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都市圈经济转型的建议
都市圈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是要整合系统优势,要用系统思维来指导发展。
(一)临平、良渚、余杭三大片区各有发展特点,城市品牌、人才、文化建设既不脱离又能反哺主城区
整合各片区发展动力,准确定位区域功能。按照智慧型都市经济的总体定位以及资源环境条件、对外交通条件的区域差异等确定功能区块,以主城区为轴心,形成以临平、良渚、老余杭为中心的城东、城北、城西三大片区。
1.城东片区
城东片区为城市未来发展重点地区,积极引导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该地区集聚,并在公共服务、居住配套以及相应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余杭区第二产业集中发展的区域。
2.城北片区
城北片区为城市重点生态屏障区,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旅游休闲、会议培训,适当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经济。
3.城西片区
城西片区为创业创新核心区,一要着重发展高新产业研发、企业孵化、高端服务、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需要注意的是,“双核、一镇、一谷”空间布局已展开,但更要“软硬兼施”地做好配套工作。一是引进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等机构,引进银行、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做好产业配套。二是引进高端健康管理机构,建设美式私立学校、公立学校、高端休闲度假场所,以及便利的购物场所、健身运动场所等服务设施,形成舒适的生活配套。制定包括降低准入门槛、税收奖励、提高服务绩效等在内的专项扶持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配套。
二要做好城市品牌营销,提升城市竞争力。与企业发展一样,城市要想吸引人们居住和生活,吸引企业家投资,更需要营销城市品牌,显示城市的优势、实力、形象和风采。一是以优美生态吸引人。我们要充分发挥现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切实保护好山河湖漾和数万亩错落有致的乔木、灌木、茶园、竹林等生态资源,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精致细腻的小城特色,积极打造一个又一个与主城区可亲可近的生活副城、田园小镇。二是以特色旅游吸引人。作为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借势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品牌,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依托良好的城市环境,改变旅游产业低、小、散的格局,形成宣传余杭,塑造城市品牌的金字招牌。三是以优秀文化吸引人。充分利用良渚文化、径山禅茶文化、运河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宣传“平安余杭”、“法治余杭”、“清洁余杭”、村级基层民主政治等品牌载体,结合阿里巴巴开创的全新的商业文明、未来科技城引领的新城市文明,积极宣传余杭新人文精神,提升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品牌影响力
三要集聚高端要素,积极培养城市经济人才。城以才兴,才因城聚,人才等高端要素是地区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是城市经济的核心内容。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从满足人才的需求出发,积极解决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高端金融产业和创新创业精英,我们要积极树立办公环境绿色生态、高智能、私人定制,居住空间亲近自然、优雅安逸、高品质的服务理念,让那些财富人群和精英人士真正可以工作在余杭、生活在余杭。同时,在做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引导各方资金投入到多元教育体系中,积极引进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在引进高端产业人才(以“国千”、“省千”为代表)的基础上,主动接轨企业,协助企业人才培训,培养金融、物流、咨询、策划等中介人才。
(二)通过打造智慧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三产结构
一是利用信息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独特的研发优势和创新环境,努力引进新兴高科技工业中的管理、研发、营销等价值链高端部门。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把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制造中去,提升产品附加值。用信息技术改进流程工艺,使生产线智能化、数字化,利用大数据和仿真模拟实现全数字化设计,提高研发设计的效率质量,通过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争取早日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
二是利用信息化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利用余杭三面拱卫杭州主城区的优势,以未来科技城、乔司国际商贸城、勾庄物流园区为样板,将智能化由制造业扩展到金融、交通、物流、商贸、基础设施等领域,提升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发挥阿里巴巴行业领军的优势,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同时结合园区改造提升和创新园区建设,鼓励区内企业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区和集聚区的形成。
三是利用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余杭家纺的传统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活力。借助现代互联网平台,通过品牌渠道建设,加强研发设计,创新销售模式,将有关文化元素融入布艺、服装等产业中,建设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不断提高余杭家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将余杭打造成中国家纺布艺总部基地,推动余杭家纺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淘宝村、电商村,把塘栖枇杷、鸬鸟蜜梨、径山茶叶等余杭特色农产品放到网上销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体制机制全面接轨,实现同城效应,推进资源高效利用
一是积极主动,争取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项目布局、资金安排等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使智慧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和财政科技经费向余杭区倾斜。同时梳理现有的政策和制度,统一规范和协调招商引资的政策,取消与融入杭州主城区相悖的政策制度。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虚实结合,实现共建共享。一方面通过地铁、快速公交、城市轻轨的建设,建设更高效快捷的交通网络。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网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余杭政务平台与杭州市政务云平台融合,建立智慧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达到信息共享。
三是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在浙江省由扩权强县向扩权强镇推进的大背景下,用足政策资源,无论是在全区层面上,还是在试点小城市建设层面上,尝试推进大部制改革,整合行政审批部门职能,规范区—组团—镇街审批人员编制使用等问题,建立适合于都市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