如果不是下午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如果不是来到罗政伟家借宿的这个晚上……
次日清晨,当她醒来时,罗母已经在厨房的大铁锅旁忙碌,煮出了松软香醇的稀饭,搭配着腌制入味的咸菜,美味可口至极。这顿简单的早餐,对于吴凤来说,却如同一顿丰盛的盛宴,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家的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