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社会根源,指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和必然归宿就是全人类摆脱盲目的自然力、社会关系以及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变革社会关系,建立共产主义,从而实现人类的解放的道路,这是关于人的解放的本质内涵。
1.劳动能力的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而与人的解放相联系最为重要的还是人的体力和智力,正是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导致了分工的出现,而“分工使他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在这种旧式分工的劳动形式下,“劳动始终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始终表现为外在的强制劳动”,而与此相反,不劳动却是“自由和幸福”。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的解放首先看作是人的劳动能力的解放,取决于合理的生产力。
2.社会关系的解放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关系的解放,即从人与人不平等关系中解放出来,取决于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关系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解放归根到底也就是生产力的解放。
3.个性的解放
个性的解放是“人的解放”思想的重要部分。不同社会条件下,从事不同社会活动的个体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就是个性。个性是人的本质的最好阐述,对于人的解放,普遍认为它是把个人的创造性、主体性和能力从物质的现实社会或思想中解放出来,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可以在社会中自由发展自己的力量、才能和兴趣爱好。
在这里,马克思的人的最终解放是以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精神产品充分涌流,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为前提和基础的。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目标。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探索人的解放的客观规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积极为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创造条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然而,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人民的物质精神产品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人的解放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实现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论的中国化要做的事情就是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