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13年在行政村部署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省委将农村文化礼堂工作作为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评估项目之一。省政府连续四年将这项工作列入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16年12月底,全省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527个(每年确立建设目标1000个,年年超额完成任务)。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群众的民心工程,已成为浙江省农村工作和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一大品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项目很有特色,是推进标准化、均等化的有益尝试”。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作为典型经验被介绍。
一、主要做法
这是一项“走在前列”的创新性工作,主要突出“四个抓”。
1.抓建设标准,做到建一个成一个。我们连续四年组织编写《文化礼堂操作手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标准,作出规范。各地结合实际,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多种形式加以推进。在硬件方面:有一定规模的礼堂和讲堂,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建有完备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广播室、“春泥计划”活动室、群众体育活动设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等文体场所。在展示展览方面:通过展览墙、室、馆等不同展陈形态,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时事政策等内容。同时,每个县(市、区)每年确定三个样板村进行重点打造,示范带动。
2.抓内容建设,聚焦于精神家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进农村文化礼堂。组织开展有一首村歌、有一则村训或村规、有一个“善行义举”榜(栏)、每年办一台“村晚”等“七个一”活动。全面实施农村文化礼堂“星期日活动”,促进村民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参与习惯。组织举办全省“村歌”创作演唱大赛,组织“农村文化礼堂之歌”创作活动,唱响乡村好声音。组织开展各类礼仪活动,发挥礼仪的规制导向作用。建立全省文化服务大菜单,组织“文化走亲”,开展“文化惠民、书香礼堂”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礼堂内容。
3.抓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先后组建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指导员、管理员、志愿者三支队伍,目前,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有指导员1741人、管理员6000多人、志愿者4805人。重视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组建各种业余排舞队、腰鼓队、合唱团等,动员和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有一定专长的人员投身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我们先后面向基层组织举办了40多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专题培训班,并引导各地建立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推动长效机制建设。
4.抓工作保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全省各级都建立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纳入文明县(市、区)、文明村镇、文化先进县(市、区)、文化强镇、文化示范村创建等相关评价体系,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2013年省财政安排6000万元,2014年、2015年每年安排8000万元,2016年安排1亿元,通过奖励补助的形式,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进行扶持。发挥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主导作用,将符合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的农村发展专项资金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倾斜。省国土资源厅制订出台《关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用地保障的若干意见》。省农办(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和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评价的重要内容。省建设厅组织制订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指导标准,举办了农村文化礼堂建筑设计大赛,推出一批优秀方案供各地选择。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扎实推进广播室、农家书屋建设,提升服务功能。省文物局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村历史文化遗存、文物的挖掘保护。推动各地加强安全监管,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发挥县和乡镇主导作用,突出各行政村的建设主体地位,做到“文化礼堂农民建,建好礼堂为农民”。
二、绩效评价
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基层普遍反映,自从建了农村文化礼堂后,农村赌博打架的少了,办“红白喜事”可以不出村了,农民自娱自乐有场所了。通过运用农村文化礼堂广泛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重大会议精神的宣讲,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丰富和充实了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培训,提高了村民素质。农民群众在农村文化礼堂里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宿。
弘扬了乡风文明。通过组织开展“最美浙江人”“道德模范”“好邻里”“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和乡风评议等活动,在“展示展览”中设立“道德榜”“寿星榜”等,营造了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举行经常性的道德宣讲活动,充分宣传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先进事迹,让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弘扬了社会文明风尚,促进了农村和谐。如庆元县、仙居县等地推动各村文化礼堂成立慈善基金和义工服务组织,定期开展慈孝讲堂、为老人集体过生日、评比慈孝之星等各类活动。
增强了村民归属感。通过整理展示村庄历史沿革、姓氏迁徙,挖掘展示村庄健康向上的历史传说、先贤故事和红色传统,展示不同历史时期村庄的变化和重大活动,展示村庄各姓氏积极健康的家训、族训、家谱、族谱,以及与村庄有关的诗文等,形成了属于这个村子、这些村民的独特的集体记忆。通过广泛开展“我们的传统”“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等主题活动,有效提升了村民对农村文化礼堂的认同度,使村民感受到了一种“家”的味道。如永嘉、江山等地结合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加强古民居、旧祠堂的科学改造和合理利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一个亮点就是把礼仪活动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以“堂”为“形”,以“礼”为“魂”,当前全省农村知礼仪、重礼节的氛围日益浓厚。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开蒙礼、成人礼、敬老礼、新婚礼、新兵入伍壮行礼、村干部集体就职礼等礼仪活动,使传统礼仪在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不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同时,通过建设民俗陈列馆,开展“美丽‘非遗’进礼堂”,组织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很好地展示了“非遗”的多彩和魅力。通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了一批历史文化建筑,挖掘了一批乡土文化人才。
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乡村干部通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活动,不仅“走近”群众,而且“走进”了群众,提高了治理能力。通过广泛开展宣讲服务、教育培训和各项寓教于乐的活动,积极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精神文明、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使文化礼堂成为新时期的农村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教育教化功能,培育好家风、好村风,制订村规民约,创新了乡村治理模式,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如温州、台州、丽水等地通过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吸引群众参与各项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非法宗教、宗族势力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