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通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汉代传入之大秦等国乐舞

古代中外之娱乐,皆以宫廷为最盛。

秦汉帝王及巨官,其初皆求成仙;虽其后东西求仙,无一成功,然享乐之心理则不变,而罗马帝国之各种宫廷娱乐及奢侈品,适于汉代东渐,乃更造成其时宫中穷奢极欲之风气,谓汉室之亡,其一部分原因,实受罗马帝国豪华生活之影响,不为过也。

张骞通西域,传入条枝与黎轩之善眩人,已见上述。颜师古注《汉书·张骞传》曰:“眩与幻同,即今吞刀、吐火、殖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是也,本从西域来。”《后汉书》列传第四十一《陈禅传》曰:“(安帝)永宁元年(一二〇)西南夷掸国王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

幻人之出产地及其与大秦之关系,已见前述。读此,可知其受宫廷欢迎之一斑。

同书列传第七十六《西南夷传》所记略同,已见前引。

当时宫中之宴乐,不可胜计,而以传自西方者为多。刘昭《礼仪志》注引蔡质《汉仪》曰:“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含利从西方来,戏于庭,……化为比目鱼,又化成黄龙,以两大丝绳系两柱头,中间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对面相逢,切肩不倾;又蹋局出身,藏衫于斗中,钟磬并作,乐毕,作鱼龙曼延。”

此仅言从西方来,未言何国。

《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注引《魏略》云:“大秦国俗多奇幻,口中吐火,自缚自解,跳十二丸,巧妙非常。”跳丸又名飞丸、弄丸,亦见于文学作品如《西京赋》《正都赋》及《平乐观赋》。后乃称舞,各有专伎,如弄丸舞、弄丸伎,或释为弄丸掌中,或解为跳丸空中,或认为以足舞弄,但据汉画,则为手玩者。丸与剑又常同时飞跳,汉画中即有一人飞四短剑与两丸者,旁有鼓乐以为节奏。

汉代娱乐情形之见于画像石者,有武梁祠画像石、孝堂山画像石、临淄文庙画像石、济宁两城山画像石、登封县开母庙阙画像石、嘉祥隋家庄阙庙画像石(曾藏山东金石保存所)、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藏汉画像石、前东京帝室博物馆藏汉画像石、永初戴氏画像石(出两城山,端方旧藏,后为某法人所得,有正书局出版汉画第一集有拓片)及“中央研究院”所藏者,共十二块汉石,得考见之戏凡十种:

(一)侧立舞戏(伎)

(二)寻橦戏(伎)

(三)弄丸戏

(四)觳抵戏

(五)马戏

(六)翻筋斗戏

(七)弄剑戏

(八)倒行

(九)蹋鞠

(十)对舞

据《艺文类聚》六十一引傅玄《正都赋》、六十三引李尤《平乐观赋》、张衡《西京赋》及晋陆翙《邺中记》:寻橦即爬高竿,又曰险竿;或建橦于车,众马疾驰,两伎云橦上行;或在平地上,或在额上,或在口齿上,缘橦而上;或设车马,立木橦于车上,长二丈,橦顶再安横木,两伎儿各坐一头,或鸟飞,或侧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