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4年,浙江省成为全国先行开展高考招生试点改革的省份之一。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周密布局、科学实施,2017年新高考招生改革实现了平稳落地。浙江省新高考改革包括取消文理分科、“7选3”自由选科、两次考试设计、取消批次、专业平行志愿等,既改变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积弊,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学其所长,考其所好”,而且提高了专业匹配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改革理念。与此同时,新高考改革扩大了招生自主权,对于高校专业调整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激活作用。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在志愿填报时,考生和家长们普遍会遇到一个十分纠结的问题:是选学校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当专业和学校不能两全其美时,到底该侧重哪个?笔者作为多年从事高校招生和研究的管理者、研究者,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兼顾五个核心维度——成绩、院校、专业、就业、地域,在这五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家庭资源、经济条件、未来就业等因素来最终确定志愿方案。
一、挑大学
高考志愿对考生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有着重要影响,也是考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热点。读大学,既是知识的学习,也是对自身素养的提升以及各方面能力的锻炼。选择院校是考生填报志愿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选择什么样的高校,其实就是选择与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到哪里去学习。考生在选择院校时,一是要看大学的办学层次、办学实力;二是要看大学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底蕴等。更多高校的情况与介绍,详见“第三章:挑大学”。
1.关注高校的分类和排名
2017年,教育部公布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这些高校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
按办学层次划分,可分为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等。
按办学特色划分,可分为综合类、理工类、财经类、师范类、语言类、政法类、民族类、农林类、医药类、艺术类、体育类、军事类等。
按隶属关系划分,可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他部门所属高校、省(区、市)所属高校以及行业所属高校等。
按办学水平划分,可分为“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大学等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和一般大学。
按办学体制划分,可分为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和新体制独立学院。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面对全国2000多所高校,考生会有所困惑:到底哪所大学适合自己?对于不知如何选择知名大学的考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查看各类大学排行榜单。大学排行榜单是世界各国针对各类高等教育院校的排名,但各类榜单排名各不相同,考生需要对各种排名的侧重点加以了解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榜单来做参考、选择。考生和家长可以重点参考四大权威大学世界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及中国的大学排行榜,其中比较权威的有武书连排行榜、邱均平排行榜、校友会排行榜以及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软科)。
2.各段考生应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
(1)高分考生和一段考生可以优先选择名校
在一段招生的高校,大多是全国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社会知名度高、办学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郁。同时,在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专业建设、师资配置、硬件条件、国际交流、校园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这些因素对学霸们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你在名校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硬件资源,可以被更有实力的导师教导,可以受到深厚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因此,对于高分考生,在学校选择上应当“就高不就低”,优先报考更高档次的学校。
(2)于二段考生可以以选择省(区、市)内学校为主
绝大多数的二段高校都是地方院校,它们在本省(区、市)投放的招生计划数较多。分数较高的考生可以选择位于省会城市的省属重点高校,分数一般的考生应着眼于地级市的一般高校,分数较低的考生可以在刚从三本升格为二本的学校和外省实力一般的学校中做出选择。
(3)三段考生可以优先选择区域内优质的高职院校
三段基本上是高职院校或专科专业。对于报考高职高专学校的考生来说,浙江省内高职院校仍是考生的首选之地。一是浙江省高职院校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处于全国前茅;二是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毕业生主要以就业为中心,因此就近求学对于今后的求职和专升本继续深造来说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省内考生还可以通过高职提前招生多一次选择的机会,一档多投,争取提前录取。
其实,无论是哪一段的考生,都需要了解高校的性质、层次、录取规则、收费标准等信息。这些信息在学校的官网上都可以查得到。高校的录取规则是志愿填报中需重点关注的。一般来说,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省(区、市)级招生主管部门的招生意见、学校的招生章程等信息来了解学校的录取规则。每年都会有许多考生虽然分数已经达到了学校的提档线,但因没有注意录取规则而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实在有些遗憾。
二、选专业
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专业建在优势学科上。随着新高考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专业+院校”的报考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志愿填报的主流。这使得考生和家长越来越重视专业的选择。同时也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确定未来的专业方向以及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追求。
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考生都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对自身的兴趣、性格认识不够,也无法合理地评估自身的能力优势,在专业选择时往往随大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以至于入学后丧失学习兴趣和毕业后出现就业难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志愿填报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各选考科目可以选报的专业。同时,根据自己的考分以及兴趣爱好、职业规划,正确、合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要具体了解专业的相关内容,可以详见“第四章:选专业”。
1.考生应关注各选考科目可以选报的专业
以浙江省为例,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据,2018年拟在浙江招生的高校有1360所,涵盖2.49万个专业(类),其中55.9%不限选考科目,44.1%设限选考科目。在设限选考科目中,考生必须在高考中选择规定内的考试科目,才能够报考。那么考生选择哪个科目,能够报考的专业最多?单科可报考专业涵盖面为:物理91.6%,化学84.1%,技术71.9%,生物70.5%,历史63.7%,地理62.4%,政治61.3%。
(1)选考科目物理可选专业
理论与应用力学、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航天类、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汽车运用工程、包装工程、土木工程(民用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安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给水排水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空类)、天文学、应用气象学、教育技术学等。
(2)选考科目化学可选专业
核工程类、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化工与制药类、生物科学类、应用化学、地质学类、林业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医学技术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3)选考科目生物可选专业
生物工程类、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医学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环境科学类(生态学等)、森林资源类、草叶科学类、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等)、环境生态类、动物生产类、动物医学类、水产类。
(4)选考科目政治可选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等)、经济学类(金融学、税务等)、公共管理类、政治学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工商管理类、社会学类(社会工作、家政学等)。
(5)选考科目历史可选专业
考古学、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政治学科、民族类、地理学科、历史学、世界历史、汉语言文学、文物保护技术。
(6)选考科目地理可选专业
气象类专业、地图测绘类(卫星遥感、GIS专业)、水利水电类、城市规划类、酒店管理类、旅游类、地质勘探类、资源管理类、地理教育类。
2.各类考生应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高分考生,可以选择双一流高校的一流专业。一段的高分考生,选择余地很大,选择权把握在自己手里,既要选择心仪的高校,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上不了名校的考生,可以选择普通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一、二段成绩中等的考生,既可以考虑选院校优先,尽量进一个实力强的高校,接受优质的教育,融入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考虑报考一个普通学校的特色专业,或者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有利于今后的就业。
分数稍微低一些的考生,可以优先选择专业。对于三段的考生,尤其是专科层面的,尽量从就业角度去考虑,优先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或者适合自己的专业,将来的就业渠道或者就业压力就会小一些。
艺术体育类考生,可以发挥专业特长上专业高校。对于喜爱体育和艺术的考生来说,通过艺考、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特殊招考渠道,也能报考一流专业,用专长搏击美好未来。
建议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把自己今后的人生目标定位和高考分数结合在一起考虑;在挑选专业时,将自己的兴趣、特长、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部署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大学入学后充分激发学习内动力,提高学习效率,不至于在高校学了四年后却回家“啃老”。专业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关,有的专业可能报考时很热门,但到了就业时却成了冷门,这需要考生与家长进行理性判断。此外,新高考改革后,很多高校实行大类招生,考生不需要把专业定得太细太死,现在高校的培养模式是“厚基础、宽口径”,进了大学之后还有很多转专业的机会。尤其是浙江考生,往往在就读高校中都是学习尖子,考生也可以先选一所心仪学校的不太热门的专业,再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转到热门的或者自己喜欢的专业去,这也不失为一个“曲线救国”的好办法。
三、识就业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谋取更好的职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大学的专业学习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学习机会,为大学生谋求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就业也是专业学习的延伸。大学生入职后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将得到验证和提升。大学生可能会用到所学的部分专业知识,用这些专业知识帮助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从就业角度来看,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已不再只强调专业对口,而更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在志愿填报时,多数家长和考生采取的办法是根据分数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大学,用非常短促的时间决定大学和专业。虽然分数段能够划分出选择的范围,但是在分数段范围内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此时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将来的就业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建议考生和家长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出发,参考就业信息来选定专业及选择大学。
由于就业压力的加大,专业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往人们心目中十分热门的一些专业就业遇冷,还有一些好专业面临生源危机。在填报志愿时“错估”了就业形势,以为是热门专业盲目跟风,结果毕业生人数过剩,成为“毕剩客”的也不少。专业“冷”与“热”之间,不仅反映了人们求学、择业观念的变化,更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大学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具体分析详见“第五章:识就业”,在那一章,笔者对2016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大数据进行了分析,供考生及家长在志愿填报时参考。
四、挑城市
大学,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城市,是大学的成长摇篮。城市为大学提供了城市化的具体意象,提供了文化、学术的交融,给大学创造了更优越的发展环境,聚拢大学发展所需的人才队伍和智力支撑;而大学为城市性格的形成提供了最充分的想象力,塑造了城市的风骨。这里说的挑城市,也就是考生选择想去就读的大学所在地。城市选择也有讲究,因为不同的地域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文化熏陶与影响,同时也与学生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息息相关。
从高校布局来看,高水平大学,如985、211、双一流等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26所)、江苏(11所)、上海(10所)等地,因此这些地方的高校也成为考生趋之若骛之地。笔者对高校所在城市进行了梳理,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级。当然,一、二、三段考生对城市的考虑也应有所不同。
第一层级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南京。在全国高校的布局中,没有任何对手能够挑战此三城,北京以31所高校遥遥领先,相当于上海、南京的总和。上海14所、南京23所,相对接近。一流学科数量也是同样,北京、上海、南京三个城市的高校表现突出,分别以153、57、38个占据第一层级。事实上以大学资源而论,传统上的京津冀,以北京为首。而长三角以上海、南京领衔,珠三角相对没有特别突出的全国性大学强城。
第二层级的城市包括武汉、西安、成都、天津、广州、长沙、哈尔滨、杭州、合肥、长春。其中,武汉高校的一流学科较为突出,西安、成都、天津、广州、长沙、长春较为均衡,而杭州、合肥则以单个大学为主体,如浙江大学之于杭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于合肥,一个大学一座城,以一己之力把城市的科教资源托起。
第三层级的城市包括苏州、无锡、大连、南宁、贵阳、西宁、拉萨、青岛、重庆、宁波、无锡、福州、太原等,基本上为省会城市和有传统大学资源的地级市。这些城市,一方面有政策均衡的因素,保持一个区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传统上的苏州、无锡、青岛等,一向是中国经济的明星城市,历史上就有很强的教育资源积累。
如果把高校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可以发现,除却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杭州等城市的综合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高校的腹地要么是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的省会城市,要么是首位度很高的省会城市,如武汉。南京之于江苏,广州之于广东,武汉之于湖北,杭州之于浙江,城市与高校的交融有着莫大的意义,这些高校在未来或许有更乐观的表现。
浙江考生心目中最热门的地域集中在北上广、江浙沪地区。因为浙江的经济基础较好,开放程度较佳,又兼之考虑到今后就业因素以及同学等人脉关系,浙江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很多都不愿意出省填报,所以浙江省内高校,尤其是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的高校,高考录取分数水涨船高。譬如,浙江工业大学每年招收约5000名考生,其中在省内招收3500名左右的考生,录取的基本是高考分数在浙大录取线以下的考生。其实,这样的分数,不妨也可以尝试报考省外办学实力更好的985、211高校。
地处北京、上海的院校,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大部分录取分数偏高。填报志愿时要正确处理地域的梯度。沿海或发达城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发达,有较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求学的理想场所,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待遇也较优于其他城市,这些城市院校录取分数相对偏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要综合自身情况考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高等学校。
五、读政策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吃透招生政策、了解高校的招生章程,注意细节,网上志愿填报莫大意。以浙江省为例,2017年浙江新高考改革后,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录取分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其中普通类分提前录取和平行录取。录取方案按照公平公正、以生为本和平稳过渡的原则,确保规则公平、简明、刚性,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扩大考生选择权、维护考生利益,并尽可能保持与原有办法的衔接。浙江、上海两地新高考的政策与解读,详见“第六章:读政策”。
1.读懂政策、全面理解
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方案核心为:“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
(1)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基本内容
●普通类统一高考招生: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的模式,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高职提前招生:实行考生自主报考。普通高中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单独考试招生: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包括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招生,实行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模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三位一体”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2)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
●取消文理分科:普通高中学生高考科目为“3+3”,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同时考生自主选择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课程中的任意3门为选考科目。考试科目成绩,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选考科目每门100分,高考满分值为750分。语数外按卷面成绩计分。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课程按一定比例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
●学生选考只能选考3门科目:选考科目和外语可以考两次,取成绩高的一次计分,考试成绩两年内有效。
●高校专业对选考科目有要求:高校3年前确定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每个专业可以事先确定0~3门选考科目要求,考生的选考科目中只要有一门符合高校专业要求就以报考该专业。
●取消录取批次:原普通文理科批次是按高校层次分一、二、三共3个批次,现改为一、二、三段,即考生总数的前20%为第一段,考生总数的前60%为第二段,考生总数的前90%为第三段。
●实行“专业+学校”的专业平行志愿: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最多可以填报80个“专业+学校”志愿。
●提前批录取:高职提前招生,考生可以报考不多于5所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入围考生在提前批填报志愿、提前批录取。
2.收集信息、正确填报
现在各方面的招生录取信息很多,考生可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和各高校招生网站信息为主要信息来源。重点是全面准确了解目标学校的招生章程,明白学校性质、办学层次,专业的报考条件要求、学费收费标准、校区位置等。易出现的情况有:因考生对信息的疏忽而出现高分低就现象,如2017年高分考生被一般独立学院专业录取;也有考生因没有注意学制等信息而被专科专业录取;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考生被高收费标准的民办学校或独立学院录取等等。
考生要注意自己报考类别的网上志愿填报时间与网上填报志愿的操作要点。一是要合理定位,选择合适的高校报考,如报考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省属高校的“三位一体”或是高职提前招生;二是要明白自己的报考类别,如普通类与艺术类、体育类的兼报时间与志愿填报要求;三是要注意志愿填报时间期限并妥善保管好个人在志愿填报系统的密码。考生选择好80个专业志愿后,根据专业平行志愿原则,志愿排序是关键中的关键。考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顺序排好志愿顺序,在不能很好确定时,可以两两比较,把喜欢的专业志愿放在前面。网上志愿填报提交后,在填报时间内可以修改,以最终一次提交为准,因此不能等到最后一刻再提交志愿,志愿提交后要注意保存备份,志愿填报提交后可以再进行查看。
2017年,上海、浙江两省市新高考正式落地,之后全国其他省(区、市)的新高考改革将逐步推进:北京、天津、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西、海南等8个省(区、市)于2017年秋季启动到2020年高考实施;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福建、贵州、西藏等省(区、市)于2018年秋季启动,到2021年高考实施;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市)于2019年秋季启动,到2022年高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