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口语的定义与特点
一 口语的定义
口语指人们口头说的话,即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口头语言;书面语指用文字写下来的话,即书面交际使用的语言。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运用的两种形式。口语用声音表达,书面语用文字表达。
口语是自然状态的语言,是活在人们口头的原发性的自然言语。书面语不是口语的直接反映,它们不仅表现形式不同,而且在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有着实质性的差别,所以口语与书面语自成体系、相对独立。
文字出现以前,口语是语言的唯一存在形式。口语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对象很确定,就在眼前,又有语调、手势和面部表情等辅助手段帮助;但话题往往不集中,前后有时也不连贯,说话往往缺少从容推敲的功夫。这些因素就形成了口语以下一些特点:短句多、省略句多、句子结构比较松散,含有一些不规范的成分。文字出现以后,产生了书面语。书面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是人类社会经验和认识成果保存和传播的主要形式,是一种加工程度较高的表达形式,其特点是:完全句多,长句多,关联词语多,句子结构精密严谨,层次条理清楚,富于逻辑性。
二 口语与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是书面语的源泉和基础,对书面语起决定作用。反之,书面语也不断给口语以影响,推动了口语的发展,促使口语更加丰富,更加纯洁,更趋于规范化。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口语表达训练十分重要。
(一)口语的表现形式为声音,书面语的表现形式为文字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表现形式,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类型;它们都记录语言的语义,有相同的语义内容。它们的区别是由于记录同一语义内容时所采取的形式不同:口语是通过口头语音来表情达意的;书面语是通过文字符号来交流思想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在口语之后产生的,是社会进化、口语成熟的产物。它突破了口语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扩大或延伸了口语的功能。清代学者陈澧说:“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东塾读书记》卷十一)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语;有了书面语,人类的文明才得以延续和传播。因此,文字是人类摆脱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民族都毫无例外地拥有各自的口语,但并非每种口语都有相应的文字。现代不少的部族(如非洲和大洋洲的一些部落)仍停留在口耳相传的交际阶段,没有民族文字。
(二)口语和书面语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倾向
口语由于有具体的鲜活语言环境,又可以利用说话人的语调、手势和表情来辅助表达,所以句子结构比较松散,有残缺和重复现象;它使用起来随便,会有较多的语音、词汇、语法的错误,但并不影响交际。书面语正好与口语相对,由于语言背景不明确,所以句子结构比较完整,不允许有语音、词汇及语法的错误;它使用起来精雕细琢,并由于时空的持续性,作者和读者可以“咬文嚼字”,反复修改和阅读。
这样,通俗随意、简单明了的口语风格可以运用到书面语中去;庄重典雅、严密周到的书面语风格也能出现在口语当中,所以就形成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也就是一般人们所称的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口语是语言的自然表现,生动、灵活,富于变化。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书面语一般比较舒展、严密,词汇量也比口语丰富。
(三)口语和书面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书面语弥补了口语的时空限制,它的一些规则会扩展到口语中去,促使口语更规范。在现代社会,口语和书面语既有各自独立发展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面;它们协调发展,是现代交际中两条同等重要的信息通道。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较高的口语水平,也要有较高的书面语水平。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语并不是简单地将书面语言有声化。应天常在《节目主持语用学》中对这一点作了充分的阐释。他认为:
节目主持人说的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有声版”是不同的。“书面语言的有声版”往往强调的是在表达方式上要运用各种技巧把书面语说得像口语。“书面语言的有声版”在播报新闻、传达政令或主持特定的严肃性、文学性节目时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它长期存在于我国的传播模式中,风行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受众也形成了一种接受惯性。此外,它的规范性、简练性和表现力永远是主持人口语的重要参照,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纯然的“书面语言的有声版”一旦成为主持人的习惯语用定势,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其一,如果不先撰好讲稿就不会说话或说不好话。
其二,限制了节目主持人语言才智的发挥。
其三,不能适应主持人节目直播比重日益提高的趋势。
其四,束缚了主持人节目的创作和创新。
他指出:“书面语言的有声版”和“纯粹自然化的口语”对节目主持人来说,都是有缺陷的语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既不能脱离生活中的口语,又必须注意超越生活口语;不可能完全摆脱书面语的影响,又必须超越书面语言。
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传媒,都对稿件的口语化程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英国广播公司要求记者把写好的稿件先念给打字的秘书听,边听边记,而不能直接拿给她看。在听的过程中,看其是否流畅顺耳,是否可能出现听觉上的障碍。使打字秘书作为第一个受众,来对稿件的口语化程度把关。凡是观众接受中可能产生困难和误解的地方,都必须进行修改。这种严格的要求,是对广大观众的尊重,是实现传播效果的前提。
在有些节目中,有时不得不使用一些陌生的概念或专业术语,特别是某些科技、金融、法律专业方面的术语,找不到更通俗的词汇表达,也会影响观众的接受和理解。这就需要在表述这些专业术语的时候,做某些通俗化的处理,提供必要的参照物和可比量,尽量用大家熟悉的东西说明陌生的东西,用形象的事物说明抽象的概念。要善于“打比方”,用观众熟悉的朴素的生活语言进行表述。
当然,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对群众语言的吸收借鉴,也不能良莠不分、全盘照搬。某些群众中流传的口语,在尚未经过加工整理时,不免包含一些粗糙、不明确、不健康、有局限性的成分,我们必须认真加以鉴别、分析、提炼,抛弃日常口语中那些偶然的、局部的、不纯洁、不确定的东西;真正选取那些有生命力、有创造性、有独特表现力的成分。而相关的书面语表达的训练有助于口语表达的纯净和简洁。在此基础上主持人口语表达要追求口语表达的艺术化,表达生动,词语运用准确,传情达意恰到好处。
比如那些在口语中不起任何表情达意作用的毫无意义的音节,包括滥用的语气词和口头禅等。语气词“呢”“啊”“呀”之类在口语中具有表示某种感情和语气的作用。有的人在口语表达中养成了一种习惯,周期性地在一句话中间或结尾带上“啊”一类的词,而这些语气词既不表示感情,也不表示语气,就自然成了口语中多余的东西了。有些节目主持人在用口语主持节目或进行采访时,喜欢比较多地在句子中使用“啊”“呢”“呀”这些语气词,以显示口语的特点借以表现亲切感:“最近(呀),有不少听众(呢)给我们写信……”应该承认,同书面语相比,日常口语中语气词是用得比较多的。但是,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区别并不只是表现在语气词的使用上。更重要的是,较多地使用语气词是口语的特点,却并不是口语的优点。语气词用得太多,只会给听众留下一种松散、凌乱和拖沓的印象——它虽然更像口语了,但语意信息的传递很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很可能因此被削弱。此外,在严肃、庄重的场合,特别要求口语表达的规整、畅达和严谨,带有很浓的书面语风格,这时语气词的使用更要特别加以控制。
口头禅又叫口头语。有许多人说话时养成了带某个毫无表意作用的口头语的习惯。例如,开头说“我说”“这个”;在句末喜欢带上“……的话呢”;在句中或句末带上一句“是不是啊”“对不对啊”之类的口头禅。而在说“是不是啊”“对不对啊”时,他根本不是在有意义地发问,而是不自觉地带出来的。最近几年,有一个流行全国的口头禅,这便是“就是说”。这个短语本来表示一种肯定、强调的意味,有其特定的含义。比如:“我们的课堂教学决不能忽略学生的基础,就是说,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而现在常见的是下面这些话语中的“就是说”:“我当初来这里,(就是说)是来看看情况的,没想到,后来就留在这里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就是说)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两句话中的“就是说”便是完全多余的了。
无论是语气词的滥用,还是令人不悦的口头禅,都是口语中的杂质,我们把这些杂质称为“口语垃圾”。如果有志于练好口才,就要下决心剔除口语杂质,彻底清除这些“口语垃圾”。
三 口语的特点
通过口语和书面语的比较,可以看出口语有以下特点:
(一)使用方便,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口语是第一位的交流工具。凡是能够传达一定的信息,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都是交际的工具。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多种,比如文字、音乐、美术、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化学符号、数学公式、体态语、表情、手势、花卉、实物、网络等都是交际工具。
各种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无论它们在特定的场合有多么重要,仍然不能代替语言,因为从根本上说,人类各种各样的辅助性交际工具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制定的,没有语言基础,这些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和书面语相比,口语通过口说耳传迅速地传播信息,这远比文字语言更为迅捷、更具体,针对性更强。
(二)随想随说,稍纵即逝,说比写难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口语交际一开始,“思想”就必须紧紧跟上,大多是现想现说的,由于时间急迫,就要求说者尽快地把思维转换成言语,听者才能相当敏捷地把对方的话语转换成认知。如果交际中讲完上句,还没想好下句,就会造成口语的间断,有时还会发生“等待”现象,如“嗯、嗯……”“这个、这个……”之类的“口头禅”,就是用冗余信息在等待思维的现象。如果一语不当就会把事情弄僵。而用书面语言表达,写下来后还可以反复推敲,不易出错。
(三)通俗上口,贴近生活,随时代而变化
口语随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方式与形态。
口语在生活语境中随想随说,无法进行深度加工,所以口语往往存在一些重复和冗余,这些重复和冗余有的具有一定语用功能,对言语交际畅通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也包含一些感情信息,所以并不一律是“语言不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