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宏观经济学精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A 3.D 4.D 5.D 6.D 7.B 8.B 9.D 10.D 11.B 12.A 13.C 14.A 15.A 16.B 17.C 18.A 19.B 20.B 21.D 22.C 23.C 24.C 25.C 26.A 27.B 28.D 29.B 30.C 31.C 32.C 33.C 34.C

(二)问题与论述

1.答:

(1)消费,因为它属于家庭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2)投资,因为新住房投资是划入投资而不划入消费的一种家庭支出形式。

(3)不影响GDP,因为这时皮鞋生产商的存货投资将是负的,它抵消了买者的正支出。

(4)不影响GDP,因为GDP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并不包括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5)政府购买,因为它属于地方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6)不影响GDP,因为这个交易在减少了净出口的同时,增加了消费支出。

(7)投资,因为可口可乐公司的在我国的生产属于我国的GDP,并且该支出属于用于未来生产更多可口可乐饮料的建筑物购买的支出,因此属于投资。

2.答:GDP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要衡量来自物品和劳务生产的收入和用于这些物品和劳务生产的支出。而转移支付虽然改变家庭收入,但是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因此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3.答:新住宅由于长期的使用年限和每年的折旧,使得住宅的购买看上去更像企业的机器设备厂房一样。

4.答:

(1)产出等于收入。所谓产出,就是当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总市值,在这个总市值的价值构成中,一部分是要素成本(如利息、工资、租金等),一部分是非要素成本(如间接税、折旧等),它们最后分别成为家庭的收入、企业的收入和政府的收入。因为最终产品的总价格就等于要素成本和非要素成本之和,故产出等于收入。

(2)产出等于支出。所谓支出,是指各部门针对本国最终产品发生的支出。由于把因为无人购买或因购买力不足而积压在仓库里的存货视为企业自己将其“买下”的投资行为,故产出也必等于支出。

(3)产出、收入和支出,分别是从生产、分配和流通三个环节对同一堆最终经济成果的衡量,若不考虑统计误差的因素,三者必然是相等的,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的GDP也必然是相等的。

5.答:GDP当然是重要的。但GDP不能代表一切。GDP是用当期价格计算的一个经济社会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市场价值,因此,上面提到的“你”的三种举动确实会使GDP有所降低。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其个人利益的最好守护者,当他作出某个决定时,这个决定在当时对他总是最适宜的,我们就有理由确信:较低的GDP并不必然地对应较低的福利水平。公允地说,GDP决定着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所享有的福利的绝大部分,但作为衡量社会福利的尺度,仍然存有许多缺陷。GDP中包含了许多和个人幸福无关的因素,而许多对人们的福利水平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又没有在其中得到反映。比如,地下经济的绝大部分、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生产以及闲暇等促进福利增长的因素没有反映在里面,而另外一些使福利水平下降的因素,如没有得到补偿的污染、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现代都市生活的不舒适等,却未从中扣除。此外,用以计算GDP的市场价格反映的是产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水平,因此不能够精确地反映一个经济社会的总福利的情况;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GDP具有不同的物质内容,因此等量的GDP带给人的福利也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GDP不是一个衡量经济福利的完美的尺度,它的数量并不能精确地表示福利的多和少。政治领导人和经济学家们也许应更多地关注一下“经济净福利(NEW)”这个指标,这个指标是由GDP加上或减去前面所列的各种导致福利增多或降低的诸多因素后得到的。

6.答:项链,因为GDP衡量市场价值。

7.答:GDP增加,因为购买大米是市场交易。但实际总产量没有增加。

(三)计算题

1.解:

第一年各指标数值为:

C=消费掉的消费品=90(亿元)

I=新产建筑+新产设备+年底消费品的库存量-年初消费品的库存量

=5+10+50-30=35(亿元)

In=I-估计一年现有建筑的折旧-估计一年现有设备的折旧

=35-10-10=15亿元

GDP=C+I=90+35=125亿元

NDP=GDP-(I-In)=125-20=105亿元

同理可得第二年各指标的数值为:

C=110亿元,I=-5亿元,In=-25亿元

GDP=105亿元,NDP=85亿元

2.解:

(1)项链为最终产品,其售价1900万人民币即为与此两项生产活动有关的GDP。

(2)开矿阶段创造的增加值为1000万元,项链制造阶段创造价值为1900-1000=900万元,合计总增加值,有GDP=1000+900=1900(万元)。

(3)在开矿阶段,工资750万元,利润为1000-750=250(万元);在项链制造阶段,工资为200万元,利润为1900-1000-200=700(万元)。两项工资合计950万元,两项利润合计950万元,共1900万元。此即用收入法计算的GDP。

3.解:

2017年的名义GDP=每瓶汽水3元×200瓶汽水=600元

2018年的名义GDP=每瓶汽水5元×300瓶汽水=1500元

2017年的实际GDP=每瓶汽水3元×200瓶汽水=600元

2018年的实际GDP=每瓶汽水3元×300瓶汽水=900元

2017年的GDP平减指数=(600元/600元)×100=100

2018年的GDP平减指数=(1500元/900元)×100=167

从2017年到2018年:

名义GDP提高了(1500元-600元)/600元×100%=150%

实际GDP提高了(900元-600元)/600元×100%=50%

GDP平减指数提高了(167-100)/100×100%=67%

4.解: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净投资)

=4800-(800-300)=4300(亿元)

(2)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消费-政府购买

=4800-800-3000-960=40(亿元)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300-990=3310(亿元)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亿元)。

5.解:

(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866.6+264.9+34.1+164.8+120.8=2451.2(亿元)

(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2451.2+266.3=2717.5(亿元)

(3)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2717.5+356.4=3073.9(亿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红利-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2451.2-164.8+66.4-253.9+105.1+374.5=2578.5(亿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578.5-402.1=2176.4(亿元)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

=2176.4-64.4-1991.9=120.1(亿元)

6.解:

(1)名义GDP增长率=(2000-1600)/1600×100%=25%。

(2)GDP平减指数增长率=(132-120)/120×100%=10%。

(3)按2000年价格计算,2011年的实际GDP=1600/120%=1333(亿元)

(4)按2000年价格计算,2012年的实际GDP=2000/132%=1515(亿元)

(5)2011到2012年间实际GDP增长率是(1515-1333)/1333×100%=14%。

(6)名义GDP增长率要高于实际GDP增长率,这是因为从2011年到2012年价格的上涨夸大了实际GDP的增长率,因此名义GDP的增长率就显得较高了。

(四)辨析题

1.答:错。之前两个国家的净出口互相抵消,合并后的GDP总量等于两个GDP之和。

2.答:错。1万元的木材是中间产品,5万元才是计入GDP的。

3.答:错。人均GDP高的国家生活水平通常高于人均GDP低的国家。

4.答:错。转移支付是政府给居民的。

5.答:错。进出口总额是增加了,但是净出口才是计入GDP的,比重不是最大。

6.答:错。生产出来就计入了,这辆车已经计入2017年,不应该再计入2018年,会重复计算。

7.答:对。

8.答:错。实际GDP提高时,才表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