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物流区域发展对腹地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3 国内保税物流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关于保税区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对我国保税物流区域发展的实践、理论与政策的不断深入与完善,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集中如下:

(1)关于保税物流体系与功能的研究

于晓军、赵绍全(2008)将保税物流概念基本定义为保税状态下的进出口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内与区外、各区域之间的流通,不含加工贸易生产链上物流和口岸通关物流于晓军,赵绍全.保税物流发展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2008(33):108.。赵光华(2007)指出,保税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种新形态,是国际物流发展的一种新型物流管理方式赵光华.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综述[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3):58-61.。郭成(2006)提出,我国形成以保税港区为龙头,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A、B型)为枢纽,以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点的三个层次、多种类型的保税物流网络体系郭成.试析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及趋势[J].港口经济,2006(4):54-56.

(2)关于保税物流区域发展经济效应的研究

Carikci, Emin(1989)提出自由贸易港区的经济贡献包括出口和吸引外资的直接效应和由产业关联和技术外溢产生的间接效应Carikci, Emin.A Critical Survey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UNCTAD's Analysis Framework,1989:46-47.。刘秉镰、章彰(1997)分析了区港合一对腹地省份及城市经济发展的五大效应刘秉镰,章彰.港口与保税区一体化的经济效益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1997(3):32-37.。汤竹庭、王政武、巫文强(2001)指出保税物流具有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等三大经济作用汤竹庭,王政武,巫文强.广西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 (4):1-6.。于晓军、赵绍全(2008)指出保税物流有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能力、促进企业集聚、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等作用于晓军,赵绍全.保税物流发展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2008(33):108.。王任祥、邵万清(2010)认为保税物流能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王任祥,邵万清.保税港区建设与发展探索——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建设与发展专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158-170.

(3)关于影响保税物流区域发展主要因素的研究

陈双喜(2005)、张建兵(2006)、王元忠(2007)和熊芬(2008)等分别用层次分析法对港口、保税港区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保税物流园区物流能力、影响中国保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等进行研究。许继琴、翟因芳(2012)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保税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选取了优惠政策、通关效率、物流发展水平、物流需求等4个一级因素和13个二级因素许继琴,翟因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保税物流发展影响因素评价[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6):90-95.,得出各因素对保税物流发展影响的大小。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主要利用层次分析法(AP H)把所研究问题进行层次和要素的分解,并在各要素间进行计算和比较,得到不同要素与备选方案的权重。该方法在多指标的权重确定时具有较高可靠性和代表性,但当评价因素较多时,难以通过归一性检查。

(4)关于保税物流区域发展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

刘群辉、刘恩专(2008)选取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保税港区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综合经济因素、对外开放因素、企业发展因素、科技创新因素及政府管理水平等5个一级因素,共选取了28个相关指标,定量评价3个保税港区绩效,并得出保税港区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增长极”作用刘群辉,刘恩专.中国保税港区发展及其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8(11):203-206.。奚翠平(2010)建立了保税物流园区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研究奚翠平.保税物流园区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17-34.。以上研究为我们考察保税物流区域和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统计指标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借鉴。

由于我国保税物流区域发展才二十多年,全国保税物流区域的发展并不平衡,在地方经济中的定位也有区别。我国海关、统计部门及各省市还没有建立起口径统一的保税物流的统计指标体系,需要研究构建我国保税物流区域自身发展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绩效评级指标体系,引导各保税物流区域提质增效。

(5)关于保税物流区域对腹地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方法

学者们采用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面板数据等,对某类保税物流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经济绩效进行实证研究。

近年来,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某类或某个保税物流区域对腹地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多。李莉(2003)、王俊(2004)以货物周转量和GDP为指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物流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关系。杨志梁等(2009)、赵立波(2012)、刘鹏(2012)、俞雅乖(2012)、陈昱晨等(2013)、胡燕京、郭瑞佳等(2014)运用回归模型、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保税港区的进出口总额、货物吞吐量对区域GDP增长具有长期影响效应胡燕京,郭瑞佳.保税港区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例[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4(1):50-53.

刘恩专(2008)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等实证分析天津保税港区在带动区域的产业、贸易和物流、资本形成、就业和收入等方面的绩效,实证了保税区的最大贡献在于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刘恩专.天津港保税区区域经济发展效应的分析评价[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1999 (2):16-23.。窦萍(2006)、陈蓉(200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评价外高桥保税区的运行绩效,分析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因子分析法将一些关系比较复杂的变量分类,将相关性高的变量分为同一类,这样,就将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来解释研究对象。顾六宝等(2010)运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我国保税区运行效率统计评价模型并对不同保税区进行了综合评价。该种方法将一组相关变量线性转换成不相关的新变量,在保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得出主要和次要变量,从而得出每个变量的影响程度顾六宝,刘渊渊.我国保税区运行效率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S2):363-369.。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繁杂,计算结果依赖于较大的样本量规模,局限性大。

巫汝春(2008)、吴小勇(2008)等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影响港口物流能力的因素、确定因素量化指标;赵永勃(2012)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选取保税区的进出口总额、货运总量2个指标,确定一个最优参考序列与各样本序列进行关联度比较,测度大连保税区的外贸、物流功能对腹地经济总量拉动作用大于对腹地经济结构优化的拉动作用赵永勃.自由贸易区的布局及空间效应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23-45.。该种分析方法简便,但结果并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Wilson(1967)应用引力模型实证了贸易便利化与区域贸易流量的关系A.G.Wilson.A Statistical Theory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s[J].Trans Portation Research ,1967(1):253-269.。周君(2006)通过建立物流模型,结合边际、弹性分析法实证区域物流单位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周君.区域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4):109-112.。况伟大(2009)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开发区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况伟大.开发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09(10):71-76.。田雅娟、甄力(2013)基于面板数据,采用混合估计模型对物流视角下保税区拉动腹地经济发展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保税区的物流发展对腹地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田雅娟,甄力.物流视角下保税区拉动腹地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3(2):29-30.。戴志敏、郭露和何宜庆(2013)应用计量经济改进模型实证物流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扩散和辐射效应戴志敏,郭露,何宜庆.中部地区物流产业集聚及演进分析[J].经济经纬,2013(6):83-88.

(6)关于保税物流区域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学者们对保税物流区域的研究逐步集中到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及其功能上。成思危(2003)认为,具备条件的保税区实行区港一体,逐步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主张突出国际物流服务功能以增强国际竞争力,目标模式为:境内关外,物流主导,区港协调,统一领导成思危.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的改革和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7,75-121,151-267.。邢康弟(2004)、奚翠平(2010)等对入世后保税物流区域经济转型、港区规划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王盛、徐优丽(2009)对航空保税物流产业发展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王盛,徐优丽.我国航空保税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2009(23):120-122.

二是关于保税物流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罗丙志(2001)提出管理部门不明确,无统一、权威的管理机构,无全国统一的管理条例罗丙志.对我国保税区政府管理的一些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01(2):2-6.。张凤清(2003)分析了管理机构设置、海关管理、税收管理等问题,提出尽快完善宏观管理体制张凤清.完善我国保税区政策管理模式的若干思考[J].特区经济,2003 (5):27-30.。李友华(2006)认为保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目标模式选择和管理体制设计两大难题,在执行保税仓储和出口加工的功能时,应适当调整管理体制李友华.我国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分析——兼及我国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比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6-66.。江育春(2008)指出我国保税物流发展主要存在法律法规不规范、政策不配套、功能单一、分布不均衡、资源优势不明显等问题江育春.基于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保税物流体系的整合与创新[J],物流科技,2008(4):63-65.。吴金椿(2008)指出珠三角保税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高端物流企业少、替代货物复进口效果不明显、园区分布不均、物流业务需求量未达规模、区内外物流网络缺乏衔接、物流信息化发展滞后、监管制度滞后吴金椿.珠三角保税物流发展策略探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9-63.。庄谨(2015)提出浙江保税物流区域主要问题: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便捷通关优势趋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区域管理分散缺乏协调;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同质化竞争加剧,不利于产业延伸和集聚庄谨.浙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发展研究[J].浙江经济,2015(6):36-39.。综上所述,保税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空间分布不均;法律法规不规范,政策不配套;海关监管模式落后,集成服务分散,通关效率低,物流成本偏高;以传统业务为主,第三方物流发育不成熟;物流信息化平台发展滞后;不同区域联动发展优势未发挥,等等。

三是学者们对我国保税物流区域规划发展提出的建议。江育春(2008)提出加强法规与长效机制建设;整合资源集约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江育春.基于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保税物流体系的整合与创新[J],物流科技,2008(4):63-65.。何志峰(2006)提出了保税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体系构架。吴金椿(2008)则重点建议物流企业合理定位周边区域,建立多式联运为核心的保税物流体系和共享型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等吴金椿.珠三角保税物流发展策略探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9-63.。赵子渌、韦卫华(2009)对我国保税制度、保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发展趋势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马一可(2010)研究了我国保税体系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创新发展保税体系以发挥保税区域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的政策建议。傅佳(2011)提出完善多层次的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和保税物流网络傅佳.我国海关保税物流现状研究[J].现代商业,2011(12):8-10.。应妙红(2014)、庄谨(2015)从浙江省域层面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发展提出统筹规划,系统整合管理体制、区域空间、优化政策功能和优化产业布局,提出构筑高层次对外开放平台,推进保税物流区域的整体效能与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庄谨.浙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发展研究[J].浙江经济,2015(6):36-39。。可见,学者们对保税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探讨,主要集中在改革监管体制、提高海关监管效率、整合保税区域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内企业竞争力、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们对保税物流区域的功能、影响保税物流发展的因素、单个类别保税物流区域的经济效应评价、保税物流体系框架、保税物流区域发展的问题与整合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国保税物流区域的功能、建设保税物流网络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贸易三大主体功能运作的角度构建发展水平的关键测度指标很少;定量分析省、市级区域的保税物流区域群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文献几乎没有。加上我国海关、商务部、保税物流区域及各省市对有关保税物流的评价指标口径不一、统计不健全,已有研究采用数据多停留在“十一五”时期或之前,不能反映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保税物流区域关税优势弱化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因此,系统研究一个省(市)域范围保税物流区域群发展对母城及腹地经济增长的作用,探讨如何构筑保税物流高层次开放平台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研究,还十分罕见。因此,以区域增长极理论为指导,遵循国际物流发展规律的本研究,对省(市)域范围的保税物流区域经济增长极研究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