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时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胡占凡

《传媒时光》题作书名,大体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记录媒体人艰辛探索和心路历程的书。

而事实上,作者并非学传媒的科班出身,俊杰本是学音乐、吹长笛的。但他跨界踏入媒体后,便做得风生水起,“一发不可收拾”。三十年来,他一路拾起了不少沉甸甸的收获,如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四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以及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星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诸多奖项。而在这些耀眼光环的背后,无疑是一串串艰难跋涉的脚印。

俊杰踏足传媒,始为广播,继为电视。或新闻,或音乐,或综艺,或纪实,其所涉领域之广、节目类型之多、题材范围之广、介质手段之繁,在业界也颇不多见。且不论身处哪个领域,他都能才华闪烁、创意频现、佳作频出、大奖频获,硕果累累。近两年,俊杰转入大学,从事教研与领导工作,这无疑又是一次大跨度的“跨界”,相信必有另一番新气象。

有果必有因。作者的成功之道至少可以让人悟出这样几点:

其一,执着。就大概率而言,凡执着者必有所成。个人理解,所谓执着,即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做一件事,绝不为名缰利锁羁绊,不为声色犬马诱惑,事不惊人死不休。以他所成就的大型文化纪实节目《回家》为例,足以说明其执着程度。这档节目应该是创办于十六年前,当时这类文化纪实节目全国卫视台中尚属空白。他能创意这样类型的节目,能认定这样的目标,就是一份勇敢,一份执着。这十多年来,卫视中,文化类节目远非收视最高者,《回家》也大体如此。但俊杰和他的团队坚持下来了,这当然是一份执着。这期间,名家大师就拍摄了500多位,足迹遍及海内外,其中诸多篇章已随大师仙逝成为绝唱。

其二,创新。俊杰是个事业追求不止步的人。《回家》之后,他相继策划创办了《儿女情长》、与中央文明办联合制作了《德行天下》栏目,这三档栏目从不同创意角度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意旨,也展现着俊杰个人的价值谱系——唯人生之善美,可抵御世事之变迁,唯坚守人之根本,方可做应为可为之事。

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一直在激励着他不断拓展新视野。一般来说,功成名就易使人心生倦怠,更易固步自封,易落窠臼。但俊杰不是,他在不停地突破自我,既除旧布新,又继承优秀因子,加之以新元素,继而诞生了非同寻常的创意及样态全新的节目。

其三,思考。出书其实就是思考,是对过去的反思与咀嚼。俊杰经历丰富多彩,新闻采编、艺术创作、广播电视编导、学术理论研究等,总不离大文化的概念。沉淀下来,梳理总结,总是会叫人有所悟。

俊杰此番将多年来从事传媒工作的实战笔录、经典范本和学术论文辑为《传媒时光》一书,呈现的就是他对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一份作为,大略可以看出他三十年来的理念创新和艺术实践。这不竭的创造力是从坚定的自信自强和亲力亲为的实践中来的,是从文化层面的审美格调与精神世界中来的,是从夙兴夜寐的事业追求中来的。

《传媒时光》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名为“‘回家’之旅”,主要阐述《回家》节目的创意过程、主题宗旨的定位、叙事基调的选择、节目框架及形态的构建等内容。包括如何让情与景、事与理、思与辨自然交融;如何把纪实与写意巧妙结合,使节目的内涵深邃丰厚,情感和思绪浓郁绵长等。书中不仅有实际操作的细节蓝本,也有作者理论层面的独特见解。这些内容对于从业者应是有启示裨益的。书的下卷名为“跋涉之途”,涵盖了作者三十年的钻研探索、创作体会及成功案例。上卷为“旅”,下卷为“途”,这就鲜明地展示了作者的心志与态度,可以说既是情怀之旅、文化之旅,也是创新之旅、艰辛之旅。他能够数十年初心不渝地跋涉其中,非有不懈的追求与坚韧的意志难以为之。

一直“在路上”是俊杰无悔的选择。这个旅途没有终点,只有远方的风景。其实于媒体人、文化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2018年5月15日写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