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在上节介绍的研究思路及框架下,本书的研究内容分理论与案例两大部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温州产业区的重构问题,篇章安排如下。
全书共分八章。在第一章导言之后,第二章至第四章为理论研究部分;第五章至第七章为温州产业区重构案例研究部分;第八章为结论、启示和展望。其中,第二章对产业区重构的基础理论进行梳理;第三章对国内外产业区重构的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展开综述;第四章对温州产业区的起源、演化与重构进行现有文献的述评,并结合一部分的实证数据说明温州产业区(地区性产业区)发展的现状;第五章是温州产业区重构的空间维度分析,通过行业调查一手数据,全国人口普查、温州市统计部门和外经贸部门的二手数据,分析温州企业迁移、产业转移和产业区的空间重构;第六章是温州产业区重构的时间(演化过程)维度分析,通过水头皮革产业区案例,及与瑶溪合成革产业区的比较来探讨重构的演化过程机制;第七章是温州产业区重构的网络维度分析,以温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区为案例,分析了温州本地生产网络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模式,以及网络结构与权力变化。
二、研究创新点
本书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
其一,顺应经济地理学的关系、制度和演化转向趋势,通过整合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集群周期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全球化下的地方发展理论,将产业区的静态截面研究惯性引向动态演化与重构领域。通过系统性、评述性梳理国内外产业区重构理论与案例研究,提出了产业区重构理论的建构框架。并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欧美老工业区、高新产业区、传统马歇尔产业区、新兴市场化国家产业区的重构案例做了归纳与比较。
其二,通过理论引入与实证检验,用中国温州的案例来验证西方产业区重构的主流理论观点,试图发现温州产业区重构的空间、过程及嵌入GPN时的特殊性,丰富产业区重构的理论认识。如行业性产业区在空间重构时的分行业差异性、多种空间重构尺度的叠加性、限于本地知识资产匮乏条件下的学习场构建等。在产业更新式的产业区适应性重构过程中,除了EEG一贯声称的企业与政府行动者、地方厚制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嵌入GPN过程中,探讨了产业区的本地生产网络是如何出现权力分化、网络分异和技术的锁定的。
其三,集合经济地理融合全球化与地方化发展的理论优势,创新性地使用了“产业区”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试图开辟传统的“温州模式”经济研究与制度变迁研究之外的新视角,为温州这一中国市场化改革先行区、民营经济试验田的转型过程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论认识和更有说服力的案例检验,为温州乃至中国先行工业化地区的重构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其四,从空间、时间、网络三个维度入手,融入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概念与研究方法,努力构建一种系统、全面且兼顾理论认知与实践验证的产业区重构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