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类别报告
第三章 2016年度浙江省银行业发展报告
一、2016年度浙江省银行业运行总体状况
(一)业务整体稳健增长,结构分化调整
2016年,浙江银行业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截至2016年12月末浙江银行业资产总额1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1%;负债总额1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8%,较2015年增速分别下降了1.05百分点和1.28百分点。
(二)存款增速稳定,活期化趋势持续
截至2016年12月末,浙江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9.9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229亿元,同比多增524亿元;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22%,增速略高于上年0.05百分点。从趋势上看,存款增速自2015年以来呈稳定回升态势。从结构上看,同业负债增长势头放缓,导致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向一般性存款转移。存款活期化特征持续。浙江银行业住户存款中,活期存款余额1.6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45亿元,同比增长18.97%;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2.2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23亿元,同比增长6.35%。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余额1.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391亿元,同比增长20.67%;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2.1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848亿元,同比增长3.92%(见图3-1)。
图3-1 2015—2016年浙江银行业活期存款占比、定期存款占比变化情况
存款分机构看,主要类型银行机构中,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存款同比分别增长11.81%、-1.29%、15.78%、13.95%和11.46%。省内分区域看,2016年存款增长较快的地区分别是湖州、嘉兴、台州,同比分别增长14.98%、14.96%和12.09%;存款增长相对较慢的地区是绍兴、宁波、舟山,同比分别增长7%、5.03%和6.97%(见表3-1)。
表3-1 2016年主要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情况
(三)贷款稳中有升,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上升
截至2016年12月末,浙江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8.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338亿元,同比多增381亿元;同比增速7%,延续2016年下半年以来总体上升态势,比上年同期(7.1%)略低0.1百分点。从期限看,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上升。12月末,浙江银行业中长期贷款3.7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071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比46%,保持稳定上升态势。其中,住户中长期贷款余额1.6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418亿元,占2016年以来全部新增中长期贷款的82.8%,是2016年中长期贷款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见图3-2)。
图3-2 2013—2016年浙江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变化趋势
从结构上看,全省住户贷款余额2.7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303亿元,同比多增1548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3%,主要受个人按揭贷款较快增长拉动。全省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5.3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91亿元,同比少增1250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9%,大幅低于住户贷款增速,主要受企业信贷需求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影响。
从区域看,杭嘉湖地区贷款增速相对较快。2016年12月末,杭州(12.2%)、湖州(8.8%)、嘉兴(7.5%)三地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贷款增长相对较快。金华贷款同比增速仅0.9%,低于1%,与最高的杭州相差11.3百分点。
从银行类别看,在主要类型银行机构中,规模较小的银行机构增速较快。2016年贷款增长较快的是民营银行、邮储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同比分别增长299.4%、26.5%、12%和10.5%;增长较慢的是国有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同比分别增长0.06%和7.80%(见表3-2)。
表3-2 2016年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增长情况
从企业类型看,2016年12月末,大、中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0956亿元和19141亿元,占比分别为13.4%、23.4%;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0045亿元和2171亿元,占比分别为24.5%、2.7%。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208亿元,同比增长5.9%。
(四)不良贷款5年来首次年度“双降”
截至2016年年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1777亿元,同比减少191亿元,不良贷款率2.17%,同比下降0.19百分点,5年来全省不良贷款首次实现“双降”,扭转了持续攀升态势,迎来了风险防控拐点。
从地区看,大部分地、市不良率降至3%以下。12月末,各地市不良率均出现环比回落。其中,金华(3.01%)不良率比年初上升0.32百分点,为全省不良率最高地区。温州(2.69%)不良率比年初下降1.12百分点,较年初下降最多。除金华外,其余地市不良率均降至3%以下。
从企业类型看,中小型企业贷款中不良贷款额仍明显高于大型和微型企业贷款。“两头小、中间大”的企业风险格局未变,但有收窄趋势,中小型企业不良率较年初下降,而大型和微型企业不良率较年初上升。
(五)银行业服务实体成效显著,金融资源保障有力
一是保障重点战略落地。银行业机构综合运用银团贷款、PPP项目融资、专项建设基金等模式,全力支持重点项目融资。目前全省1700多个重点项目融资超2500亿元。二是支持传统产业升级。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技改项目的支持,推进并购金融,助推优质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三是帮扶困难企业脱困。持续深化困难企业“五位一体”帮扶机制,全省银行业在推进困难企业分类帮扶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工作,也积累许多积极有益的实践经验。据调查,目前已对700多家企业组建债委会,共对6533家困难企业开展帮扶,涉及贷款2407亿元,其中1535家企业初见成效。
(六)银行业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多个领域全国领先
一是小微金融全国领先。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营销、风控、管理新模式,打造小微金融升级版。深化“银税互动”,被国务院作为第三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予以表扬。深化还款方式创新。在全国率先实施“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小微转贷款试点。二是“三农”金融走在前列。深化村村通工程,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超过95%。探索试点“农村产业链金融”“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村级互助担保组织合作”等新模式,深化“两权”抵质押贷款试点。配合银监会联合林业部专门在丽水召开林权抵押贷款现场会,支持义乌、德清获得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试点。三是绿色金融形成“浙江模式”。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在全国探索制定首个地方性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建立首家地方性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构建首套地方性绿色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和绿色银行评价体系等。绿色信贷增速保持在10%以上,约占全国绿色信贷的6.5%,居全国前列。四是打造“四专”科技金融。建立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模式、产品和技术。截至2016年10月末,支持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达5498亿元。五是地方法人机构不断增多。在2015年增设5家机构基础上,批准浙江稠州金融租赁公司开业,浙银金融租赁公司获批筹建,温州光大金瓯资产管理公司获准展业。目前全省银行业法人机构总数已达194家。六是机构改革速度加快。农商行改制进展顺利,支持浙商银行、杭州银行成功上市,瑞丰农商行启动上市进程,稠州银行引入战投,绍兴银行等城商行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七是区域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大力支持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推动金融总部向钱塘江金融港湾集聚(已有机构总部和分行50余家),积极支持舟山自贸区、温州金改、台州小微金改、丽水农村金改等区域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