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带”生态环境分区
从东太平洋深入亚欧大陆内部到达地中海,丝绸之路沿线自东向西经历了湿润季风气候区—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欧洲温和气候带的变化过程,地形也从广袤的平原地区逐渐升高到高原后又逐级下降为富饶平坦的地区。由于气候不同,环境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通过气候进行划分,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分为四个区域。
一、远东湿润带
远东湿润带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一地区南面靠海,属于季风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在这里分布广泛,人口密度大,城市生态系统发达,另有河网和流水生态系统。远东区的东部还有绵长的海岸线和寒带海洋生态系统。这片区域有着广袤的森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以及远东地区的原始森林。这里是有名的黑土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富饶的远东地区受人类环境影响比较大,人为生态环境破坏明显,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最典型的是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中亚干旱区
中亚地区包括中国西北广阔的沙漠地带,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以及蒙古,俄罗斯境内的部分地区。这部分区域属于干旱缺水地区,沙漠、荒漠和半荒漠是当地的主要景观。主导这片区域的生态系统主要是草原和荒漠,少有水系生态系统。这片区域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汽难以到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少雪。昼夜温差大,年温差也很大,可以达到50℃以上。中亚地区是世界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该区域沙尘暴、荒漠化等缺水干旱形成的问题严峻。此外,中亚5国由于富含大量铀资源和稀土矿资源,又存在苏联和沙俄时期的核试验场,放射性污染亟待解决。
三、东欧内海沿岸
这片区域在里海和黑海之间,沿岸主要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伊朗等国家。黑海和里海都是古老地中海的一部分,调节了周边各国的气候。这片区域草原、森林生态系统多有分布,也有少量的荒漠生态系统。由于黑海、里海等海迹湖的存在,湖区的生态系统类似于海洋生态系统。沿岸的国家气候比较温和,多国含有丰富的石油、金属矿藏等矿产资源,以资源输出作为经济支撑产业。东欧内海沿岸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技术落后,对资源的掠夺疯狂,对内海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四、欧洲大陆
欧洲大陆包括波罗的海沿岸的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地中海沿岸的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以及欧洲内陆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在波罗的海区域,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靠近地中海,受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在内陆区域,草原、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多有分布,水系生态系统分布也很广泛。这片区域处于欧洲气候温和带,富饶平坦。夏天温度宜人,冬季寒冷多雪,年温度变化比较温和,一般在0~30℃。相比于其他区域,这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好,没有出现重大的环境问题,除了地中海沿岸的波黑地区由于20世纪90年代的战争使得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至今还在恢复阶段。
耶鲁大学《2016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评估报告》[1]显示,丝绸之路沿线的欧洲国家环境质量较高,都在世界前50名,其中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分别位于第5名和第8名,森林覆盖率极高,生态环境状态极优,不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接下来对于各个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中,将不对欧洲大陆各国进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