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通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汉及后世对黎轩之认识

汉代知西方有黎轩一国,但颇模糊。就上节所采史料,可知:

(一)《史记》则混黎轩与奄蔡为一,谓在安息北;

(二)《史记》似又混黎轩与条枝为一,谓前者有善眩人,后者国善眩;

(三)《前汉书》混犁靬与条枝为一,同在乌弋山离西;

(四)《魏略》混犁靬与大秦为一,曰:“大秦一号犁靬。”

中国史家对黎轩之知识固不甚清晰,但为张骞第一次出使大月氏后即已覆命于武帝者,《史记·大宛传》所云:“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黎轩即五六大国之一也。时已在亚历山大征印度后二百年,中亚国家,对西亚及欧洲情形,所知自较中国为多。

《史记·大宛传》记武帝在张骞二次出使时,即另派使节出使上所云“大国五六”。故曰:“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犁轩、条枝、身毒国。”但实际并未到也。汉朝使节之到达条枝,亦当在后汉时甘英奉班超之命而往,故《后汉书》卷一一八《西域传》曰:“和帝永元六年,……其条枝、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皆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据甘英之报告,西海以东诸国,若条枝,若安息,皆为“前世所不至”,且未提及犁轩,故当时人已能证实安息与条枝之间,及乌弋山离与条枝之间,并无所谓黎轩。

甘英虽至黑海,但对于黎轩,并未作何研究,盖彼心目中但知有大秦,即班超心目中亦但知有大秦,故《后汉书》卷一一八《西域传》曰:“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枝,临大海欲度”云云。

乃后人竟误黎轩、大秦为一,最先致误者为何人,今不易言;鱼豢撰《魏略》曰:“大秦国一号犁靬,在安息条枝之西,大海之西,……其国在海西,故俗谓之海西。”

吴谢承《后汉书》曰:“大秦一名犁鞬,在西海之西。”

晋司马彪《续汉书》曰:“大秦国名犁鞮鞬,在西海之西。”“国”字下疑脱“一”字,“鞮”字衍。

刘宋范晔《后汉书》卷一一八《西域传》:“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

此种误会,纯为后世之传误,班超、甘英诸人对黎轩固忽略,但未以之与大秦误为一谈。

班固撰《汉书·西域传》,虽多抄袭《史记》,但已加入其所新获得之资料,故对于安息曰:“西与条枝接”(《史记》作“其西则条枝”),“北与康居接”(《史记》作“北有奄蔡黎轩”)。

可见《汉书·西域传》“安息”条,已将黎轩删去;但在“乌弋山离”条,又有“西与犁靬条枝接”之语,盖因条枝与犁靬皆多善眩人,故有此错误推测。

《汉书》对条枝及奄蔡解释甚详,但对犁靬则付阙如,盖班固对犁靬之方位,尚未十分明了,至其与条枝之关系,则更茫然。试读其“康居”条:


康居西北可二千里,有奄蔡,控弦者十余万人,与康居同俗,临大泽,无崖,盖北海云。


试再读“安息”条:


武帝始遣使至安息,王令将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因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地,以大鸟卵及犁靬眩人献于汉。


读以上两则,可知班固对条枝及奄蔡之知识已较司马迁为多,而对于黎轩(犁靬)则无任何进步。

且前引“西与犁靬条枝接”一语,一若黎轩条枝即为一国;黎轩地点之历久不明,此语之影响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