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导论
为什么要做研究?这个问题从笔者攻读博士学位起,就萦绕于心。半个世纪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回答了此问题。他说,教师劳动本质上,按照内部逻辑来说,无法离开科研因素;应该充满理论之光,充当概括新思想、新理论的源泉;只有当教育理论在成千上万的教师的经验和创造性劳动中得以运用、丰富和完善时,教育理论才能获得发展,教师的生活也才有幸福可言。实际上,生活不在于富足与否,而在于越过越“好”,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和促进,让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越发凸显和沉淀,为存在提供坚实的根基。因而,每位教育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和消费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和建设者。这种身份的定位和转换,既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处于中国基础教育一线,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常与日常、真实的教育人和事打交道,什么问题最值得关注?从所在学校近几十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当中,可否反思与获得什么是高效并值得推广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做法,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为此,笔者将从自身经历、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入手,挖掘研究兴趣点与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