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农产品与物流

一、农产品及农产食品

(一)农产品及农产食品的概念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产品作为农业生产中出产的产品,与工业品相对应,它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植物类、畜牧类和渔业类等食用类农产品,又包括干草、香精油、动物皮毛等非食用类农产品。

食品,是人类食用的物品,由于原料来自农产品,通常我们也称为农产食品,一般包括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其中天然食品是指在大自然中生长、未经加工制作、可供人类食用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谷物等;加工食品则是指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后生产出来的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的制成品,如大米、小麦粉、果汁饮料等。

我国是农产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2015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达607.7千克。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农产品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2015年,我国主要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出口创汇达581.54亿美元。

(二)农产品市场的特点

1.大部分农产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农产品中的大部分是人们的必需品,且是一次性消费产品,市场需求弹性小。据统计,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结构中粮食占38%,食用油占3%,肉禽蛋奶占16%,蔬菜占27%,水果占11%,水产品占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除粮食以外的其他非主食产品消费比例在逐年增长。

2.农产食品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农产食品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卫生要求高,进出口受到不同严格标准的限制,流通时不仅要考虑农产食品的质量安全,还要考虑环境的污染问题,绿色物流的意义更加巨大。

3.农产品对物流的依赖性大

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与消费的普遍性、全年性之间的矛盾要靠农产品物流来解决,同时农产品属于生命周期短的产品,保质保鲜困难,运输储存需要专门的低温保存设施。因此农产品销售的时效性强,在一日之内农产品的价格变化也较大。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市场对农产品物流的依赖程度较高。

4.农产品贸易规模大

农产品贸易规模大,历年成交批量大,国际运输量也大,很多农产品已形成国际集散市场,进行巨额期货交易。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世界农产品贸易,特别是农产食品贸易随营养结构变化。主粮的需求量趋于减少,动物性高蛋白产品和水果的需求量趋于增加。同时,原料性食品向加工食品发展,因为食品加工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高,适应远洋运输和扩大国际市场的需要。


二、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一)对物流的认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所以,人们把物流看成是“物”和“流”的有机结合。

美国是物流认识和实践的发源地,1901年,约翰·F.格鲁维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因素,揭开了认识物流的序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最新定义指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它通过有效率和有效力的计划,对商品的储存、流动进行控制并提供相应服务和相关信息,以满足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过程中消费者的需要。1956年,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当时的物流被理解为“在连接生产和消费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功能,以及作为控制这类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资销售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我国引入物流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此时的物流已被称为logistics,而不是最早的physical distribution(PD)的概念了。logistics的原意为“后勤”,这是二战期间军队在运输弹药和粮食等给养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为维护战争需要的后勤保障系统。把logistics用于物资的流通中,物流已不再单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需要考虑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成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因此,可以将物流定义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把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配送、装卸、信息处理等环节进行一体化综合,使产品安全、便捷、高效地从生产环节进入消费环节。

尽管国内外有各种有关物流的定义,但是对其基本实质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即物流是指通过不同的经济活动(如计划、控制与实施),对资源从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有关选址、移动和存储业务活动的一个优化过程。

(二)农产品物流的内涵

长期以来,人们视农产品物流为农产品流通中的运输、储存和装卸,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目前,物流正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过渡。根据物流概念的发展,结合农业的特点,农产品物流是指物流为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物理性运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以及特定组织的利润目标。刘东英认为,当物流单纯以功能性活动为特征从属于流通活动的时候,物流必然被涵盖于对总体流通的研究之中。刘东英.我国生鲜蔬菜物流体系研究——制度、组织与交易效率[D].杭州:浙江大学,2006.从这一层面来说,农产品物流属于农产品流通的范畴。

农产品物流不同于农业物流。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农产品物流是指为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物理性经济活动。从这种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也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农产品物流内涵的扩充,有观点指出现代农产品物流是指从农产品生产的经营、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体,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是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物流设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分销等从供应地至需求地的农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组织、控制与管理。根据这种观点,现今农产品物流同农业物流已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三、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一)农产品物流量大

广义上的农业不但包括种植业,而且包含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等。如今,不管是粮食、经济作物还是畜牧产品和水产品,都大量转化为商品,商品率很高,它们不仅直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而且还向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化工工业提供原料。因此,农产品物流的需求量大,范围广,要求农产品进行空间范围的合理布局和规划。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大,各地因气候、土壤、降水等情况的不同,在农产品种植上适宜不同的品种。如果某一地区不顾自然条件,盲目种植,其产量和质量均比适宜地区差得多。这样的农产品会因为销售困难而难以进入流通渠道,可能较长时间地储存于仓库,对农产品物流的通畅形成障碍。

(二)农产品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

农产品自身的生化特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基础设施、存储条件、运输工具、技术手段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在农产品储运过程中,为使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保证,需采取低温、防潮、烘干、防虫害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这并非交通部门和其他部门单独能做到的,它要求有配套的硬件设施,包括专门设立的仓库、输送设备、专用码头、专用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等。而且,农产品物流中的发、收以及中转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农产品品质、质量达到规定要求。这是其他许多商品所不具备的。

(三)农产品物流具有分散性

农业生产的异质性,决定了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供应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纵观从生产到消费所经历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生产者就会发现,以他们个人的生产量与市场衔接,根本无法达到规模经济,且交易成本高。显然,相对于工业品物流,由众多的分散的无差异的农户组成物流主体的一部分是农产品物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物流的一个特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产品运输和装卸比多数工业品要复杂得多,常常需要两个以上的储存点和两次以上的装卸工作,单位产品运输的社会劳动消耗大。只有科学规划农产品物流流向,才能有效地避免对流、倒流、迂回等不合理运输现象。

(四)农产品物流过程具有生产性

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是由农业生产过程性质决定的。农业生产是人们利用生物的功能,通过人们的劳动去强化或控制生物生命的过程。植物性产品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土壤、肥力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动物性产品的培养需要经过繁殖、饲养、防疫等过程。植物性产品收获后,动物性产品处理后,仍然是一种生物状态,即细胞组织,而且都含有一定的水分。进入流通领域以后,农产品还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如储存在粮库里的粮食,为了控制它的水分含量,需要定期进行烘干,进入消费领域前还需要加工。由商业部门收购上来的棉花,还必须根据棉花纤维长度进行分类、整理。猪、牛、羊等牲畜收购上来后要进行屠宰。有的活猪、活鸡、活鱼还要经过流通中介组织的喂养。有些新鲜蔬菜,如西红柿和小白菜,在采摘后还很鲜嫩,经过流通组织的运输储存到销售这样一个过程后,会变黄变老,甚至出现部分腐烂,有的损耗达30%~50%。因此,农产品物流过程包括贮存、运输、加工、交易等多个环节,农产品经过加工整理后,能大大提高自身的附加值。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物流中的加工环节地位日益显得重要。

(五)农产品物流具有非均衡性

农业生产是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农产品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个品种只能在某个区域或某几个区域生产,并且农产品尤其是植物性产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农业生产者不能在一个年度内均匀地分布生产能力,只能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集中生产某一个品种,因而同一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季节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成熟季节则在产区集中大量上市,而其他季节又供应不足,这就与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具有地域的广泛性、时间上的均衡性产生了矛盾,于是农产品物流组织就要在旺季时组织市场营销,同时进行必要的农产品储备,通过适时吞吐,烫平淡旺季之间的供求波动和价格波动,实现农产品的供求平衡。

(六)农产品物流具有风险性

大多数农产品的消费都表现为人们生理需求的满足,因此农产品流通的需求规模与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很强。在人口总量增长趋缓的情况下,人们生理需求的相对稳定性使得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也具有相对平稳的特点,有些农产品如粮食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其需求量反而还会有所减少。农产品的生产虽然受到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约束,但农业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可替代性,技术进步可以克服自然资源短缺的局限性,因而农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大。据测算,即使是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供应弹性也在0.3~0.9百分点。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条件下,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幅度较小,而供给的变化幅度较大。价格上升,则造成农产品生产过量和市场滞销;价格下降,则造成农产品生产不足和市场供应紧张。过大的经营风险会降低经营者的未来预期,往往会使经营者更多地采取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利于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因此,农产品物流首先要承担的责任是保持物流的持续有效,充分发挥农产品物流组织的流通先导性作用,以保证农产品供求平衡,保证农产品商品价值的实现。


四、农产品物流的分类

农产品物流分类的专业性是很强的,从生物特性和物流特性以及物流的需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等不同角度等,农产品物流活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根据农产品物流的具体对象分类

按照具体对象的不同,农产品物流可以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鲜活食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他农产品物流。

1.粮食作物物流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主要用作主食,包括人的口粮、牲畜饲料和其他工业用粮。具体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麦、荞麦、大豆、油菜籽、向日葵、芝麻、花生等。粮食作物物流流量大,搞好粮食物流,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作物物流

经济作物除满足人们食用需求外,还是工业尤其是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商品率大大高于粮食作物,物流需求大。具体包括:纺织原料,如棉、麻、丝、毛等;轻工业原料,如糖、烟、茶、可可等。经济作物物流依经济作物品种进行细分。

3.鲜活食品物流

鲜活食品主要包括鲜食的猪牛羊肉、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它分为果蔬产品物流、畜产品物流和水产品物流。畜产品物流可进一步分为肉类、蛋类、奶类产品物流等;而水产品物流分为淡水水产品物流和海洋水产品物流。一般而言,淡水水产品比较分散,要求灵活性较强的短物流,而海洋水产品因常常需要加工,对物流的技术要求高。鲜活食品在储运过程中损失率比较高,对物流技术和装备水平要求也比较高,100%需要冷链。而我国鲜活食品物流仍以常温和自然物流为主,只有25%的农产品公路运输达到冷藏水平。有关数据表明这类食品在物流作业过程中损失率有时高达30%~35%,即有约1/3的鲜活食品在物流作业中被消耗掉。

4.林产品物流

林产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营林和竹木采伐对物流需求大,主要体现在林产品的运输、装卸和搬运物流上。

5.其他农产品物流

不能归入上述几类的农产品物流,统称为其他农产品物流。

(二)根据农产品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分类

按照在供应链中作用的不同,农产品物流可以分为农产品生产物流、农产品销售物流、农产品废弃物物流。

1.农产品生产物流

农产品生产物流是指从农作物耕作、田间管理到农作物收获的整个过程中,由于配置、操作和回收各种劳动要素所形成的物流。生产物流是生产农产品的农户或农场所特有的,它需要与生产过程同步。

农产品生产物流按照生产环节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产前物流,包括耕种、养殖物流及相关的信息物流,即为耕种、养殖配置生产要素的物流,如农业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及生产工具的调配和运作,种子、化肥、地膜等的下种和布施;二是产中物流,主要指培育农作物生长的田间物流管理活动和养殖畜禽、鱼类等的管理活动,包括育苗、插秧、锄田、除耪、整枝、杀虫、追肥、浇水等作业所形成的物流;三是产后物流,即为了收获农作物形成的物流,其中包括农作物收割、回运、脱粒、晾晒、筛选、处理、包装、入库作业或动物捕捞和处理等作业所形成的物流。

农产品生产物流的合理化对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保持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才可以保证农产品的顺畅流转,缩短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生产成本,避免由于生产物流不畅而导致的农业生产减产甚至停顿。

2.农产品销售物流

农产品销售物流是指为了实现农产品的保值增值,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农产品时,伴随销售和加工活动将农产品所有权转移给客户而引发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它包括为了销售农产品而实行的收购、保鲜、运输、检验、储存、装卸,以及为了满足用户需要而实施的包装、配送、各类加工、分销等活动。

在这个环节中,物流活动参与者较多,按照在销售物流的上下游中有无中介主体参与,农产品销售物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①无中介主体参与的“单段二元式”物流;②有中介主体参与的“双段三元式”甚至“多段众元式”物流。

3.农产品废弃物物流

在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废弃物、无用物,对它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处理。一是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分拣、加工,使其成为有用的物资重新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这叫回收或者再生,例如废纸和其他可回收包装物。二是对已丧失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从环境保护的目的出发,将其送到指定地点堆放焚烧、掩埋或采取特殊处理方法,这叫废弃。农产品物流中,必然要排放各种排放物(或称废料),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可以从初始排放物中回收可再生利用的部分——再生资源。在排放物处理过程中发生的运输、搬运装卸、加工等物流活动便构成了农产品回收与废弃物物流。

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往复系统即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系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这是现代物流管理的焦点——绿色物流的内容。

(三)根据农产品物流储运条件的不同分类

按照储运条件不同,农产品物流可以分为常温链物流、冷藏链物流、保鲜链物流。

1.常温链物流

常温链物流是指在通常的自然条件下对农产品进行的储存、运输、装卸搬运以及流通加工处理,创造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以及流通加工价值。大多数非鲜活类农产品不需要特殊条件就可以完成物流过程,如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活的牲畜等。

2.冷藏链物流

冷藏链物流是指在低温下完成农产品的储存、运输、保管、销售等活动,它是以制冷技术和设备为基本手段最大限度地保持易腐农产品原有品质的物流活动。很多农产品从性质上要求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中,要连续不断地保持适宜温度、湿度等条件,因为降低温度可以抑制农产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减弱农产品自身生理活动强度,有效延长易腐农产品的储藏期,保证储运质量。

3.保鲜链物流

保鲜链物流是指综合运用各种适宜的保鲜方法和手段,使鲜活易腐农产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的各环节中,最大限度地保持其鲜活特性和品质的系统。谢如鹤认为,要实现保鲜链除了应具有实现冷藏链的所有条件外还要具有3M条件,即保鲜工具与手段(means)、保鲜方法(methods)和管理措施(management)。谢如鹤.铁路冷藏运输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方交通大学,2006.

(四)根据农产品物流主体方的目的不同分类

根据提供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主体不同,将农产品物流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第五方物流。

1.第一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1 PL)指农产品卖方即农产品生产者或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活动。这些组织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供应商品,但为了其自身生产和销售的需要也会进行物流网络及设备的投资、经营与管理。供应方或者厂商一般都需要投资配备一些仓库、运输车辆等物流基础设施。卖方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而建设的物流设施是生产物流设施,为了产品的销售而在销售网络中配备的物流设施是销售物流设施。总的来说,第一方物流是农产品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己来进行物流的运作,不依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它实质上是供方物流,是由供应方到其各个用户的物流。

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对行业分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方物流的弊端开始凸显: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大而全、小而全”的客观现实使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与此同时,行业分工开始了巨大的变革。无论服务领域还是生产型企业,逐渐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一是服务领域的细分;二是企业内部职能的细分与专注。这使得农产品物流也逐渐从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中被剥离出来,使农产品经营者集中精力于生产和管理,而且避免了投资的风险和存货的风险。

2.第二方物流

第二方物流(2PL)实际上是农产品需求方物流,或者说是购进物流,如用户去农产品生产地购买并自己运回产品。其原理与农产品第一方物流的原理相同,唯一不同的只是概念。

3.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3PL或TPL)是指通过与农产品供应方(第一方)或需求方(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农产品,不参与农产品的买卖,而是为农产品购买者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与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4.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4PL)是1998年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率先提出的,这种物流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服务。第四方并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

一般情况下政府为促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领头搭建第四方物流平台,提供共享及发布信息服务,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的领导力量。它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而是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它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机构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5.第五方物流

关于第五方物流(5PL)的提法目前还不多,还没能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认识。有人认为它是从事物流人才培训的一方,也有人认为它应该是专门为其余四方提供信息支持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