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与利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2 目录

3.2.1 概述

目录(bibliography),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它不仅反映图书,而且还包括报刊、声像资料、数据库等形式和载体的文献。在文献以图书为主体的古代,目录专指图书目录,通常称书目。自古以来目录还有录、略、志、考、解题、簿、书录、提要等不同称谓。书目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检索工具,既可反映某一图书馆,甚至一个国家的文献收藏与出版情况,也可反映某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书目对于读书治学的作用尤为明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书目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就编撰了《别录》、《七略》两部书目,反映先秦以来的文献,对推动当时学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汉的班固又在《七略》的基础上编成《汉书·艺文志》,这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从此,形成了我国各朝代都编写艺文志或经籍志的传统,对我国文化典籍的继承和学术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了目录学这一学科。书目在西方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考古研究表明,从古代的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到古希腊、罗马,都曾编写过大量的书目,书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16世纪,瑞士学者格斯纳(Conrad Gesner,1516-1565)编写的4卷本《世界书目》著录了12000多种图书,创造了个人编目的奇迹。20世纪以来,由于文献数量的空前增长,书目编制走向了标准化、国际化,计算机在书目编制中的广泛应用也使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从个体走向联合。

书目可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西方国家一般把书目分成两大类:一是列举式书目(也称描述性书目),即对文献的题名、著者、出版项、页码等作详细的描述,这是最常见的;二是评论性书目,对著作的版本、著者身世等作详细的介绍,相当于我国的版本目录,多见于古籍目录。目前世界各国在书目著录上多采用国际通用的著录方式——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 ISBD),使不同语种文献的书目资源实现国际共享。图书馆目录是书目中最有代表性的,它向读者揭示图书馆所藏文献(图书、期刊、视听资料等)内容。以图书目录为例,一张目录揭示图书的两个特征:一是内在特征,通过分类号、主题词、提要项来反映;二是外在特征,包括书名、著者、出版项等。普通图书的印刷型卡片式著录格式如下:

图书馆目录多种多样,按文献文种可分为中文文献目录、西文文献目录、俄文文献目录、日文文献目录等;按文献类型可划分为图书目录、报刊目录、视听资料目录等;按目录载体(物质形态)可划分为卡片目录、书本式目录、缩微目录、机读目录等;按编制目的可分为馆藏目录、新书目录、推荐目录、专题目录等;按检索途径可分为分类目录、题名目录、责任者目录和主题目录四种。

目录是文献信息的集合,是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随着目录的数字化和计算机管理的应用,目录检索更加方便快捷,读者无须深入了解其编排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