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跨越:聂秋华教育管理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谈青年干部的成长本文是2004年11月27日聂秋华在青年干部培训班结束时的讲话

——青年干部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志存高远,百折不挠;探求真理,实事求是;甘于牺牲,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增长才干,丰富知识;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廉洁自律,慎独慎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进入21世纪,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建设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综合素质好、管理水平高的高校干部队伍,对于贯彻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把宁波大学建设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海内外知名、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也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明确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和措施,大力培养选拔青年干部,不断提高整体干部队伍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干部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在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那么能否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一代又一代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事业兴,看后生”。能否培养造就出可靠的接班人,是衡量一个政党成熟与否和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一)培养、选拔青年干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问题,指出:“年轻干部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经过一定岗位的实践锻炼,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但这还不够。年轻干部要担当起领导重任,最重要的还应具有治党治国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把握大局,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开展工作。”同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不仅要抓紧,而且要抓好。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一要不拘一格,二要加强磨练,三要人才辈出。”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语重心长,是在新形势下对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培养选拔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既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殷切希望,也阐明了培养选拔青年干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意义,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青年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

加强优秀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是事关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事关我们党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青年干部的理论培训,使他们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实践上,我们要注重培养青年干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他们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开展工作,善于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思维方式上,我们要注重培养青年干部的创新意识,要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探索中,逐步培养起青年干部的创新意识。所以只有大力培养选拔青年干部,才能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才能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才能有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培养、选拔青年干部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宏伟目标,而目标的实现,按照小平同志的说法,“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从全国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于缓解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解决社会进步和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的矛盾,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国还没有世界一流大学;还没有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教育投入、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很好适应形势要求,等等。

高等学校面临着共同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同时,相互之间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竞争是促进大学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学之间的竞争包括许多方面。首先是人才市场的竞争,大学培养的人才是否为社会所接受、受社会欢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其次是要素市场的竞争,这包括劳务市场,大学是否有能力从全社会招聘到自己需要的教师;第三是资金市场的竞争,大学能否以较低成本从社会上筹集到所需资金;第四是技术市场的竞争,大学能否取得新技术成果,并设法转让自己的技术发明而获取有形或无形资源;第五是产权市场的竞争,全国大学虽然大都属于国家所有,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办学状况是不同的,应当鼓励优势明显、管理强、趋势好的大学不断壮大。相反,另一些学校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自愿向这些大学靠拢、联合、重组甚至合并,实现产权流动转移。任何事情都必须有生有灭,优胜劣汰,从长远看,大学也应如此。

高等教育要发展,学校要发展,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先进地位,没有一批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干部,是不可想象的。根据教育部2001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1225所,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学校441所,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学校240所。结合实际,我们宁波大学是国家高教战线上的重要一员,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宁波大学无论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5年,学校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取得专家的一致好评;从1996年起,原来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为新的宁波大学,率先进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9年,浙江省政府批准宁波大学创办全省首家国有民办本科二级学院——宁大科技学院,在办学体制改革上迈出重要一步;2000年宁波大学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三所省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03年荣获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如今,宁波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4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藏书100余万册。学校设有17个学院,有27个硕士点、57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500余人。全校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有院士4人,正高级人员140人,副高级人员450余人。然而,我校还十分年轻,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博士授予权单位尚在准备申报之中,还有许多不足,其中很突出的一点,是学校的许多管理工作滞后于教学、科研工作,这制约着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要改变管理落后的状况,青年干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努力。为此,学校必须加强干部队伍特别是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并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提供管理人才保障。

(三)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是顺利实现干部新老交替的需要

“长江后浪推前浪”,新老交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培养选拔优秀青年干部的进度,加大工作力度,使一大批优秀青年干部脱颖而出,担当建设和发展学校的重任。我校现有中层正职领导干部51名,中层副职领导干部95名,他们的平均年龄偏大。至2005年底2006年初下一轮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时,将有一批干部从中层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这就需要补充相应数量的中层领导干部。这些干部从哪里来?毫无疑问,主要应从优秀青年干部中产生。

顺利实现干部的新老交替,必须下功夫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今年,学校根据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干部正式确定为后备干部。在确定后备干部名单的过程中,主要做法就是扩大民主、拓宽渠道。扩大民主,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选准、选好后备干部的重要保证。选拔后备干部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坚决防止和克服由少数人圈定或在少数人中圈定人选的现象。组织部在操作中适当扩大了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方法,多形式、多渠道发现和选拔后备干部。今后还要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探索选拔后备干部的新方法、新途径。后备干部名单确定后,组织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实行动态管理。既要重视补短,更要重视扬长。根据后备干部的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理论、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强化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的不足,要坚持备用结合,提高后备干部的使用率。加强对后备干部的考察了解,及时掌握他们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政绩、廉洁自律以及接受培训、经受锻炼的情况,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要及时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要破格重用。同时,要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对那些有这样那样问题或相形见绌、不适合继续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名单,并不断地将新发现的优秀分子及时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使后备干部队伍有进有出,真正成为“一池活水”。

另外,在这里我想再简单讲一个问题,关于青年干部的培养与使用,培养与提拔的问题。请大家来参加培训,是因为大家都是各个单位、部门的优秀青年干部,培训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大家的作用。但是现在有些人的一种想法不好,认为培训就是要提拔,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参加培训的是优秀的人才,提拔是正常的,但是领导岗位是有限的,不一定你接受了培训就一定要提拔,还有一个时间问题,机会问题,从全校的大局来考虑实际需要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请你们来培训是想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的东西,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出于学校对青年干部的关心和加强培养的角度出发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干得更出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青年干部一定要不断地加强学习

在座的青年干部,大多已经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比较活跃,开拓进取精神较强,许多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说,青年干部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弱点和不足,主要是相当一部分同志程度不同地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少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历史的深刻了解,缺少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缺少做群众工作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另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创造丰富多彩,新形势新任务对青年干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时代不断前进,学习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千万不可自视过高、自我满足,而要倍加谦虚、永不懈怠,在不断更新的知识和快速发展的实践面前甘当“小学生”,缺什么补什么,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人的素质的提高,学习是一个最基本的途径。毋庸置疑,每个人的天资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经过后天的努力和锻炼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全党的学习,特别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总是把学习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面前。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的重要问题是要重新教育干部。干部教育好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不教育好干部,我们就毫无出路。”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这样,“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根据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干部队伍状况,深刻指出:“要保证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他还强调,现在进入了“终生学习”的时代,全党同志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去年底,胡锦涛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进行集体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把学习作为全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不断加强,不断推进,努力使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可以说,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已经为全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学习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和武装自己。

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融会贯通地而不是相互割裂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要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行政管理水平,增强驾驭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只有理论上通透,政治上才能清醒,工作中才能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能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要着眼于党的事业和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干部的专业文化素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作风,是提高领导效能的基础。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素质是做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应加强对履行当前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一个合格的管理干部必须具备真才实学,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要广泛学习一切有益知识。列宁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高校的管理干部同样应当博学多识,知识越多越能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在工作中越主动,尤其是在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校,没有良好、合理的知识结构,难以胜任工作。加强对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军事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新经验,做到“专”与“博”相结合,求知与修身共进步,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并把这些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教育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学习。应有计划地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行政学》等专业知识,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如计算机、网络信息等)的能力。逐步使高校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化。作为青年干部,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在实践中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和老同志、老干部学习。每个人都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坚持学以致用。毛泽东同志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邓小平同志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学习和研究要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其基本精神都是强调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体现,也是青年干部学习、提高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静止的封闭的教条,而是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但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不断地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同时不断在实践中做事悟理、总结经验,用实践来检验和提高学习的成效,做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相统一的新一代青年干部。

要持之以恒,努力养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要发扬“挤”的精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减少应酬,排除干扰,合理安排好时间学习,做到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这次培训的意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家树立自觉学习的意识,不要培训完就学习完,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也要注意学习新东西,自己培训自己。这样我们的学习才有意义,才会有好的效果。

三、青年干部一定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校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场所,知识分子密集、人才荟萃,是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新文化的引领之地。作为高校的主体——知识分子(高校教师)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工作生活方式和个性特点。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就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畏权势、敢于直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个特征是非常明显的。所以,高校要出新思想、新观念,必须要营造一种学术自由、科学探索的宽松环境。要有这样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来自学校各级各类干部,在这样的氛围下,包括青年干部在内的高校各级各类干部仅靠权力影响力来开展工作是难以有所作为的,必须依靠非权力影响力,即干部个人的综合素质铸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才能。

人格魅力是非权力影响力的最高境界,它既高于权力,又高于学识才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干部“德才兼备”中的“德”。一个干部,学识才能很好、能力很强但品德不那么好,人格上有缺陷,那么,他的工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我们讲的“德”不好。一个具有良好品格的干部,再加上有一定的学术水平,那他就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凝聚力、亲和力。按照老师们的说法,那就是“我服你”。

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呢?很重要一点就是要不断地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首先要使自己的人格完整,然后再追求人格的崇高。勤政廉洁、公道正派、为人师表,这只能讲是人格完整,还谈不上崇高。所以,人格修养是一辈子的事。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性别可以不同、职务可以不同、职业可以不同、财富可以不同,但人格修养是一样的。不会因为职务高、财富多,人格一定就完整。相反,那些处在社会低层的平民百姓,人格高尚的大有人在。而身居要职的人格低下的也不乏其人。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的例子不少。有哲人说: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能使自己崇高。这个崇高就是人格的崇高。按中国传统的文化,有英雄与圣贤的区别之说。英雄能征服天下,但常常不能征服自己。英雄有胆略、有气魄,但有些由于修养不够,很难抵御各种诱惑。所以就有“英雄虽能征服天下,美女却能征服英雄”的历史悲剧。圣贤不去征服天下,却常常能征服自己。圣贤一般是指学识、修养到家的人,能抵御金钱、美女、地位等各种诱惑。孔子就是圣人。英雄将烦恼交给了别人,而圣贤则是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忧国忧民。我们要成为一个称职的干部,就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要有挑尽天下烦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所其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青年干部要不辱历史使命、担当重任,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

1.志存高远,百折不挠。超越平庸是大学的特征。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崇高的精神境界、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看问题、思考问题要站得高一点、望得远一些,不要总是拘泥于一些小事。有时和学院领导谈工作,个别领导说的总是一些小事,总是谈钱、谈酬金,很少谈学院的发展问题。这样的领导干部与普通教师有什么区别呢?钱和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想做的事情确是对学校、对学院的发展很有利,对学生的培养很有利,学校认为很有必要支持,那么钱就有了。不谈发展目标、不谈工作思路,总是围绕钱转,这种工作是不到位的。

2.探求真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敢于批判,是大学的精神。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是很难的,但有很多我们学习的榜样。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提出了“求是”校训。他认为“求是”就是探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盲从、不附和、不武断、不专横;“求是”精神就是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科学精神;马寅初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发表了《新人口论》,一度遭到批判,其孤独无援的境地可想而知。但他在权威面前不低头,甘心为真理受难。历史终于证明真理在他手里,历史的评判是公正的。马寅初为北京大学树立了探求真理的伟大丰碑。现在大学在追求真理方面还远远不够,功利主义倾向比较严重,在这里我们不展开讨论。但我觉得在座的青年干部有责任去思考这些问题,有责任去改变这种状况。

3.甘于牺牲,乐于奉献。这是一种品质,也是高校职业的要求。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作为青年干部,个人的发展很重要,但首先必须服从集体的发展,不应以影响工作来求得个人的发展。作为学校、组织,要统筹考虑,要关心重视青年干部的成长,要积极创造条件。无视个人的社会不会繁荣,无视社会的个人不会发展。群众看你很清楚。有的领导干部在很短的时间里什么也不肯落下,按照群众的说法,一个都不能少。干部照当、岗级待遇照拿、学位照读、课照上、国照出、项目照搞、文章照有。那样,他在教职工中就没有威信,就不会是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因此,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有这样的境界,为了学校、学院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应该在所不惜。

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从严要求,正人先正己,要有正气。但待人一定要宽容,有爱心,平等相待,不可居高临下,拿腔拿调,目中无人。越是有水平、有内涵的,越是谦虚、越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当干部的,不是你特别有本事,能力强的人多得是,更多的因素是机遇给了我们,有许多人他们没有这样的机遇。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时,还要善解人意,在工作中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原则性和宽容是不相矛盾的,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原则,对人的个性、脾气、不同意见要宽容,不能斤斤计较。心胸狭窄是一个干部的大忌。有的干部总是把那些恩恩怨怨的东西放在心里,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是有限的,你装了这些东西,别的东西怎么放得进去。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5.增长才干,丰富知识。拿破仑讲过一句名言:狮子率领的绵羊部队必然战胜绵羊率领的狮子部队。这说明领导的重要性。战士很强大,但指挥者很弱,就会出现群龙无首、各自为政,就毫无战斗力,形如一盘散沙;指挥者很强大,绵羊虽弱一点,但能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就能以弱取胜。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干部才能素质的重要性。

才干一般是指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就是通常所说的“才”,即“才能”。高校干部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管理能力,就是指完成自己所管理工作的能力。高等学校管理工作,门类众多,任务繁重,每一方面都是一门大学问,终其一生都不一定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因此,管理干部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断地学习、磨练,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协调能力,就是指善于处理上下、左右、校内校外各种关系的能力。一个管理干部,一个具体单位部门,上下、左右、校内校外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合理协调好各种关系,努力为本校、本单位部门的各项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开拓创新能力,就是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新。我们要坚持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我们要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善于结合自己的工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经验。

知人善任的能力,就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选人用人,知人善任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知人,就是要知人之所长、所短;善任,就是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各单位部门的干部都要根据每个人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尽量做到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做到“适才适用”,“优才优用”,使之切实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此外,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可以学历和职称的提高作载体。我校青年干部包括在座的大部分学员学历职称偏低,以学校机关中层以下干部为例,至今没有一个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只有一个在读博士研究生;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也只有六七人。没有一个正高职称人员,副高职称的也只有五六人。这种状况与我校的档次、地位不相符合,会阻碍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甚至更严重地说会影响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虽然近一二年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青年干部有明显增多,但还不够。时不我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青年干部只要有提升学历和职称可能的,务必抓紧时间,花大力气奋力拼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学历,提升职称。这样既有利于本人的全面发展,也能尽快增长知识。

6.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现在的青年干部,都是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同老一辈相比,大多还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更要增强艰苦奋斗的意识,居安思危,求真务实,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埋头苦干、拼搏奉献。应当肯定,广大青年干部在艰苦奋斗方面,总体上做得是好的。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特别是奢靡之风在青年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对此,青年干部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要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要勇于到困难大、环境艰苦、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摔打磨练,在急难险重的重要岗位和关键时刻经受锻炼和考验。

7.廉洁自律,慎独慎微。社会上和高等学校内部确实存在各种不正之风、违纪违法现象甚至犯罪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干部的形象。面对这些消极腐败现象,青年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加强行为自律。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国家授予的,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不是个人的权力,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青年干部要摆正自己与集体以及“小集体”与“大集体”的关系,要有全局观念,为人民谋利益的观念。要用党的纪律严格约束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保持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

8.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目前,学校发展快、变化大,各项工作面临着众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学校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唯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的各项政策、目标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要求全校各级各类干部包括青年干部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认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第二层含义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呆板地套用别人的经验,不机械地模仿别人的做法,而追求一种独到的、最佳的境界,取得比前人更大的进步、成绩,这也是一种创新。联系学校、各个单位各部门工作,创新问题往往会面临三种情况:一种是过去没有的,现在需要我们去做,这是一种创新;第二种是过去虽然有了,但已经不适应了,需要我们去改革、去创新;第三种情况是过去有的并且比较好的,我们还需要肯定它,但在做的过程中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如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等。其实,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需要我们改进的内容很多,有的东西我们已沿用了好多年,现在还在执行,显得很不适宜了,有些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些需要青年干部用心去思考、去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