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西溪:杭州西溪地理文化教育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西溪的自然地理

【阅读导语】

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以及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结合西溪的自然地理特征,本节主要从西溪的地貌、水文、土壤、气候、植物、动物等六个方面,介绍西溪的自然地理。这一节是本章内容的重点。

一、西溪的地貌与水文

(一) 西溪的地貌

西溪位于江南水乡的繁华之地,其地形像一块盆地。南缘西湖北、西群山,西抵余杭天目余脉径山一带,北至钱塘、德清交界的安溪群山,东及仁和、钱塘界良渚祥符桥、湖墅一带。西溪的山,按照山体的走势,大致上可以分成三个脉络:第一,由东面开始的十里黄山,经安乐山、法华山、秦亭山等,到老和山结束;第二,由南面开始的板照山,经午潮山、老焦山等,到屏峰山结束;第三,由西面开始的余杭中泰乡大涤山一带,经闲林诸山,到荆山结束。

1.十八里山峰

西溪湿地的南部丘陵呈现月弧形的长阵,这些丘陵间隔排列在西湖风景区和西溪湿地之间。丘陵长阵中并没有什么高山,但是这些丘陵连绵几十公里,峰回路转,也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柔美韵味。西溪湿地南部的丘陵西起闲林街道,东至古荡街道,其间有18座山峰,分别是:安乐山、玉屏山、挂牌山、扇子山、石人岭、龙门山、美人峰、北高峰、法华山、状元峰、锅子顶、桃源岭、瑞云山、灵峰山、美女山、将军山、秦亭山、老和山,俗称“十八里山峰”。

西溪湿地中的十八里山峰,比较著名的首推法华山。法华山位于北高峰的正北面,海拔123米,山上植被茂盛,郁郁葱葱。山虽小,却因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出法华山的人文气息,成为西溪湿地沿线最著名的佛教名山。除此之外,北高峰位于龙门山的东北面,海拔314米,与西湖南边的南高峰并称“双峰”,构成了“双峰插云”的西湖十景之一。站在北高峰的峰顶,可以看到峰顶的怪石景象,站在南坡可以俯瞰西湖美景,站在北坡可以纵览西溪湿地。除了比较有名的法华山和北高峰,石人岭也是历史悠久的。石人岭海拔255.6米,虽然山不高,但在群山中是出名最早的,登上石人岭就可以看见西湖的美景,“远望西湖,如在目前”,所以明代的文人也称石人岭为观湖岭。

2.沿山十八坞

西溪十八里山峰的山间平地,就是西溪著名的“沿山十八坞”,分别是指蔡坞、郭塔坞、桃源坞、马家坞、蒋家坞、唐家坞、王家坞、传庙坞、小龙驹坞、大龙驹坞、直落坞、花坞、石人坞、西穆坞、花牌坞、东穆坞、外桐坞、里桐坞。

西溪秦亭山从东向西有十八坞,其中,蔡坞是十八坞之首,位于现在的西溪路以南,是将军山与美女山中间的山间平地,将军山在东,美女山为西。蔡坞坞口比较宽,坞谷又深,地形险要,山可以充当屏障,适合作演炮场地。清代时期,蔡坞是杭州八旗驻防营的演炮场。据说,西溪路附近,原来的演炮场俗称炮台山,路的北面还有炮台新桥,这些名称都是因为清朝的演炮场而得名。1958年,村民在山坡下挖出大量的铅制、铁制的炮弹,是古代演炮场遗留下来的。此外,桃源坞也比较有名,位于北高峰的东北,因为山的东面的尽头像驼背,古时候称为驼献岭。清朝时候,桃源岭方圆十里种满了桃花,到了阳春三月,满山桃花争相开放,此时,游人纷至沓来赏花游玩。

3.沿溪诸山坞

西溪的沿溪诸山坞,指的是青芝坞、杨公坞、大毛坞、皇梅坞、小竹坞、猪头坞、杉树坞、长子坞、孙家坞、森罗坞、耕南坞、荆山坞、黄泥坞、天井坞、华坞、杨家坞、铜山坞、仙洞坞、揽船坞、洞霄上坞、洞霄下坞。

桃源坞

西溪地区的沿溪诸山坞中,青芝坞比较有名。青芝坞在仙姑山的北面,清代黄百谷在诗歌《西溪怀谷》提过:“云峰丹灶任高眠,满坞青芝别有天。却怪商山真隐士,无端垂白去林泉。”元代以前,青芝坞的内外有许多的寺院、道观、庵堂,如显忠寺、慈圣院等,大多在南宋时期建造。

青芝坞

(二) 西溪的水文

1.源头

杭州城西的主干河,有沿山河、留下河、西溪河等。这3条河以前被统称为“西溪”。现在我们一般把留下到古荡的一段称为沿山河或西溪,把古荡到松木场八字桥的一段称为沿山河,八字桥到余杭塘河的一段叫作西溪河。对照明清时期的旧地图,可以发现流经西溪的河流有3条:第一,自西向东流向的西溪河,水源来自西湖北部群山的栖霞岭、玉泉山、桃源岭、灵隐山、天竺山等;第二,自西向东流向的余杭塘河,其一部分水源来自西湖群山余脉的金竺山、屏峰山、小和山、分金岭;第三,承天目、径山双流的苕溪。

西溪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上埠河,上埠河从云栖、桦树、里项、石马等地,与午潮山溪水汇合,经小和山流到西湖区的留下地区;另一个是东苕溪,东苕溪的水量远远超过上埠河。因此,西溪是属于东苕溪水系的,东苕溪又属于钱塘江水系。

西溪湿地实际上是以南漳湖为中心,五常港、余杭塘河、紫金港、沿山河是西溪湿地的四边,东西向的严家港与南北向的蒋村港十字交叉,而深潭口、千斤漾是水路汊口,其间有60亩水域的朝天暮漾。西溪的水造就了“荡、漾、堤、塘、岛”的丰富景观,构建出“水在村中,村在水中”变幻多端的水乡风情。西溪湿地外围集雨面积大,水资源丰富。

2.水系

西溪地处杭嘉湖平原和浙西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地丘陵区,属于天目山余脉;西部是堆积平原,地势较低,河塘密布,是著名的杭嘉湖水网平原。西溪的地表水总量约500立方米,地下浅层水也十分充足,水资源丰富。在西溪湿地内有河道100多公里,并且有众多的湖、荡、渚、漾,有水塘11000多个,水面面积占52%以上,仅蒋村乡部分水域面积就达5平方公里,溪流水面狭窄而多深曲。西溪的水属于平原水网之一,根据形态、功能等分类,大致可以归纳为溪港、湖池、泉井三个部分,下面一一介绍。

(1)溪港

西溪湿地的溪港主要有西溪河、余杭塘河、鸡笼河、上埠溪、长流涧、五常港、蒋村港等,最有名的当数西溪河。西溪河,又称松木场河、沿山河,在1994年出版的《杭州市政志》中记载:“西溪,源于富阳板照山麓,东北至留下镇,向北折而东行,过老东岳、古荡至八字桥,折北入余杭塘河。全长35公里。”目前可以发现的最早从旅游角度赞扬西溪河的诗歌是北宋诗人杨蟠的《西溪》:“为爱西溪好,长忧溪水穷。山源春更落,散入野田中。”余杭塘河上接苕溪水系,至江涨桥流入江南运河,长约20公里,水面宽约40米,水深3米多,是杭州重要的航运水道,西溪的水也是先汇入余杭塘河,再汇入大运河。

西溪水系

(2)湖池

池塘众多,是西溪的一大特色。西溪的塘,少部分自然形成,大部分是人工围成的。古时候,西溪耕地较少,几乎到了“无田可耕”的地步。粮食的缺乏,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了困扰,于是他们就利用地形,在池塘中养鱼,并在池塘周边种上竹子、桑树和柿树,“以茶笋易米,养鱼育蚕”。西溪的水塘如果以数量而论,远远超过河、港,所以有“百条河千口塘”。西溪的鱼塘,多半堤坝不宽,上面栽满了树。其中,柳树很多,因为其根系发达,又适合在水边生长,且有利于固堤。塘边的树木,不论远观还是近看,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别有野趣和韵味。水塘就外形而言,有方的、长的、圆的、半圆的、月牙形、元宝形、三角形等,犹如一幅色彩艳丽、丰富多样的美丽画卷。

(3)泉井

西溪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泉井众多。泉井的水质很好,清澈甘甜。根据《西溪百咏》、《西溪志》的记载,在明清之前西溪有泉井20余处,古时众多,今日渐少。西溪周边地区地势较高,南片丘陵地带分布着一些有知名度的山泉和古井。梅花泉以水质甘美而著称,明代万历年间的《钱塘县志》中这样记载:“泉从地涌起,作梅花瓣,深不能咫,灌十许顷田。”到了宋代,西溪酒库还用梅花泉的泉水酿造“梅花泉酒”,名噪一时。而大方井的有名,则是因为大书法家米芾和杭州清官洪钟分别提了字,因此名闻遐迩。

二、西溪的气候与土壤

(一) 气候宜人

西溪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在15℃到17℃,平均相对湿度78%,平均年降水量1399毫米,年无霜期为250天左右。总体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西溪地区的气候,可以归纳为“雨热同季”,即在降水量大的时候,往往也是天气很热的时候,突显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雨热同季的气候,有利于叶茎类作物和瓜果的生长。同时,西溪地区是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区,适合南北多种不同作物的种植,在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调节下,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各种动物繁衍兴旺。

(二) 土壤肥沃

西溪地处杭嘉湖平原和浙西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地丘陵区,属天目山余脉;西部为堆积平原,地势低平、塘漾棋布,是著名的杭嘉湖水网平原。原生的西溪湿地由东苕溪及其支流和众多的牛轭湖、泥沼湖、沼泽林构成,东汉陈浑于东苕溪筑堤塘后水源主要以上埠河水系为主。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介入,西溪湿地自唐宋开始渐渐由天然的原生湿地转化为次生湿地,面积也大大缩小。

西溪的土壤类型众多,分布复杂,性质特征各异,多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多宜利用。西溪的土壤主要是水稻土、红壤、红黄壤、潮土、岩性土等,水稻土、红壤占了90%以上。这些土壤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东南丘陵河谷以红壤和红黄壤为主,西部水网平原以水稻土为主。丰富的土壤资源,为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衍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泥炭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有机质成分很丰富,有良好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征,既是优良的天然有机肥料,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还可加工生产各种有机肥料、土壤改良剂、生长激素等,并在能源、化工、医疗、环保等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西溪的植物与动物

(一) 植被多样

西溪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因此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西溪的自然植被主要有6种类型,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和灌草。野生植物以竹类为主,如毛竹、苦竹、刚竹、丹竹等,树种有495种,分别属于77科。众多的植物种类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水杉;列为二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杏、华东黄杉、水松、鹅掌楸、杜仲、夏蜡梅、金钱松、福建柏;列为三级保护植物的有翠柏、凹叶厚朴、天竺桂、油杉、红豆杉、天目木姜子。另外,野生中草药有80多种,其中人工栽培的有22种。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西溪地区就开始种植柿树和桑树,进而形成了“柿基鱼塘”、“桑基鱼塘”的特色景观。在西溪一期综合保护工程中,有2802棵柿树被保留下来,其中树龄长的有600多年,短的也有70多年。西溪的柿子树种植广泛,种类繁多。目前,中国产出柿子有6个品种,西溪就有其中的3个品种:扁柿、火柿、方柿。火柿是比较早成熟的品种,也叫树头红、火珠,从树上摘下就可直接食用,吃起来口感松软,味道甘甜。方柿,形状大而方,摘下后,放进石灰水里“炝”过后,方能食用。

除了陆生植物外,西溪湿地的水生植物中,大约分布了7门不同的浮游植物: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绿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其中有5门39种分布在河道中,有5门30种分布在池塘中。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硅藻门、绿藻门等。

西溪湿地的植物群落主要有5种型组,分别是水生植被型组、沼泽植被型组、草甸植被型组、草原植被型组、灌丛植被型组。除此之外,还有农田杂草群落、栽培植被(农作物、林地、行道树),等等。西溪湿地种植历史悠久的植物有桑树、竹子、柳树、樟树、槐树等,比较有规模和特色的是芦苇、荻、柿树、梅。这些比较有特色的植物,也构成了西溪一些著名的自然景观,例如“荻芦散花”、“秋雪听芦”、“蒹葭泛月”,等等。

(二) 物种繁多

西溪湿地现存的动物资源包括陆生脊椎动物(鸟类、兽类、爬行类、两栖类)、水生生物(鱼类、浮游生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昆虫和土壤无脊椎动物等几大类。其中,西溪湿地大约分布有湿地鸟类、平原鸟类、山地鸟类、农田鸟类和城郊鸟类12目26科。另外,兽类有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等3目6科,还有两栖类1目3科,爬行类3目6科。

西溪地区动物资源相当可观。其中,饲养动物有家畜、家禽、家鱼、家蜂等4类,大概有170多个品种。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主要有杜鹃、黄鹂、画眉等鸟类32种,华南兔、豹猫、野猪等哺乳类23种,蝮蛇、大鲵、石蛙等两栖爬行类27种,泥鳅、黄鳝等鱼虾类23种,昆虫855种。在众多的生物资源中,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灵猫、大鲵、穿山甲和鹗等;列入省级保护动物的有蕲蛇、大杜鹃等。

西溪湿地丰富的鸟类、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资源,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教学科研价值。这些生长在西溪的动物资源,构成了西溪美景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结语】 这一节我们通过“西溪”的地貌、水文、土壤、气候、植物和动物,就基本上全面了解这片土地的自然地理了。由此我们知道“西溪”是一个有山有水、物种丰富的繁茂之地。西溪气候宜人、水土肥沃,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必然能孕育出深厚而灵动的人文地理,这将在下一节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