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近年来,“口述历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口述历史是什么?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
中国学者关于“口述历史”概念的界定存在不同的观点。钟少华认为:口述历史是受访者与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通过人类的语言,利用科技设备,把双方合作谈话的录音作为口述史料,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再经研究加工,可以写成各种口述历史专著。杨祥银则更广义地将口述史学定义成是运用一切手段(包括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收集、保存和传播即将逝去的声音,然后整理成文字稿,并对这些口述史料进行研究的历史学分支学科。
口述历史正是由于其不同于以往只重视政治史、精英史、军事史等上层社会声音的研究传统,把研究的焦点转向社会底层和普通大众而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口述史学作为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自20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以来,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的口述历史研究起步晚于欧美学界,到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进入90年代以后,逐渐有口述史著作问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钟少华的《早年留日者谈日本》、张晓的《西江苗族妇女口述史研究》、定宜庄的《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以及何天义主编的《二战掳日中国劳工口述史》等。这些研究多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撰写自下而上的历史,促进了中国口述历史的发展。
然而,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运用口述历史手法的研究并不多见。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于2004年启动老归侨口述历史研究工程,分别采访天津、山西、广西、海南、广东、福建的300余名老归侨,并在这些采访资料的基础上,出版了归侨口述录系列丛书:《回首依旧赤子情——天津归侨口述录》《风雨人生报国路——山西归侨口述录》《蹈海赴国丹心志——广西归侨口述录》《椰风蕉雨话侨情——海南归侨口述录》《岭南侨彦报国志——广东归侨口述录》《八闽侨心系故园——福建归侨口述录》,真实展现了归侨们的心路历程和爱国之情。此外,《“猪仔”华工访问录》是基于1963年由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组成的调研组在广东省阳江县(今阳江市)农场对近百名契约华工的采访调查整理而成,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契约华工历史的宝贵的一手资料。
上述这些归侨口述录作为华侨华人口述历史的一个尝试,在弥补文字史料的缺失、丰富侨史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受时间和经费等条件影响,以往的华侨华人口述录大都是在国内进行访谈。黄晓坚等编写的《从森林中走来——马来西亚美里华人口述历史》是为数不多的走出国门、由作者亲自在海外现地采访华侨华人的口述史研究。访谈对象既有精英阶层,亦兼顾普罗大众,讲述了一个个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为我们了解美里华侨华人历史打开了一扇窗。
而笔者开始关注日本的温州籍华侨华人群体缘起于多年前在东京的一场偶遇。
笔者祖籍浙江省温州市,于2004年赴日留学。2007年冬天里的一天,笔者在东京街头偶遇一位日本老人,当他得知笔者是来自温州时,深深地鞠了个躬,说道:“对不起。”对于老人的这一举动,笔者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老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你们温州山区的人来东京做苦力,不幸遇难了,我为这件事情向你们温州人道歉。”那一刻,笔者为自己身为在日温州人的一员却不知道自己祖辈的历史而感到羞愧。于是从那以后,笔者就开始潜心研究日本的温州籍华侨华人群体。当笔者于2009年拜访日本温州总商会,希望能在调研方面得到他们的协助时,会长林立先生马上表示非常支持。林会长说总商会很早就开始酝酿建立“在日温州人档案”,只是商会事务繁忙,尚未有专职人员来做此事。在会长的协调下,总商会成立了“在日温州人华侨史编写委员会”,由笔者及其他3位在日温州人负责调研、收集资料等工作。2015年,《温州人在日本——温籍华侨华人口述历史》作为“日本浙籍华人调查与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宁波大学浙东文化与海外华人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从2009年至2015年,笔者走访了近百名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在日温州人,聆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生活。
本书选取了不同行业、不同时期赴日的32位温州人的口述,试图原汁原味地展现温州人在日本的奋斗历程。由于记忆的不可靠性,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直以来受到学界的各种质疑。笔者采取口述材料和其他资料相互佐证的方法,在尽量真实再现采访录音内容的基础上,对口述的失真失实之处、记忆偏差之处以及谈话中所出现的相关历史事件背景加以适当的校正性注释。口述多为口语表达,整理时尽量保留其原汁原味,仅修改语病、口误等不当之处。本书的采访使用温州方言、普通话和日语进行,采访稿则统一用汉语表述。基于研究伦理,本书对部分人名、学校名、企业名及地名做了匿名处理。另外,为便于分析,本书对部分日本机构、法规、政策等的日语名称予以保留,不做翻译,仅在需要时加注说明。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书中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作为第一部日本温州籍华侨华人口述录,虽囿于本人水平与精力,不能全面涵盖各行各业,但仍希望拙稿能起抛砖引玉之效,殷切地期待海外华侨华人的口述历史研究能在更广和更深的层面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