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基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任务二 认识物流系统

任务情境

青岛啤酒的物流系统目标

青岛啤酒企业集团于1998年第一季度,提出了以“新鲜度管理”为系统目标的物流管理系统思路,开始建立新的物流管理系统。当时该啤酒的年产不过30多万吨,但库存就高达1/10,维持在3万吨左右。

这么高的库存,引发了几个问题:库存占压了相当大的流动资金,资金运作的效率低;需要有相当数量的仓库来储存这么多的库存。当时的仓库面积有7万多平方米,库存数量大,库存分散,就经常出现局部仓库爆满,局部仓库空闲的问题,没有办法完全实现先进先出,使一部分啤酒储存期过长,新鲜度下降甚至变质。

该啤酒集团并没有把压缩库存作为物流系统的直接目标,而是把“新鲜度管理”作为物流系统的直接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不但能够达到库存降低、流动资金降低、损耗降低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面向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在实现消费者满意的新鲜度目标的同时,达到解决库存问题的目的。

新鲜度管理的物流系统目标提出:“让青岛人民喝上当周酒,让全国人民喝上当月酒。”实施方法是:以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为目标的物流管理改革,建立集团与各销售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全部由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快速信息通道和智能化配送系统。

他们首先成立了仓储调度中心,重新规划全国的分销系统和仓储活动,实现统一管理和控制。由提供单一的仓储服务,到进行市场区域分布,流通时间等全面的调整、平衡和控制,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物流有限公司,以保证按规定的要求,以最短时间、最少环节和最经济的运行方式将产品送至目的地。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全国的订货从生产厂直接运往港、站;省内的订货,从生产厂直接运到客户仓库。同时对仓储的存量规模做了大幅度压缩,规定了存量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为12000吨,低于下限发出要货指令,高于上限不再安排生产,这样使仓库成为生产调度的“平衡器”。

请思考:

(1)该啤酒的物流目标有何特点?同一般的物流目标有何联系?是否矛盾?

(2)该啤酒的物流目标对整个物流系统运行有何影响?

【任务分析】

我们在解决企业的各种物流难题时,一定不能就事论事,简单化地处理问题,需要具备系统的观点,通过系统分析来解决问题。物流系统各要素之间具备各种联系,要站在整个大物流系统的高度来思考,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此,我们要学习系统的含义、构成,了解系统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任务实施

步骤一:认识系统与物流系统的概念、构成与特点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系统的含义,能够列举出经济社会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系统,能够分析系统的构成,并初步认识物流系统。

【相关知识】

(一)系统的含义

1.系统的定义

系统(system)一词来源于古代希腊文(systema),意为部分组成的整体。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定义:“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这个定义强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元素的整合作用。可以表述为:如果对象集S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S中至少包含两个不同元素;②S中的元素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则称S为一个系统,S的元素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单元也可以称为一个子系统。

2.系统的形成条件

系统与系统的关系是相对的,一个系统可能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一个子系统也可以继续分成更小的系统。在现实中,一条生产流水线、一个仓库、一个部门、一个研究项目、一台电脑、一套制度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由定义可知,系统的形成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系统是元素的多元函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组成。

②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使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③系统具有一定结构,保持系统的有序性,从而使系统具有特定的功能。

(二)系统的三要素及模型

系统是相对外部环境而言的,并且与外部环境的界限往往是模糊过渡的,所以严格地说系统是一个模糊集合。系统由“输入、转换处理、输出”三要素组成。

在一个系统内,“输入”是外部环境向系统提供劳力、手段、资源、能量、信息等的过程;系统以自身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将“输入”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转化和处理,使之成为有用的产成品;最后,“输出”将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内容向外部输出供外部环境使用,从而完成“输入、转换处理、输出”的基本功能要素。如生产系统就是先向工厂输入原材料或零部件,经过加工或组装,得到一定产品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1-5所示:

图1-5 系统一般模型

(三)物流系统的含义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中,输送、储存、搬运、装卸、包装等是外部环境向系统提供的“输入”过程;系统对这些输入的内容进行处理转化,而后将其送至客户手中,变成全系统的输出,即物流服务。

物流系统输入的是输送、储存、搬运、装卸、包装、物流情报、流通加工等环节所消耗的劳务、设备、材料等资源,经过处理转化,变成全系统的输出,即物流服务。整体优化的目的就是要使输入最少,即物流成本最低,消耗的资源最少,而作为输出的物流服务效果最佳。

(四)物流系统的特点

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具有一般系统共有的性质,即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同时物流系统作为现代科技和现代观念的产物,还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

1.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物流系统和生产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系统是按照固定的产品、固定的生产方式,连续或不连续地生产,因而变化较少,系统较为稳定。而物流活动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变动而变动的,连接着多个生产企业和客户,需求、供应、价格以及渠道的变化,都在不断的影响着物流,所以物流系统稳定性差,而动态性较强。为使物流系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不断对系统进行调整,甚至重新设计。

2.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物流系统是由人、形成劳动手段的设备和工具所组成的。它表现为物流劳动者运用运输设备、装卸搬运机械、仓库、港口和车站等设施,作用于物资的一系列生产活动。在这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中,人是系统中的主体。因此,在研究物流系统的各方面问题时,应把人和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加以考察和分析,并始终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放在首位。

3.物流系统具有复杂性

物流系统要素本身十分复杂,如物流系统的运行要素——“物”,遍及所有社会物质资源,将全部国民经济产品的复杂性集于一身,不可能不引起物流系统的复杂性。此外,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也不如某些生产系统那样简单明了,这就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4.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的系统

国际物流的地域跨度之大自不待言,即使是企业之间的物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同地域之间的物流常有发生。大跨度系统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难度较大,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高。

5.物流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会导致系统总体恶化

例如,减少库存量,能降低库存持有成本,但必然会增加运输次数,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简化包装能节省包装费,但简省的包装方式将减低产品的防护效果,造成存储、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恶化和效益大减等。在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决策中,存在着大量的效益背反现象。

步骤二:了解物流系统的构成与目的

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了解物流系统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流系统的构成与目的。能够结合实际的物流系统来分析物流系统的构成与目的,树立起系统地分析物流活动的观念。

【相关知识】

(一)物流系统的构成

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处理、输出三大功能,如图1-6所示。

图1-6 物流系统模式

其具体内容如下:

(1)输入

①各种原材料或产品、商品。

②生产或销售计划。

③需求或订货计划。

④资源。

⑤资金。

⑥劳力。

⑦合同。

⑧信息。

(2)处理

①各种设备、设施(库房、货物等)的建设。

②各物流企业进行的物流业务活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

③各种物流信息的数据处理。

④各项物流管理工作。

(3)输出

①各种物品的场所转移。

②各种信息报表的传递。

③各种合同的履行。

④各种良好优质服务。

(二)物流系统的目的

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等的一系列过程就叫物流系统化,即把物流的各个环节(子系统)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化的目标简称为“SS”。

(1)服务性(Service)。在为用户服务方面要求做到无缺货、无货物损伤和丢失等现象,且费用便宜。

(2)快捷性(Speed)。要求将货物按照用户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迅速送到。为此可以把物流设施建在供给地区附近,或者利用有效的运输工具和合理的配送计划等手段。

(3)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Space Saving)。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尤其是城市内的土地,因此,对城市市区面积的有效利用必须加以充分考虑。应逐步发展立体化设施和有关物流机械,求得空间的有效利用。

(4)规模适当化(Scale Optimization)。生产领域的规模效应早已为社会所承认,在物流领域也存在规模效应,但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难以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格式,因此,应该考虑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的问题是否适当,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如何合理利用,情报系统的集中化所要求的电子计算机等设备的利用等。

(5)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库存过少会延误生产或者销售,从而影响工作进度,甚至损失订单,流失顾客。库存过多则需要更多的保管场所,而且会产生库存资金积压,造成浪费。因此,必须按照生产与流通的需求变化对库存进行控制。

要发挥以上物流系统化的效果,就要进行研究,把从生产到消费过程的货物量作为一贯流动的物流量看待,依靠缩短物流路线,使物流作业合理化、现代化,从而降低其总成本。

(三)物流系统各要素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1)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存在制约关系。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往往会增加物流成本。例如,配送是企业与客户最直接接触的环节,在强调客户至上的现代社会,配送活动的服务质量及速度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业绩,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高质量的配送服务必然会提高配送成本,从而降低企业利润,这就是配送中的“效益背反”现象。

(2)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约束关系。各子系统的功能如果不均匀,物流系统的整体能力将受到影响。如包装环节服务质量差,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就容易受到损坏,从而降低了运输服务质量。

(3)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可能存在制约关系。如为了降低库存常采取小批量订货,但因运输次数增加而导致费用上升,因此,运费和保管费之间存在制约关系。

(4)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存在制约关系,任何子系统功能的增加和完善必须投入资金。如信息系统功能的增加,必须购置硬件和开发计算机软件;增加仓库的容量和提高进出库速度,就要建设更大的库房并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在实际中必须考虑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改善物流系统的功能。

步骤三:调查分析一个物流系统的实例

以分组调查的方式,选取本地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从系统的角度调查物流企业的构成及运行。通过调查分析,初步了解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加深对系统的认识,牢固树立系统分析物流活动的观念。

【案例: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的食品物流系统】

伊藤洋华堂公司在东京圈内的新食品物流系统已经完成,其特征是深入地研究和统筹店内物流以减轻店铺的作业负担,到货的精度达到了49999/50000,在世界上很少见到运用这样高度现代物流系统的案例。

1.供应链的大幅度改革

伊藤洋华堂公司早在很久以前就引入了“窗口批发商制度”,致力于物流的效率化。这一制度是将若干个批发商的业务集中于作为窗口的批发商,以简化向店铺配货体制。但是,得到广泛应用的这一制度也存在着改善的必要。

1999年10月新的加工食品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具体做法是,废弃三处集散型物流中心,将六所在库物流中心集中于四所整合物流中心,中心的运营委托给食品批发商和各个公司,除了加工食品之外还有点心和酒类。这样一来,做到了从窗口批发商到店铺的物流效率化,大大减少了作业量。新物流系统对店铺的销售物流和厂家物流进行了合理化的调整,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意识。

2.由信息技术支撑的补货方式

在连锁店,从采购的商品交付,再到将商品展示到专场的过程往往负担较重,伊藤洋华堂也不例外。区分一般商品和特卖商品、验货、向卖场不同的货架码放等细致的作业需要从入货口开始就要做一次分拣、二次分拣、验货、上货等工作。新的物流系统将这些中间作业全部合并并进行了改善,实现了商品卸货后可以向卖场直接上货,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完全靠的是信息系统。

新补货方式以货架为单位,按顺序进行,做到效率最大化。首先,对各店铺的货架与存放的商品进行调查,将商品与其在货架上的货位信息输入到物流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中,建立起商品、店铺乃至货位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地识别什么商品有多少,应该补充到哪一家店铺的哪一个货位上。完成这样复杂的区分作业系统误差只有1/50000,应用如此高精度的物流系统,当然就不需要再进行验货作业了。

新物流系统还引入了鲜度维持管理系统,商品的主文件中设定了商品有效期和准许销售期限,在商品入库时输入制造年月,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自动判断是否可以入库。在库商品严格地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作业,每日由作业人员检验商品日期,为保证不出现超过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对将近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提供预警的功能,采用双重保险方式。

3.川口加工食品共同配送中心

共同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是由运营的食品批发商和伊藤洋华堂公司共同开发的,基本的物流操作是一致的。这里只举出川口加工食品共同配送中心的作业实例。

该中心坐落在东京相邻的琦玉县川口市,为伊藤洋华堂公司在东京都、埼玉县、木县、茨城县的51家店铺供给商品,全年运转,年基本业务处理量约250亿日元,中心的运营是由食品批发业大公司菱食公司承担。中心占地面积约864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812平方米,保管商品数约4500种,其中加工食品2400种、点心1500种、酒类600种。库内有与伊藤洋华堂公司交易的16家批发商的商品,采用共同保管方式。

该中心进行入库作业时,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采用指定时间到货方式,送货迟到的时间限制可最大放宽到15分钟。作业人员使用下载了订货数据的手持式电脑终端,对入库的商品进行扫描确认;然后将商品分别按A、B、C特卖的分类进入保管区或自动仓库。店铺接收订货截至中午12点,配送作业从下午2点半开始,根据每日的订货量不同一般需要进行到20点左右。较近的店铺在傍晚时分出库,在20点左右送达,较远的店铺是在第二天开店前的早7点至8点到货。

4.维持精度达49999/50000的作业系统

货物配送采用三种方式:A类商品和特卖商品采用清单配送方式,用叉车将商品搬送到出库区域,使用扫描器对出货进行核对和确认,信息反馈到计算机系统。B类、C类商品的出库采用手推式配货台车的方式。台车是伊藤洋华堂公司自己设计的式样,能够识别货架的位置,可以自动选择最短的行进距离。台车上配置自动数据采集终端。专门用来下载不同店铺和不同通道划分的出货信息。货物从货架上取出后,经扫描确认,按品类放入可折叠的货箱中。配货完成之后再进行数据上传,打印出的标签标贴到货箱上,之后由自动分拣机进行分拣。自动分拣机的出货口排列着轮式托盘、包装箱和货箱上粘贴有通道编码的标签,作业人员在识别差别的同时放入按通道准备出货的轮式托盘上,轮式手盘带有分隔板,可以在一台轮式托盘上分别旋转多个通道的商品。

请思考:

(1)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的食品物流系统是怎样实现高效率的?

(2)从案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相关知识】

(一)物流系统分析的含义

物流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又形成了自己的子功能模块和各级子系统,使整个系统呈现多层次结构。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了解物流系统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把握物流系统行为的内在规律性。因此,从系统的外部到内部,设计新系统或是改造现有系统,系统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系统分析是从系统的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级子系统的功能与特点,相互之间的关系,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物流系统分析是指从物流的整体出发,根据物流系统的目标要求,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计算方法,对物流系统的功能、环境、费用、效益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调研,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建立若干拟订方案,比较和评价结果,选择出最优方案。

物流系统分析所涉及的问题范围很广,如搬运系统、系统布局、物流预测、生产与库存等各种信息,要应用多种数理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分析比较,达到不同系统目标和采用不同方案的效果,为系统评价和系统设计提供足够的信息和依据。

(二)物流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原则

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时需要注意元素之间的关联,既要注意元素间的逻辑关联度,又要有一定的“模糊”观念,因而数学中的数理统计的各种研究方法是物流系统分析的基本模型,而在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上,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辩证法的分析手段、物理的实验性分析模式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都为系统分析提供了技术保证。

1.物流系统的分析原则

(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是相互影响的,了解物流活动的内在和外在关联,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转换与相互约束的关系,能够促使系统向最优化发展。

(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物流系统方案时,既要考虑目前的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只顾当前不顾长远,会影响企业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而只顾长远不顾当前,会影响企业当下的发展。只有方案对当前和将来都有利,才能使系统具有生命力。

(3)子系统与整个系统相结合的原则

物流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并不是所有子系统都是最好的整个系统才是最好的,而应是以整体系统最好作为评价标准,只有当它们以能发挥最大功能组合在一起并且使整个系统最佳才为最好。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系统的数量指标有利于使系统量化,便于根据实际确定对策(如安全库存、采购批量、发车间隔时间、仓库的大小适宜度等);而当分析那些不能用数字量化的指标时(如政策因素、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影响等)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这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成本。

2.物流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

(1)系统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获得最优的信息,才能建立和提供最优的分析依据。因此,系统目标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首要工作。

(2)替代方案

足够的替代方案是系统分析选优的前提,例如,一个仓储搬运系统可采用辊道、输送机、叉车或机器人搬运,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体不同的搬运系统。有足够的替代方案就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使系统更优。

(3)模型

模型包括数字模型、逻辑模型,可以在建立系统之前预测有关技术参数,系统建立之后帮助分析系统的优化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措施等。

(4)费用与效益

从长期来说,效益应当大于费用。如果费用大于效益,则要检查系统是否合理,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的;是表面上的,还是本质上的。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用于确定各种替代方案优先选用的顺序,系统的评价准则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具有明确性、可计量性、适度的灵敏度等。

3.物流系统分析的特点

物流系统分析是以系统的整体效益为目标,以寻求解决特定问题的最优策略为重点,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决策者提供价值判断依据,以寻求最有利的决策。

(1)以整体为目标。在一个系统中,处于各个层次的分系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及目标,彼此分工协作,才能实现系统整体的共同目标。因此,如果只研究改善某些局部问题,而其他分系统被忽略或不注意,则系统整体效益将受到不利影响。所以,进行任何系统分析,都必须以发挥系统总体的最大效益为基本出发点,不能只局限于个别局部,那样会顾此失彼。

(2)以特定问题为对象。系统分析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目的在于寻求解决特定问题的最佳策略。物流系统中的许多问题都含有不确定因素,而系统分析就是针对这种不确定的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及其可能产生的结果。不同的系统分析所解决的问题当然不同,即使对相同的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也要进行不同的分析,制订不同的求解方法。所以,系统分析必须以能求得解决特定问题的最佳方案为重点。

(3)运用定量方法解决问题,不应单凭想象、臆断、经验和直觉。在许多复杂的情况下,需要有精确可靠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作为科学决断的依据;有些情况下利用数字模型有困难,还要借助于结构模型、解析法或计算机模型等进行定量分析。

(4)凭借价值判断从事系统分析时,必须对某些事物做某种程度的预测,或者用过去发生的事实做对照,以推断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或倾向。由于所提供的资料有许多是不确定的变量,而客观环境又会发生各种变化,因此在进行系统分析时,还要凭借各种价值观念进行综合判断和选优。

(三)物流系统分析的步骤

物流系统分析要解决六大问题,也就是常说的5W1H,即目的(Why,为什么)、对象(What,是什么)、地点(Where,在什么地方)、时间(When,什么时候)、人(Who,由谁来做)、方法(How,怎么做)。通过解决这六大问题,可以归纳出六大步骤,如图1-7所示。

图1-7 物流系统分析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对比可行性方案的经济效果,判断方案的优劣,建立可行方案。这些步骤是一次分析过程的几个必要的环节,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一次分析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那么就要进行二次分析,重新提出问题,再次收集资料,分析论证,这样循环几次,直到得到满意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