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为什么会得癌症,癌症是如何发生的?
1.全球人类癌症发病情况如何?
癌症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2012年全球有1410万新发癌症患者,有820万人因癌症死亡,有3260万人患癌生存。其中,非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癌症死亡人数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65%(530万人),患癌人数占所有患癌人数的48%(1560万人)。癌症死亡人数占所有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的22%。
2.我国癌症(流行)发病怎样?
据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登记办公室对全国145个癌症登记点覆盖近1.6亿人口的数据统计,2010年癌症登记地区癌症发病率(粗率)为235.23/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268.65/10万,女性发病率为200.21/10万。登记地区人口终生(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11%。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患者数为320万左右。
3.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有哪些?
据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登记办公室对全国145个癌症登记点覆盖近1.6亿人口的数据统计和推测:2010年,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也很常见。2010年,我国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排名前7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
4.我国常见癌症的发病趋势如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恶性肿瘤发病谱逐渐趋向于与发达国家的恶性肿瘤发病谱相类似,但仍保留了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的发病特征。在我国,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尚未得到控制,甲状腺癌因体检而被大量检出,胰腺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原本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5.浙江人最容易得哪些癌症?
据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统计,2010年浙江省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为339.59/10万,较2009年上升9%。其中,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为主要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报告总发病数的50%。
2010年,浙江省发病前10位的癌症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食管癌、胰腺癌、淋巴瘤和脑肿瘤。
6.癌症给我们造成哪些危害?
癌症给我们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包括因癌症所致的寿命减少和其他经济损失。衡量癌症危害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某区域内一定人群中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和死亡数。近几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因癌症所导致的损失正逐年增加。罹患癌症所需的诊断、治疗、康复、护理、临终医护等费用被称为直接费用;而罹患癌症造成的劳动能力丧失所致的当前和以后的生产损失则被称为间接费用。但用上述方法来估计癌症所致的损失只是粗略估计。直接费用内尚未包括因病造成的非医疗开支,如患者和探望者的交通费用、特殊饮食费用、增加的家务开支、患者重新职业培训和教育的费用等。间接费用内也未包括患者的亲属、朋友因探望和护理患者而损失的工作时间,用工资收入水平来估计癌症患者因死亡而给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低估的。而且因癌症造成患者亲属、朋友等在精神心理方面的无形损害亦难以估计。因此,癌症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
7.哪些化学物质在与人直接接触后可致癌?
200多年前,英国Pott医生发现扫烟囱工人的阴囊癌多发,认为这与其多年接触煤灰和沥青有关。20世纪初,日本人山极胜三郎和市川厚一用煤焦油涂抹兔子的耳朵,成功地诱发了局部皮肤癌,从而引起了研究者对化学物质对人体致癌作用的关注。此后,多环芳烃化合物(如苯并芘)从煤焦油中被分离出来,并被证明是致癌的。现已证明,1000多种化学物质能诱发动物肿瘤。这些化学物质包括:烷化剂,如氮芥;多环芳烃化合物,如3,4-苯并芘;芳香胺类化合物,如联苯胺与萘胺;氨基偶氮染料,如邻位氨基偶氮甲苯(OAAT);亚硝胺化合物,如亚硝胺等。其中,苯并芘、亚硝胺是强致癌化合物,前者在香烟燃烧,脂肪、煤炭、石油中不完全燃烧,以及用烟直接熏制鱼、肉时均能生成;后者可由胺类(二、三、四级)与亚硝酸盐在体内外合适的条件下合成,而胺类与亚硝酸盐比较广泛地分布在人类的食物和体内外环境中。吸烟烟气中的致癌物质多达数十种,是目前最应该避免接触的直接致癌物质。
8.我们需要提防哪些间接致癌物质?
间接致癌物质是指间接作用的致癌物质,即致癌物质需经酶的代谢产生最终致癌物质,并共价结合到生物大分子上而引起细胞癌变。如二甲基亚硝胺(NDMA)致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是在体内共价结合到肝脏的核酸上。我国学者研究发现,食管癌高发区的食物样品(如玉米面、小米馒头、酸菜)中的甲基亚硝胺含量高于食管癌低发区,且食管癌高发区食物中存在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也比食管癌低发区高。二级胺是植物和动物蛋白质的中间代谢产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谷类、鱼类、肉类、茶、烟中均有一定量的二级胺。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也可能产生二级胺。因此,我们需要提防这些间接致癌物质。
9.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植物致癌物质?
植物致癌物质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植物致癌物质及其产物也有不少,如:烟草中的尼古丁、亚硝胺;新鲜蔬菜烹调后过夜产生的亚硝胺;蕨菜中含有的单宁酸类、莽草酸和枷皮黄酮;紫草科植物中的西门非草素、单宁酸类;防风草根、香菜及芹菜中的补骨脂;槟榔中的槟榔素;香料和调料物品中的黄樟素、香豆素;植物油中的巴豆油、补骨脂类、脂肪酸;饮料中的单宁、苯乙酸、槲皮黄酮、罗丁;草药中的千里光碱、天芥菜碱、血根碱和细辛脑等。在“回归大自然”的口号下,越来越多的自然食品进入人们的生活,故应予以注意。目前,人们对植物致癌物质的警惕性不高。此外,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植物类食物也易引发癌症。
10.需要加强职业防护的职业性致癌物质有哪些?
某些金属和类金属是构成无机致癌物质的主要类型,如铬、镍、砷等可引起人和动物肿瘤。在铬酸盐工厂,工人的肺癌患病率高;镀铬的工人也较易发生肺癌。镍矿工人和炼镍工人的肺癌、鼻窦癌发病率较高。金属致癌的主要接触方式为吸入,以及污染皮肤后的吸收,主要与职业有关。因此,应加强工人的职业防护。从事石棉作业的工人容易得胸膜间皮瘤。现代工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新的职业性致癌因素,包括与污染的水、土壤、空气的接触。
11.霉菌毒素是自然产生的致癌物质吗?
霉菌毒素是自然产生的致癌物质。20世纪60年代早期,黄曲霉毒素强致癌性的发现表明,致癌物质也可以是某些霉菌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因此,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种可导致癌症发生的致癌物质。
在多种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中,经检测有致癌活性的主要是霉菌毒素。它们大多由环境中的真菌产生。霉菌毒素往往是自然污染物,通过污染食物而进入人体致癌。科学家们对黄曲霉毒素做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它是人类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食品污染黄曲霉毒素是许多地区肝癌高发的原因;黄曲霉毒素也是暴露于黄曲霉毒素的工人肝癌发病率高的原因,如磨坊工人暴露于含有黄曲霉毒素的灰尘中,肝癌发病率高。
12.射频和微波辐射能否致癌?
研究证实,放射线能致癌。放射线是电磁辐射。因此,有人怀疑射频和微波辐射是否也有致癌的可能。射频和微波辐射主要指无线电波,包括移动电话、无线网络、电力输送和微波炉辐射等。然而,大多数研究结果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射频和微波辐射所产生的放射性能量太小,不能直接改变人体细胞中的DNA和化学键,不太可能直接致癌。有人对长期在微波干扰台工作的人员和几万名雷达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也没有发现支持微波诱发癌症的证据。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了关于电磁场健康风险的评估报告。该报告认为,关于使用移动电话可导致神经胶质瘤与听神经瘤的证据十分有限,同时关于电磁场引起其他健康风险的证据也不够充分。现有的证据亦不足以证明超低频磁场与儿童白血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对于儿童或成年人的其他癌症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组认为,超低频磁场与这些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比与儿童白血病存在因果关系的相关证据还要更弱一些。对于某些癌症(比如乳腺癌),现有证据已表明电磁场与其发生无关。
13.吸烟与哪几种癌症的发生有关?
吸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它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的健康,而且污染环境,危及周围不吸烟者,尤其是孕妇和儿童。吸烟危害健康的结论最早见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有关吸烟与肺癌因果关系的文献中。研究调查后的结论是:吸烟确实与男性罹患肺癌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吸烟作为肺癌的致病因素,远超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虽然现有的关于妇女罹患肺癌与吸烟关系的研究资料较少,但也显示相同的结论趋向,而且有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风险与吸烟时间的长短和每日吸烟支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旦戒烟,则其发生肺癌的风险降低。迄今,众多的研究资料进一步肯定了上述结论,并且出现更多可以证实吸烟与肺癌因果关系的证据。研究还发现,吸烟与喉癌、口腔癌、食管癌、膀胱癌、肾癌及胰腺癌等有关,会导致这些肿瘤的发生率上升。新英格兰杂志报道,2005年,中国估计有28.0%的男性肿瘤死亡和5.7%的女性肿瘤死亡归因于吸烟。上海的研究显示,吸烟是诱发上海市区男性肺癌、膀胱癌及喉癌的主要原因,归因危险度(即贡献度)分别为75%、71%和78%;吸烟也是诱发男性胃癌和肾癌的重要原因,归因危险度分别为25%和29%。吸烟对女性恶性肿瘤(主要为肺癌)的归因危险度为28%。
因此,不吸烟以及避免二手烟是预防癌症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据此推算,如果人人都不吸烟,则肺癌死亡率可降低75%左右。因此,烟民戒烟,尤其是中青年人戒烟,可望使肺癌及其相关癌症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14.哪些不良生活习惯易引起癌症?
(1)吸烟:吸烟者发生癌症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癌症中与吸烟关系最密切的是肺癌,而且患者戒烟后发生肺癌的风险也可能明显下降。
(2)过量饮酒:指饮酒超出了适量饮酒的标准或可接受程度。过量饮酒会增高上颌窦癌、咽癌、喉癌、食管癌及直肠癌的发生率。过量饮酒还可导致饮酒者肝硬化,继而使肝癌的发生率升高。
(3)饮食不当:长期食用过于精细、纤维素甚少、含大量脂肪尤其是胆固醇和蛋白质食物者,发生大肠癌的概率显著高于食用食物中含大量粗纤维及较少胆固醇者;习惯进食霉制食物、腌制食物和加工肉类等的人,发生多种肿瘤的概率增大;在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的地区,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生率增高。
目前,医学界认为控烟是预防肺癌的最有效措施,也可使其他癌症的发生率降低。如果全民不吸烟,则可以使得癌症发病率降低3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全民不吸烟,那么癌症的发生就会减少1/3左右。
15.为什么饮食、营养与癌症有关?
人体通过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食物中,白色蔬菜(如竹笋、菜花、马铃薯、白菜)的成分以糖、水为主,营养较少;黄色蔬菜,如南瓜的营养价值比白色蔬菜略高;红色蔬菜,如西红柿、红辣椒和胡萝卜等,营养价值高于黄色和白色蔬菜;绿色蔬菜,如芹菜、油菜、菱菜、韭菜、辣椒和空心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还含有胡萝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于红色蔬菜。
人们在摄取食物营养的同时也将食物中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有害因素带入人体,从而造成某些疾病,癌症就是其中之一。粗略估计,约35%的肿瘤发生可能与饮食相关。脂肪、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量高可能与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胰腺癌的发生相关,因此,西方许多国家提倡改变高脂肪膳食,提高碳水化合物比例(谷类、玉米等)及膳食纤维素含量(黄色、绿色蔬菜和水果)来降低上述癌症的发病率。
16.哪些食物有致癌作用?
当前,世界上公认的三大强致癌物分别是亚硝胺、多环芳烃和霉菌毒素。据研究发现,食物本身并不含或很少含有这三种致癌物,但其在种植、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污染。
目前,还未发现一种动物能耐受亚硝胺而不产生癌症。亚硝胺的来源包括已在食品内形成,以及经食物中摄入的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如硝酸盐、亚硝酸盐和胺类)在体内合成的亚硝胺。剩饭和肉类放置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亚硝胺。腐烂的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品有未腌透的腌菜、咸鱼、咸肉、虾皮、啤酒及加硝基化合物腌制过的肉类罐头、腊肠、香肠等。
含碳的物质在燃烧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种强致癌物——多环芳烃,其典型代表为3,4-苯并芘。在食品检测中还发现,凡3,4-苯并芘含量较高的食品多为烘烤制品和熏制品。因此,膳食中应注意不吃焦煳食物,少吃炸焦煳的鱼、熏鸡等食品。
霉菌在食品上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毒素,其中致癌性较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玉米、大米、花生、花生油及棉籽油等最易被污染,小麦、大麦也常被污染;家庭自制的面酱等发酵食品有时也会被污染;咸肉、火腿、香肠等食品以及核桃仁、瓜子仁等亦易受污染。上述食品如已霉变,则不宜食用。食物中的调味品(如酱油、虾子酱油、鱼露等)也有致突变性。因此,在食物烹调中,合理地选用烹调方法和调味品种类也对癌症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将培根、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列为1类致癌物质,将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质。然而,学者们对此结论仍有争议。但对于长期过量食用红肉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这一点,学者们已普遍认同。
哺乳动物的肉(如牛肉、羊肉、猪肉)被称为红肉,而鸡、鸭等禽类的肉不是红肉(可以算作白肉),鱼、虾、蟹、贝壳等更不是红肉。很多营养专家认为其他肉要比红肉健康,因为红肉中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
加工肉制品是指经过盐腌、风干、发酵、烟熏或其他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延长保存时间的任何肉类。加工肉制品的致癌风险比未加工肉类高,应适当限制或减少摄入。
适当限制或减少摄入红肉和加工制品对于肿瘤的预防也有相当的益处。但由于红肉中有丰富的铁、蛋白质、锌、烟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1、核黄素和磷等,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较为可取的方式是除限制每日的摄取量外,还要做到均衡饮食。
另外,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研究证明,槟榔果及各种槟榔咀嚼物是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1类致癌物质。槟榔含有的槟榔碱、槟榔素等具有潜在致癌性,咀嚼过程中会导致口腔黏膜受损,从而极可能导致口腔癌,故应避免食用。
总之,关于食物致癌问题,掌握“不过度,不长期食用”的原则,可大大降低其危险性。
17.防癌的饮食和营养措施有哪些?
防癌的饮食、营养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预防措施,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减少致癌物质或致癌前体物的摄入,增加保护性食物的摄入,并供给平衡的膳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以达到饮食防癌的目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改善饮用水水质。饮用水被污染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有着重要的关系,尤其是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因此,从水源选择、水源保护和水质的净化消毒方法等方面改善饮用水水质,对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②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许多国家的研究报道,膳食结构的改变对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2007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如下: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膳食清淡、少盐;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饮酒应限量;吃新鲜卫生的食物。③合理加工食物。对于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烹调应以清蒸或白烧为佳,以减少煎烤所致焦黄物及酱油的摄入。烹调过程中,应限制用盐量,“手下留盐”。④形成良好的饮食制度和习惯。要按时进食、饥饱适当,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入的食物过烫、过硬,不饮烈性酒,避免偏食,特别要养成每天吃蔬菜的习惯,进食时宜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
18.哪些不良环境因素易引起癌症?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许多致癌物质。环境致癌因素包括日光、工业“三废”、污染的空气及一些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如微量元素缺乏等)。如果长期暴露在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中,则极有可能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如:长时间在强烈日光下曝晒,可能增加发生皮肤癌的风险;在缺碘地区,可能增加发生甲状腺癌的风险;在干旱、半干旱的剥蚀山区和丘陵地区等,可能增加发生食管癌的风险;空气污染、吸烟或被动吸烟均是肺癌和其他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经研究、总结后认为,对人类有确认致癌性的1类致癌物质接触场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吸烟,包括二手烟;饮用水(里面可能有砷);碱性嫩黄工业生产;靴鞋制造和修理;烟囱清洗;煤的气化;煤焦油分馏;焦炭生产;家具和橱柜制造;接触氡的地下赤铁矿开采;钢铁铸造;制造异丙醇的强酸工艺;品红的工业生产;油漆(职业接触);使用煤焦油沥青的场所(如铺路和屋顶);橡胶工业生产;含硫酸的强无机酸雾(职业接触)。
19.人为什么会发生癌症?致癌因素有哪些?
人为什么会发生癌症?其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迄今尚无一致的意见,有的人强调外因(致癌因素)的作用,有的人则认为内因(基因、免疫力)起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的形态、功能、增殖、生长、退化、死亡和清除都受到机体的严格监控。如果因受到各种致癌因素侵袭,一个或多个细胞开始失去正常的形态、功能和代谢,不再受机体的调控,开始自行其道地增殖、生长,而机体又不能及时识别这些异常细胞,不能将之消灭或使之转变为正常细胞,那么就可能演变成癌症。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需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中,有的癌前病变可达数年至数十年;早期癌阶段也可达数年;晚期癌阶段则发展迅速,有时甚至数月即可致命。因此,癌症的防治要尽早。
目前,已知的致癌因素有下列几类。
(1)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紫外线、热辐射、慢性机械性和炎性刺激、异物等。
(2)化学因素:现已知可对动物致癌的化学物质多达近3000种,其中已明确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也有数十种。
(3)生物因素:某些病毒、霉菌、寄生虫感染可以致癌。
(4)遗传因素:已知一些肿瘤具有遗传性,与基因有关。
(5)激素:内源性和外源性激素与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有关。
(6)营养因素:营养过多或缺乏与癌症的发生可能有关。
(7)社会因素:各种致病物质的扩散与社会密切相关,精神心理因素也与癌症有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致癌物质按照危险程度分为4类:1类致癌物质、2类致癌物质(含2A类致癌物质和2B类致癌物质)、3类致癌物质、4类致癌物质。其中,1类致癌物质是指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如黄曲霉毒素、砒霜、石棉、二英、甲醛、酒精饮料、烟草及槟榔等。2A类致癌物质是指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其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但实验性的证据有限,如丙烯酰胺、无机铅化合物及氯霉素等。人们应该主动控制、避免1类和2A类致癌物质的接触及摄入。而2B类致癌物质、3类致癌物质和4类致癌物质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20.癌症发病有无精神因素存在?
人们常重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癌因素,却往往忽视了社会、职业、生活习惯、个性及情绪等心理社会因素。实际上,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刺激所引起的不良情绪,也常常是引起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癌症患者的调查结果发现,刻意压抑愤怒、经常有不安全感以及常有不满情绪者易患癌症。有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精神情绪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焦虑、抑郁倾向者相对容易发生胃癌。而患癌症又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或抑郁倾向,焦虑和抑郁对癌症的发展、预后均可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有研究发现,消化道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患者社会支持、心理压力、个性特征和血浆皮质醇的影响。研究数据表明,抑郁症可使胃癌患者的存活时间减少10%~20%。乐观、和睦、安全及无忧的精神心理状态可减少癌症的发生。
21.癌症会不会传染?
癌症不会传染。因为癌症并非集中在某个时期内发生,与癌症患者密切接触的医生、护士及其家庭成员等人群的癌症发病率并未特别高于其他人群,而且也没有发现某些病原体从癌症患者中分离出来又导致健康人发生癌症,所以说癌症不会传染。癌症本身并不会传染,但有些致癌高危因素(如一些致癌病毒和细菌)具有传染性,比如可能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可能导致胃癌的幽门螺杆菌和可能导致肝癌的肝炎病毒,它们都具有传染性,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被这些致癌因素传染。除遗传因素外,接触相同的致癌高危因素也会导致癌症出现家族聚集现象。目前,夫妻、父子、兄弟、姐妹同患癌症的例子并不少见。如果家族有癌症患者,则应该注意回避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接触物质中的共同致癌高危因素,预防癌症的家族聚集现象。
22.为何在同一致癌因素作用下,有的人患癌症,有的人则不患癌症?
由于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所以并不是所有接触致癌因素的人都表现为癌症发病,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患癌症,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
(1)每个人的实际暴露量不同。尽管一群人暴露于同一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但每个人暴露于该因素的次数、程度及数量可能不同,即使长时间的暴露也未必相同。
(2)往往在这个致癌因素上还需附加某种或某些条件才可能致癌,而各个人接触这些附加条件的机会是很不同的。
(3)个体差异。机体对肿瘤有一定的免疫力,而每个人的免疫力是不同的,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免疫力也是不同的。如先天性免疫缺损者的癌症发病率明显比一般人群高出十几倍或更多。
23.青年人会得癌症吗?
一些癌症多见于老年人,但中青年人甚至婴幼儿也可患癌症。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癌症的发病率也会上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①致癌刺激物引起细胞损伤、转化、恶变及形成肿瘤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可能青年时代接受致癌物质刺激,到中老年时才表现出癌症;②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对突变细胞的免疫监测作用减弱,以致老年人的癌症发生概率高,所以把癌症说成是老年病也有一定道理,但目前癌症的发病年龄有逐渐提前的趋势。
24.什么是5年健在率和5年生存率?
健在率是指某种、某期癌症患者经治疗后,其中在若干年后仍无复发和转移且存活者所占的比例。生存率则是指此组患者在若干年后不论有无复发和转移,尚存活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多数癌症若经治疗后5年没有复发,则可以认为已基本治愈,故以5年为期计算5年生存率或5年健在率。但某些发展较缓慢的癌症(如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则应以10年或15年为期。观察时间越长,准确性越高。而关于5年生存是指至多只能活5年的理解,那完全是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