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我在高校从事经济学研究与教育十余年,这些年的经历告诉我,对许多人来说,经济学仿佛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指的是一提起经济学,大家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毕竟经济生活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学不正是研究经济的吗?所以,我也会在不少场合遇到义飞的朋友经常问他的那些问题,比如:经济形势会怎么样?股市前景怎么样?对房价走势怎么看?这三类问题应该代表了大多数人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当然,我不能否认这些是经济学研究领域里的重要问题,也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我还想说的是,经济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在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上的长足进步之后,研究范式与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其实是比较陌生的。
当大家打开这本《脑洞经济学》,可能首先会合理怀疑本书中罗列的这些主题是否真的是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怎么经济学家现在都开始研究这么些柴米油盐的小事了呢?是否是单身狗、怎么教育孩子、如何讲价、努力能否成功,这些事情和经济学有什么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对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大家有兴趣翻一翻现在主流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就会发现,经济学家们给经济学的定位是“决策科学”。更确切地说,经济学是研究市场参与者、家庭或是企业如何做选择的科学。而且,现在经济学研究的选择问题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就个人的选择来说,诸如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小孩、要不要工作、要不要买车、要不要买房;就企业来说,要不要解聘某人、要不要搞创新、要不要涨价、要不要投资… …都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这样的定义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为什么经济学要研究这些具体的决策问题?这和我们一般所关心的经济问题有什么联系?
说来话长。我在这里长话短说,经济学家之所以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是因为他们相信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波动,正是这些微观个体选择的总和所导致的。所以也可以这么说,研究经济问题,本质上就是研究这些决策主体的选择问题。见微知著,这才是当代经济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市场的波动,价格的涨跌,都是由千千万万的市场参与者在市场机制下互相作用的结果,比如说当大家都决定卖房的时候,房价就真的跌了。而这种市场机制,亚当·斯密称之为“看不见的手”。随着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经济学家们便开始一步一步想办法打开市场机制这个黑盒子,研究具体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市场参与者的何种选择,并逐渐开始建立对经济现象更深刻的认识。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对现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经济学家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经济学研究与我们的关系,实际上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紧密。经济学家们现在正试图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解构我们日常的选择过程,并从中得到对市场运行机理的深刻认知。而这种对日常现象的经济学解释,也正是经济学赖以发展壮大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义飞的这本书妙趣横生,涉猎广泛,充分利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发掘隐藏在我们日常决策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相信这本书会引领读者进入经济学的殿堂,一窥它的奥妙与精彩。
(李涵,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