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好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董小燕:不忘初心,守诺始终

十三年前她许下承诺:“理工赋予我人生舞台,我愿奉献出一生精彩”,十三年里她始终以学校为家,视学子为家人。从学生口中的“董姐姐”转变为“董妈妈”,时光不改她初心,承诺在岁月里历久弥香。就让我们听听体育部董小燕老师讲述这些年里与学校、学子之间的点滴故事。

无话不谈的“董姐姐”

在宁波理工建校初期,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的董老师就装点行囊,满怀激情与期待,步入理工。回忆当年,她愉悦地与我们说道:“那时还是比较激动的,不仅圆了幼时当老师的梦想,而且自己毕业于浙大,我就相当于没有出这个校门又来到这个学校工作了,真的很开心。”而那时的理工学院初建不久,没有太多的束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有很多想法与抱负都能在此得以实现。因为没有太多经验,学校很多工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董老师的记忆中,那时的环境与人心都很自由,她也因此很感激理工,感恩学校给予的这个别致的人生舞台。

工作之初,董小燕担任过三届班导师。在任职2001级市场营销一班班导时,对于学生而言,她是老师也是姐姐,和学生仅相差4岁,年龄差距小让她更能够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们交流,故而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董姐姐”。

董姐姐常细心留意着班级同学的状态,若是有同学生活学习都不在状态,她便会主动去了解,去疏导该同学的心结,陪着她难过也伴着她度过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董小燕老师在接受采访

此外,由于办公室距离教室不远,课后也会有学生主动地来找董老师谈心。董姐姐会给同学们生活上的疏导以及学习上的帮助。纵使年纪差距不大,对于这个年轻的大学,学生和老师的心境也是大有不同,董老师谈道:“学生那时多是迷茫的,他们没有学姐学长的经验指导,一进来就是学校最大的学生。来的时候,我就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传授一些自己的经验。毕竟自己也刚从学生过来的,能够设身处地去对待他们。就这么四年过去,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成长,摸爬滚打地过来,不过成果还是可以的,毕业后他们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说罢,笑容在她嘴角微微晕开。“时间过得真快,不过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也去参加过学生们的结婚宴和满月酒。希望他们多回来看看母校,多与学弟学妹们交流。”董老师如是说道。

她怀着“只想着认认真真地教书,开开心心地和学生在一起”的心就这般过去十三年,十三年中学子来来往往,虽然亲疏有变,但她仍怀着长者的心态去看待、指导着她的学生们,初心未忘。十三年里,她看着北操场从荒草丛变为塑胶跑道,看着座座高楼拔地起,看着宁波理工从千人大学发展成万人大学,对宁理的情感在岁月变迁中沉淀,更为深厚。

用行动与学生并肩作战

初为班导师就接手了学校里进校分数最低的一个班级,可谓“烫手山芋”。如何抚慰这些学生的情绪对于刚刚毕业的董小燕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面对这样的挑战,她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脚踏实地的从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出发。在开学之初就耐心地找每个学生进行谈话聊天吃饭,一点一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出发进行教育,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一点一点地了解这个班级,和学生、班级一同成长。而她面临的困难不仅仅于此,作为一个体育老师,面对市场营销的学生,可讲的关于学习的话题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为了能够和学生找到共同话题,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她会偷偷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与学生一同上专业课,学习专业知识。

年龄相近也成了董老师拉近与学生距离的一大优势。学生们面对“董姐姐”的体贴,心里有什么话也都愿意和她倾诉,这使得她能够更加了解班里学生的动向和心理状况。在采访时,董老师还跟我们说了一个小小的故事。那时,在她的班里有个贫困生,缺一盏台灯。为了避免直接送一盏台灯引发其内心的抵触,造成她内心更重的自卑感。董老师举行了一次班级活动,巧妙地将这盏台灯作为奖品送给了她。董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正如春日的细雨,一丝丝地渗透进学生的心里。而为了增加班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她组织班里的学生郊游,开展班会、美食节等活动。联系、安排场地这些事情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凝聚力,而且锻炼了学生们的交流能力。

然而再好的班级,也无法避免矛盾的产生。董老师在面对这些矛盾的时候并没有只注重于表面的调解,而是深入内里寻找矛盾的原因。比如那时,有一个男生非常不讲卫生,把寝室搞得乱七八糟,因此遭到了同寝室男生的冷落。董老师就让他当了寝室长,并且找他聊天:“如果你把卫生搞好了,你们寝室的同学肯定也是愿意和你在一起玩的。”在那之后,这个寝室就从每次寝室卫生检查分数最低的寝室变成了卫生寝室。

董小燕老师在接受采访

董老师担任三届班导师的班级之中,其中前两届刚好就是第一和第二届市场营销的学生,刚好是师兄弟的关系。她为了平衡这两届学生的心理,公平地对待两个班的学生,积极地促成两个班级共同举行联谊晚会,使得这两个班级培养出了家一样的感觉。而在学业上,这两个班级也是各有各的特色。在2001级的学生中,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争先恐后地冒出来。而2002级的学生则是平均水平很高,全班同学都通过了英语四级。这样傲人的成绩不仅仅是归功于这两个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与董老师的谆谆教导有关。这些教导并不只是口头上的“好好学习”、“英语四、六级很重要,一定要过啊”这样空洞的话,而是在考英语四、六级之前和学生一同上晚自习,学生看关于四、六级考试的书,她就看关于考研的书,真真实实地用行动来鼓舞学生。十几年过去了,这两个班级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冲淡,前一段时间还相约共同回母校看望他们的“董姐姐”。

用心与学生融洽相处

现在的董老师已经从学生们口中的“董姐姐”变成了“董妈妈”。这不仅仅体现在董老师个人身份的转变,也表现了董老师在学生们心中和蔼温柔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而在讲到“董妈妈”称呼的由来时,董老师告诉我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学校派她负责第一届大运会的训练,当时学校一共选拔了10个男生和10个女生去宁波大学参加比赛。在朝夕相处的训练比赛过程中,彼此都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于是“董妈妈”这个称呼自然而然地便在学生们口中传开。董老师表示,虽然第一次听到时觉得很诧异,但这也印证了学生们对她的喜爱,每次听到都觉得十分开心。

目前,董老师没有担任任何专业的班导师,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体育课和学校工会上。董老师告诉我们,她现在每周要上8节课,分别是瑜伽和太极。在担任班导师的过程中每天上完课还要操心自己班级的学生,会时刻想着班级里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是否顺利是否愉快,而现在她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处理社团、工会等事情。

当然董老师也表示自己休息几年之后,如果有机会还是想重新担任市场营销专业的班导师。她十分怀念在进校之后前两年担任市场营销专业班导师的日子。她告诉我们,自己和那几届的学生依然保持着联系。我们发现当董老师聊起自己当班导师带的那几届学生时,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就像在和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自豪,在他们的心中彼此已经不是老师和学生那样简单,而是成了一个大家庭。

当问到与学生建立密切关系的秘诀时,董老师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心,诚心与真心。董老师说她不像专业课的老师一样需要站在讲台上向大家传授专业知识,她的体育课是为了让老师与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当她在教授瑜伽或者太极的动作时,她是一个老师;而当她走下来一个一个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她更像是一个大家长。“每一个学生在练习瑜伽或者太极时,资质是不一样的,你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要求他。”所以董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她的微笑和耐心去教导他们。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了解到董老师有一个7岁的孩子正在读小学一年级,当我们询问到抚养小孩和带学生有什么区别时,董老师说,其实在面对自己的小孩时往往做不到像面对自己学生时一样有耐心。在面对学生时,更多的是把自己当作他们的同龄人,站在朋友的角度和他们一起分享心事,再站在一个过来人或者长者的角度给予他们解决办法。

冬日凛冽寒风里,身着亮黄色羽绒服的董老师犹如温暖的太阳,把她的光与热映照、传递给我们。在点滴记忆拼凑起的十三年里,董老师恪守教师本分,始终把学子放在心中,把学校藏于心中,践行着“理工赋予我人生舞台,我愿奉献出一生精彩”的承诺。此刻的她,不仅仅是体育课上温柔且悉心指导我们动作的老师,她更是我们的“董姐姐”“董妈妈”。她用她的亲和力,用她的微笑,用她的耐心,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体育老师。

采访:康梅梅 林海雪 楼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