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阳木雕发展历程
东阳木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致上经历了形成、发展、鼎盛、转型、恢复、创新六个阶段。
一、形成阶段(唐宋时期)
东阳木雕工艺的形成,主要是在唐朝到宋朝这一时间段。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唐朝太和年间(827─835),东阳县的冯宿、冯定两兄弟皆身居高位,他们的府第装饰十分奢华,因而有“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的诗文描述。从此描述可以看出,当时东阳木雕的制作规模已经非常宏大,装饰也异常精美。可以说,早在唐朝,东阳木雕的工艺雏形就已经呈现了(黄小明,2013;张伟孝,2013a;倪灵玲,2012)。
到了宋朝时期,东阳木雕雕刻工艺开始注重精雕细刻,因而又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在南寺塔出土的北宋时期的木雕佛像,其雕刻风格以线为主,并结合线面。这表明在北宋时期,东阳木雕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就已经初步成型。而到了南宋,金华府是全国四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当时印书雕版的制作,所使用的就是东阳木雕工艺。
二、发展阶段(明代)
东阳木雕工艺的大发展,主要在明代。在东阳木雕发展的早期,东阳木雕工艺主要应用于佛像等宗教用品的制作。而到明朝时,东阳木雕工艺便逐步向建筑及家具装饰等领域发展。到了明朝后期,东阳木雕的建筑雕饰工艺水平,特别是以浅浮雕、深浮雕及镂空雕等为主的雕刻技艺,已经空前完美,木雕造型风格粗犷而又奔放,构图艺术简洁而又明快(韩少华,2014;黄小明,2013;瞿启蒙,2009),可以说,已经成为较为完整且风格独特的艺术体系。这一点,我们从现存的明代东阳木雕建筑的装饰木雕就能看出。
三、鼎盛阶段(清代)
东阳木雕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主要是在清朝。特别是在清朝中期,东阳木雕工艺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一直到清朝末期,东阳木雕工艺开始进入宫中,为皇室服务。可以说,清朝宫中龙庭及家具等雕饰,大多数是出自当时的东阳木雕艺人之手。
正是在这一时期,东阳木雕艺术开始享誉全国。东阳木雕艺人的足迹遍布浙江中、西部乃至江西、安徽等周边省份,他们开始走街串巷,向这些地区的豪门贵族、村村户户施展自己的手艺。除了进行建筑雕饰之外,东阳木雕工匠、艺人还为当时的大户人家专门雕制“千工床”“十里红嫁妆”等木雕制品。据考证,著名的安徽徽州古建筑,其实就是东阳木雕艺术,是“东阳帮”的杰出作品。
在这一时期,东阳木雕工艺,无论在雕饰的题材内容上,还是在雕刻技艺技法上,甚至于装饰图案与造型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具有极为精致、生动逼真、细腻典雅的艺术气质。
四、转型阶段(民国时期)
在民国时期,东阳木雕开始转型,并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从清朝末期、民国初期起,我国的国势就开始走向衰微。在这一时期,农村开始变得萧条,农民变得非常贫困,而这一切,都迫使东阳木雕工匠与艺人从农村流向城市,开始在城市谋求生计。1896年,英国人梅方伯在杭州开设“仁艺厂”,并招聘木雕艺人从事东阳木雕生产,这是东阳木雕走向商品生产的第一个专业工厂,也是东阳木雕从传统工艺走向现代生产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以后,以“仁昌木器古董店”“王盛记雕刻木器店”“原利雕刻木器厂”为代表,有20多家经营东阳木雕产品的厂店、作坊陆续在上海开业(韩少华,2014;杜文超,2008)。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各行各业开始走向凋零。为了谋求出路,部分东阳木雕艺人开始转向香港,在香港从事木雕生产与经营。1941年,香港沦陷,东阳木雕艺人们又辗转前往新加坡等地设厂创业,开展木雕生产经营。在这一过程中,自强不息的东阳木雕艺人根据当时的情势,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完成了木雕生产方式的转型,并推动东阳木雕生产走上了工业化、商品化的道路,东阳木雕的产品也从杭州、上海、香港拓展到新加坡等地,开始走向世界(韩少华,2014;黄小明,2013)。
五、恢复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是东阳木雕国内生产的恢复期。1954年,东阳木雕总厂的前身楼店木雕小组成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东阳木雕总厂的建立,东阳木雕的生产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得到了恢复,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等一代木雕宗师的衣钵得到继承,东阳木雕工艺、技法与题材也不断得到创新,从而推动东阳木雕走向世界。由此,东阳木雕艺术开始重放异彩,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到20世纪80年代,东阳木雕产品的出口额一度达到历史高峰。
六、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东阳木雕进入创新发展期。在1990年前后,浙江民营经济开始崛起,原属国有的东阳木雕总厂也开始改制,在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的驱使下,东阳木雕的发展曾经一度只追求产品利润,因而陷入经营低谷。
到了21世纪初期,由于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东阳木雕传统工艺的发展也如鱼得水。因此,在东阳木雕界,一批大师级人物纷纷创办个人艺术工作室,开始木雕的创作与生产,并推动东阳木雕行业由产品木雕生产转向精品木雕生产。
在精品木雕生产中,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皇极殿的乾隆宝座复制工程。200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准备复制一把乾隆宝座,而这一工程便由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的黄小明师傅承揽主持。由于工艺精湛,这一修复工程成了东阳木雕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另外一个精品木雕的典型案例,则是无锡灵山梵宫木雕装饰工程。在2008年,40多位东阳木雕大师一起协作完成了这一工程,促进了东阳木雕建筑装饰与其他艺术流派的交流,这一工程亦成为东阳木雕艺术与其他艺术流派融合的巅峰之作。这一工程的顺利完成,让东阳木雕艺术在国内外建筑雕饰界重获权威地位。
2008年后,因为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来在广东创业从事东阳木雕生产经营活动的木雕艺人纷纷返回家乡,开始创办红木家具厂,并开创了集木雕工艺与家具艺术为一体的“东作”古典艺术家具流派(黄小明,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