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佛教入华与欧亚交通之关系
亚历山大率军进入印度,为东西交通史上一大事;然亚历山大仅征服彭甲勃(Pendschab)一省,因士卒抗命,乃西归,卒于公元前三二三年(周显王四十六年),国土离析,摩揭陀国(Magadha)人旃陀罗笈多在短时期内征服北印度全境,因其母之名而名其朝毛里耶朝(Maurya Dynasty),译言孔雀朝也。公元前二九七年(周赧王十八年),旃陀罗笈多卒,二十五年后,其子频陀沙拉(Bindusara)亦卒,孙阿输迦(Asoka或译阿育王、无忧王)立,为佛教保护人,遣僧人至叙利亚、埃及、马其顿、锡兰、西藏及印度全境,传布佛教慈悲宗旨。其国境西至印度库士山,今俾路支全部及阿富汗一部,均在辖境内。北抵喜马拉雅山。虽提倡佛教,而于其他宗教仍一视同仁;嘉奖科学及艺术,而与希腊之交往,最为密切。惜其子孙懦弱无能,至公元前一八二年(汉吕后称制六年)而松喀(Sunga)朝起而代之;公元前六十六年(汉宣帝地节四年)改康瓦(Kanva)朝,未几,为月氏所灭。阿输迦卒后,南印度羯伽(Kalinga)及安达拉(Andhra)即自立;公元前一七〇年(汉文帝十年)灭松喀朝者即安达拉也。安达拉王朝亡于公元后二一八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在印度有所谓希腊王朝者,前后凡八十二年,历八君主,亡于公元前九十三年(汉武帝太始四年),希腊、印度文明即由是而接触,双方之美术,混合而成犍陀罗派之“希腊佛教美术”,盖内为印度佛教精神,而外形则为希腊式;希腊之戏曲及舞台布景法,亦同时传入印度。希腊人所称为拔克脱利亚(Bactria)即吾国所谓大夏。斯脱拉波《地理书》曾记侵入其地之民族有四,即Asü, Persini,Tokhari,Sakarne,其中Tokhari即大夏,盖“大”之古音为to,“夏”之古音为ha。大夏为月氏所败,西汉时,尚为五翎侯(Shabgu),西汉末,贵霜翎侯丘就却(Kujura Kadphises)攻灭其他四部而自立为月氏王,安息、罽宾高附皆为所破。丘就却卒,子阎膏珍(Hema Kadphises)且取印度西北部,建都犍陀罗,为西域大国。时汉章帝建初三年(七八),又称迦腻色迦王。崇佛法,召开第四次大会,规定以梵文编订佛经;然南印度之僧人不与会,佛教遂分南北为二:南派以锡兰为根据地,行于后印度及南洋群岛诸国;北派则以北印度为根据地,传入中国者,即此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