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大时代”里活出我们的“小时代”

(一)

中国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大移民壮举,一个是山东人的“闯关东”,一个是山西陕西人的“走西口”,再一个就是福建人、广东人的“下南洋”了。

“下南洋”涉及的移民之多,地域之广,世界罕见。与“走西口”和“闯关东”相比,福建人、广东人为了生存,跨洋冒险,到异国“南洋”去寻求生路的举动,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的历史,还与中国大陆的历史息息相关。整个“下南洋”的移民史,就是一部血泪史、奋斗史。当年那些“下南洋”的人们,更具有拼搏精神和创造力,对故土也有更加复杂的情愫。

文仔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那一辈,便是“下南洋”的成员。在马来西亚旅游期间,文仔是我们的导游。我是在车上,听到他讲起自己的家族故事。

事情还得从1930年讲起,那时是闽粤人民“下南洋”的高峰期。当时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而东南亚则得到殖民宗主国的扶持,除了传统的种植园、采矿业外,铁路、航运、金融、制造等新产业也获得空前发展,急需熟练劳工。文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辈,就是在那时“下南洋”了。

早期移民偷渡出洋,条件非常恶劣,内有祖国对偷渡者的稽查,外有海盗劫,海上风信难测,帆船时时有倾覆之险,华工被封禁在船舱内,条件恶劣,死亡率极高。文仔的爷爷当时与其他的“猪仔”一起被藏在船的甲板下,吃喝拉撒都在那个看不到太阳的船舱里。到了饭点,船家直接把饭菜倒到船舱里,连餐具都不给,华工们蜂拥而出用手抓饭菜吃,而不远处,就是他们的粪桶。文仔的外婆当时跟两个姐姐一起坐船来到马来西亚,船靠岸以后只有她一个人活了下来。

殖民者急需华人参与开发建设城市,但又对华人的聪明、勤奋、团结心有忌惮,所以他们从印度运来大批文化程度低、温顺好统治的印度人分化华人势力,还有意抑制华人权益,迫害、屠杀华人的事件多有发生。

据文仔讲,他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那一辈华工,一般都签了十年的卖身契,但最终只能结算五年的薪酬,而且用的是专门用来给华工结算薪酬的有价证券,只能在很小范围内使用。

孙中山发起革命时,曾到马来西亚募款,当地绝大多数华人参与募捐。文仔的爷爷一生省吃俭用,但这种时候也拿出了全部家当支持孙中山。文仔的父亲跟文仔说,文仔爷爷从来不舍得给小时候的自己买玩具,爷爷连他自己最爱吃的盐炒花生都舍不得常吃,最后死于营养不良,但却倾其所有支持孙中山。当时,连在南洋从事皮肉生意的华人妓女都倾囊相助,愿意为革命筹钱。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都希望能尽点微薄之力,推翻清政府,让自己的国家变强大起来。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中国才是自己的国家。历史教科书上的确也是这么说的,华侨的资金资助是革命军源源不绝的动力。据估算,在辛亥这一年中,南洋华侨的捐款就有五六百万元。

在日本占领马来西亚的年代,当地的华人深受日军残害,而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马来人则稍微好一些。很多华人父母为了不让日军发现他们的孩子是华人的后代,就把孩子的衣服脱光并将他们拎去太阳底下暴晒,晒完前面晒后面,只为了把孩子们的皮肤晒黑,看起来像马来人、印度人。

如今,马来西亚有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是哑巴,但他们的聋哑不是天生的,而是时代造成的。为了避免孩子们不小心喊出华语,暴露了身份导致杀身之祸,华人父母们互相交换自己的孩子给对方父母割舌头,只是因为对自己的孩子下不去手。

20世纪60年代,很多“下南洋”的中国人通过卖苦力或经商赚了钱以后,首先就是寄钱回中国给家人买房置地,因为背井离乡的他们一直心系祖国和家人,无时无刻不想回到故土去。结果,“文革”来了。很多“下南洋”的中国人被迫逃离和祖国及家人断了联系,断了回故土的念想,在排华氛围浓厚的当地扎根了下来。

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发生过很严重的排华运动,华人、印度人被视为二等公民,死伤很多。文仔的爸爸妈妈那时躲在家里,根本不敢出门。文仔的爸爸一开始是开计程车的,后来攒了点钱以后,自己开了一家皮鞋厂,占地十亩,里面还有橡胶园,皮鞋最远出口到俄罗斯,文仔一开始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让很多东南亚华人一夜之间变赤贫,文仔爸爸的产业被银行收走,他们一家人从大房子搬进了贫民窟。刚搬过去的时候,文仔还有少爷脾气,后来家道中落,最惨的时候去过菜市场捡菜叶吃。文仔一开始还读华语私立学校,后来撑不下去就去读了公立学校。文仔爸爸一直想着做生意翻身,应酬劳累搞坏了身体,导致中风,半身不遂。文仔妈妈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但还在别人家里做月嫂,就是为了能减轻点家里的经济负担。

文仔说:“人生有高低,命运有浮沉,想想也没什么。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还能健康活着,一切终究不会太坏。”

(二)

一个家族的命运与时代共沉浮,听起来格外让人唏嘘。在风云激变的“大时代”里,属于每个人的“小时代”又是那么的难以确定。个人命运的沉浮,会因为时代的影响而变得由不得自己。

时代的洪流滚滚不息,会一直向前。尽管历史和时代本身可能没什么意义,但我们的个人命运却与历史和时代紧紧地维系在一起。能把握时代脉搏的,只是少数站得高、望得远的人。

个体的成败,除了跟自我的天赋、能力、态度有关之外,还跟自己所处的时代、所在的家族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在时代洪流面前,如果你想了解和把握个人命运,就一定要了解你所处的时代,因为对这个时代有怎样的态度,也能决定你会有怎样的命运。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之中总会遇到时代的洪流,或许只有一次,也或许很多次。这种洪流,对一些人是“机遇”,对另外一些人则是“浩劫”。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了这样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这句话被狄更斯用来描述当时的世界,但其实,我觉得用它来描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也可以,甚至用它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时代也很贴切。

时代有时代的问题,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问题。只要我们真的愿意去努力,结果总归不会太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