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
1.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Tansley(1935)认为生态系统是不仅包括生物,而且包括环境的全部物理因素的复合体。这说明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成分要概括为生物成分(生命系统)和非生物成分(环境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等四种基本成分。其中非生物成分为生物成分提供生命活动的场所及其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如果没有非生物成分形成的环境,生物成分将难以生存;如果仅有非生物成分,则不能形成生命系统。同样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也是由技术创新群落和技术创新环境组成,也可以划分为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1)生物成分
技术创新个体是指单个的技术创新主体,如单个的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它是技术创新活动最基本的单元。
技术创新种群是指技术创新系统中相同技术创新个体的集合,如系统内所有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构成一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种群。
技术创新群落是指不同技术创新种群的相对集中,是不同技术创新种群的集合。技术创新群落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技术创新群落中技术创新种群围绕某一特定要素而集中,这种特定的要素可能是技术或产品、可能是特定的创新资源、也可能是特定的创新环境。第二,技术创新群落中的创新种群之间、创新个体之间在创新活动、创新产出、创新功能上具有显著差异。第三,技术创新群落中的构成要素及结构决定了群落的性质,而群落又对个体具有制约作用。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技术创新群落构成了系统的生物成分。从广义上来看,它由企业、政府、高校及研究机构、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技术创新种群组成。其中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主要从事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主体主要是政府。但是作为相关支撑机构的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功能更接近外部环境的作用,在本书研究中,更倾向于将其归于创新环境。
①企业种群。企业是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企业包括供应商、竞争企业、用户和配套企业四种,他们之间通过产业价值链、竞争合作等方式实现互动。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创造者,也是技术创新的消费者。企业通过创新、生产和推广,才使得新技术得以发明和采用,创新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在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种群之间通常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展开各种合作,其关系见图3-1。
图3-1 企业种群构成
②高校及科研机构种群。高校及科研机构种群处于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上游,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它们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智力资源提供者和利益分享者,以技术创新的设计为己任,不断地为企业、社会提供创新成果。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是系统技术创新能力的直接反应。它们通过与企业种群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2)非生物成分
环境是影响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存在、发展和演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环境并不是系统外的所有事物,而是指与系统内创新活动有联系的事物。诸多创新环境要素的共同作用,可以促使创新活动顺利进行。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环境包括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及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其中创新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网络、资料、数据库、实验室等科研设施和基本条件;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专利、信息等;创新激励机制是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市场与服务等激励约束体系的统称,主要由政府与中介提供。
在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政府虽然不是技术创新的直接参与者,但它却是推动和协调系统内技术创新的关键。企业是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其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创新行为通常是由市场主导的,然而随着创新风险成本的不断增加,企业越来越难以承受创新风险和成本,从而对技术创新望而却步。在“外部效应”情况下,政府通常会介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引导企业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政府主要通过制定一些与创新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首先,在制度上保证企业技术创新能够有领导、有效率、有秩序地进行。其次,通过设立技术创新管理机构,明确技术创新的重要位置。再次,在产业政策上,对技术创新密集度较高的产业给予经费支持和优惠政策倾斜。最后,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创新者的利益,规范技术创新行为。
所有这些创新环境能够给创新群落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创新政策、创新市场、创新资源、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经济和创新服务等。这些外部环境构成了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①创新政策。创新政策是政府为了影响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普及而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技术创新活动的公共政策的总称。创新政策是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它作用于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对创新研发投入、创新过程推进、创新成果产出到市场需求的全过程起到激励、引导、保护、协调等方面的作用。政府主要通过创新专项资金政策、政府采购政策、财税政策、融资信用担保政策、引导性投资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对创新活动予以支持。
②创新市场。市场竞争能否对技术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将市场竞争的压力转化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市场需求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动力,企业以满足市场需求、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企业利润为目标。企业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可以保证创新产品的销售,获得高额的利润,从而使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的经费到创新研发中。市场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最重要的环境和实施条件,良好的市场环境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有序进行;反之,混乱的市场环境严重阻碍着技术创新活动的展开。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要想有序地进行创新活动,必须有合理的市场结构、适度的市场竞争和健康的市场秩序作为保证。
③创新资源。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资源环境是指系统得以持续创新的一切人才、资金、物质资源的储备情况和获取渠道,它是系统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创新资源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可利用性。多元化并畅通的融资渠道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与人力资源环境能够畅通地交换和互动,也是技术创新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物质资源是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最基本的要素。
④创新科技。创新科技环境对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起着支持和推动作用。科技资源是系统内创新主体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多样化,拓宽了创新的研究思路,提高了创新产品的成功率,也使得创新产品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标准化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新技术提供了保护,加强了技术壁垒,提高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
⑤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的创新主体在长期的技术创新发展中形成的创新价值观和创新行为准则。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要鼓励探索、容忍失败,消费者具有强烈的购买正版产品的意愿,这样的创新文化对系统的持续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⑥创新服务。目前创新服务环境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中心、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咨询机构等社会服务机构的作用上。创新服务环境主要为系统内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专业化的咨询和服务。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内创新服务环境效能的有效发挥,是系统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
2.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1)创新群落内部的关系
①企业与高校间的创新关系
企业是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最直接的创新主体,其技术创新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知识基础的人员的参与。在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高校是为企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的主要渠道。目前,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学业上的资助和支持,以加紧对人才的争夺;而高校也通过对企业的培训,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之中。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企业和高校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的流动。
企业和高校间主要通过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直接合作来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在具有学术优势的高校附近,常常能吸引大批与高校学术优势相关的企业进入。企业通过展开与高校学术优势相关的研究,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而大学的智力资源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此外,高校附近的科技园也吸引众多的相关企业向高校附近集聚。同时许多高校教师还自己创办公司,使得高校附近衍生出许多相关的高技术小公司。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创新合作或者由高等院校直接衍生出企业的形式,都推进了系统内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了技术创新在系统内的转化和扩散。
②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创新关系
企业是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首要任务的,技术研发仅仅是企业活动的一个环节,并非所有企业都会开展技术研发工作,企业是否会进行研发活动主要受研发收益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企业所进行的创新研发活动主要是为生产服务的技术改造,因此很难出现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而科研机构是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机构,它通常作为技术创新研发的供应机构来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成果,通过企业将其商业化。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通过创新成果的转让和交流,能够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而二者之间的合作要求技术交易市场的完善与稳定。在技术交易市场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直接购买本企业所需的成熟技术,规避了研发失败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成本;科研机构则省略了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营销等过程,加速了创新成果商业化的进程,可以将精力完全投入到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中。在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通过形成技术联盟,可以共同面对市场和技术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③高校与科研机构间的创新关系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创新关系体现在人才和技术的交流,二者通过创新合作使得高校的创新人才流向科研机构,而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也向高校流动。高校和科研机构间的创新合作主要表现在双方共同进行某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在这个创新合作过程中,高校的基础理论优势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开发优势都得到了合理的整合。高校和科研机构间还会进行创新成果的转让,技术、知识、信息的交流。总之,高校和科研机构间的创新关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
(2)创新环境与创新群落间的关系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环境与创新群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系统内创新主体的行为促进了创新环境的形成。创新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推进的。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等为系统提供了物质、人力、知识、技术等资源,形成了系统的创新资源环境。系统的创新市场环境与企业的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状况密切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水平决定了系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科技环境。中介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形成了系统的创新服务环境。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创新主体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影响着系统的创新文化环境。
(3)政府与创新群落间的关系
①政府与企业间的创新关系
政府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加速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地方性金融政策,对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的企业进行补贴、税收优惠,以及风险投资上的倾斜,加速创新在系统内的进行。政府还通过对系统内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进行投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对系统内的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维持系统内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企业对政府的创新政策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企业的重大创新通常是政府开始对该创新方向提供政策支持的契机;另一方面,在创新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企业的反馈也为创新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②政府与高校间的创新关系
政府与高校间具有较强的创新关系,政府通过对重点高校,或高校的重点专业和学科进行财政投入的倾斜,推进高校的技术创新活动。政府还在申请科研项目方面对高校予以侧重,鼓励高校开展学术研究创新。此外,政府还通过直接投入对一些具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校,在学校扩建和社会化办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而高等院校也为政府提供了创新人才,通过承担政府的科研项目,满足了政府在某些领域创新方向的需求。
③政府与科研机构间的创新关系
政府与科研机构之间也具有密切的创新关系,政府通过对科研机构具有产业比较优势的技术创新进行财政投入的倾斜,鼓励科研机构进行创新。政府还经常与国家重点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和开发合作,借助科研机构雄厚的科研实力,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性问题。与对待高等院校相似,政府对有创新能力和潜力的科研机构在建立分支机构、扩大规模方面提供优惠的基础设施服务和社区服务。
(4)金融、中介机构与创新群落的关系
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是系统中技术创新的辅助机构。金融机构包括一些创新基金、风险投资机构、商业银行及证券市场等,它们提供的资金直接影响到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增值过程。中介机构则起着催化剂和黏合剂的作用。中介机构包括咨询公司、培训中心、信息中心、科技孵化机构、技术评估与交易机构等,其职能是催化、裂变、促进、服务创新成果的转化。
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辅助机构通过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生产种群展开互动和合作,参与系统内创新资源的投入与流动,进而推进技术创新产品的转让、流通和交易,辅助技术创新个体间进行创新合作。金融机构以资金的形式支持产学研创新网络进行技术创新,而中介机构则推进创新产品的商业化,促进了技术创新在系统内的扩散和转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个体的创新活动和创新产出又为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辅助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见图3-2)。
图3-2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