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发展适宜性园本课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爱的教育”发展适宜性园本课程的目标

清波幼儿园一直秉承着“让爱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办园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内在生命力。成长是孩子依据自身生命特性,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身的过程。“爱”是人类生命中最为美好的一种品质,也是构建幸福生活的基础条件。“让爱伴随孩子一生成长”,就是要用“爱的教育”唤醒孩子爱的本能,提升他们爱的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幸福打下良好基础。清波幼儿园将携手家庭与社会,努力为儿童营造一个能够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的真实环境,支持每个孩子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主动建构充满爱的人生观、世界观,并最终获得爱的能力。

“爱的教育”发展适宜性课程在办园理念的指导下,以幼儿“爱的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为核心目标,以爱的活动为载体,以绘本剧活动、“爱的教育”基地活动、主题活动、节假日活动为主要实施形式,支持幼儿爱的能力的发展,培养“悦纳、友善、关怀”的有爱儿童,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清波幼儿园的经验,有力推动了地区的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一)“爱的教育”发展适宜性园本课程的核心素养及课程目标

清波幼儿园在“让爱伴随孩子一生成长”办园理念的指导下,着重培养幼儿爱的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清波幼儿园着重培养幼儿三种爱的核心素养,即悦纳、友善、关怀。希望通过园本课程的实施,让清波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悦纳自己、尊重他人、关怀环境,同时这三种核心素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有不同的发展要求。

1.悦纳

悦纳就词性而言是一个动词。悦是喜悦、高兴的意思;纳是接纳、接受、承认的意思。因此,悦纳就是高兴地接纳、接受东西或人。“悦纳”这个词通常与“悦纳自己”联系在一起,在“爱的教育”园本课程中“悦纳”这一核心素养,就是让幼儿喜欢自己、认同自己,培养自信心,这一核心素养更多指向的是幼儿自身。从儿童心理的角度而言,悦纳是一种自尊、自信,能够悦纳自己就能树立良好的自尊、自信,也就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幼儿一旦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就能勇敢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即使在探索的过程中面临困难,也能继续前进,同时也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只有首先学会悦纳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才能关怀环境、爱护自然,因此,悦纳是尊重和关怀的基础和保障。小班幼儿着重培养悦纳的核心素养。

对于小班幼儿,我们希望通过园本课程的实施,让幼儿喜欢自己的相貌,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并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通过一年的有意培养,大部分的小班幼儿都能达到悦纳自己的基础水平,即在自己的相貌、好的行为、活动成果等外在表现形式的刺激下,能积极地悦纳自己,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同时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和小任务。

对于中班幼儿,我们希望通过园本课程的实施,让幼儿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知道自己的一些优点和长处,并对此感到满意,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敢于尝试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在小班的基础上,中班幼儿的悦纳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能在外在表现形式的刺激下悦纳自己,还能根据自己内心的思维活动支配外显的行为方式;也能从更深层次剖析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逐渐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更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挑战有难度的活动和任务,即使任务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幼儿悦纳自己的程度,仍会勇敢地接受挑战。

对于大班幼儿,我们希望通过园本课程的实施,让幼儿能主动地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较之小班和中班的幼儿,大班幼儿的悦纳水平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形成了较为稳定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根据自己的内在想法支配和调整外在的活动,能积极参与到游戏组织的过程中,并能坚定自己的立场和想法。

2.友善

简体“爱”字下部为“友”,本身含有友爱之义。在《说文解字》中,友字从二又,表示两人相互佑助之意。“善”古文字形为“譱”,从言、从羊,与美字同义。善的基本义是吉祥、美好。现代人从字面上把友善解释为友好善良。“友善”实际上是“内善而外友”,即内心存善意而外显友好的一种人格状态。我们认为友善是处理与他人关系的核心品质。一个心存善念的孩子人品不会差。待人友善的孩子更能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体贴他人、信任他人、帮助他人、宽容他人。友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要求之一。

小班幼儿由于第一次正式离开家庭的怀抱,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因此在刚入园时容易产生一定的分离焦虑和适应问题。因此,对于小班幼儿,我们希望通过教师的悉心呵护和园本课程的实施,让幼儿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并喜欢上幼儿园。简而言之,希望小班幼儿能更好、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能与教师、家长、同伴初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中班幼儿,我们希望通过园本课程的实施,让幼儿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共同分享;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相比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不仅要和家长、教师、同伴发生交往行为,还要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交流,有意见和想法时,愿意与长辈、同伴交流和协商,要初步懂得分享和接受同伴不同的意见。

对于大班幼儿,友善这一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更高。在小班和中班发展的基础上,要学会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并且有自己固定的、亲密的同伴,能与自己亲近的同伴一起活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能接受他人的想法,即使与自己想法不同也能开展合作。

3.关怀

关怀在汉语中解释为关心,在英语中将译为关怀的caring解释为: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即在精神上有某种责任感,对某事或某人抱有担心和牵挂感。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解释关怀意味着对某事或某人负责,保护其利益,促进其发展。关怀一般通过行为表达,表现为在具体情境中做出的旨在增进福祉,有益于发展的行为。关怀这一核心品质主要体现在以爱的方式对待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的层面上。从小培育幼儿关爱自然,关怀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人类生活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之中,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

对小班的幼儿,我们希望通过园本课程的实施,让幼儿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的名称;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个道理,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在成人提醒下,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由于小班幼儿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我们只希望幼儿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的名字,能与父母亲近,能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建立初步的归属感,也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个道理。

对于中班的幼儿,我们希望通过园本课程的实施,让幼儿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能基本遵守规则,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他人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资源。较之小班的幼儿,中班的幼儿对自己所在社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也初步培养了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为。

对于大班幼儿,我们希望通过园本课程的实施,让幼儿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愿意为集体做事,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爱惜物品,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大班幼儿关怀的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不仅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也能初步了解国家的概念,明白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愿意融入到班集体中,并能爱护身边的环境。

悦纳、友善、关怀这三种核心素养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悦纳主要指向的是幼儿自身,尊重主要指向的是人际交往,关怀主要指向的是社区和自然。幼儿只有欣然悦纳自己,才能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养成关怀环境、珍惜资源的优良品德。同时,这三个核心素养也体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相关发展目标。《指南》中指出:幼儿在社会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人际交往中的发展目标主要有:愿意与他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社会适应中的发展目标有: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爱的教育”发展适宜性园本课程在《指南》的指导下,着重培养幼儿爱的感受和能力,重点培养幼儿悦纳、友善、关怀的核心素养,让幼儿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见表1.2)。

表1.2 “爱的教育”发展适宜性园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二)“爱的教育”发展适宜性园本课程的内容目标

在悦纳、友善、关怀这三种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引申出“爱的教育”发展适宜性园本课程的四大板块,即我爱我家,体现的是亲情教育;我爱幼儿园,体现的是友情教育和师生情教育;我爱社区,体现的是邻里之情的教育;我爱自然,体现的是大地之情教育。这四大板块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发展要求,也是核心素养的细化目标和可操作化指示,为园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具体内容见表1.3。

表1.3 “爱的教育”发展适宜性园本课程的幼儿年段发展目标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