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04 下落不明的国宝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年代:距今约71万—23万年

尺寸:不详

材质:化石

出土地:1929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出土

收藏地:化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落不明,模型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引言】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虽然不是中国最早发现人类化石的地点,但确是最早得到世界公认的直立人化石地点。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发掘研究工作,并且得到了世界学术界的认可,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与敦煌莫高窟、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泰山、北京故宫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北京猿人遗址的重要性。

北京猿人发现简史

早在北宋时期,在现在北京市西南约50千米的房山周口店就有发现“龙骨”的传说。久而久之,当地人把周口店附近的那座小山称为龙骨山。1918年,周口店附近龙骨山发现化石的消息,引起了北洋政府矿政顾问、瑞典学者安特生的注意。他便去周口店地区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无多大收获。直到1921年,安特生和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基赴周口店考察,发现了北京猿人遗址的洞穴堆积。他们还发现了动物化石,而且注意到了石英石片,认为这些可能和古人类活动有关。随后,斯丹斯基进行了两次短暂发掘,发现了两枚人类牙齿化石。这一发现为后来的考古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正式开始发掘北京猿人遗址。这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和一枚人类的左下第一臼齿化石。在第二年的发掘中发现了除牙齿之外的人类顶骨、额骨、下颌骨、肱骨等化石。

1929年的考古发掘工作由年轻的裴文中主持,这一年是北京猿人发掘工作最为重要的一年。年底,发掘工作步入尾声,国外的资助逐渐停止,发掘现场工人们也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年轻的裴文中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执意要搞明白洞穴底部的堆积情况。12月2日,裴文中又一次腰系绳索下到洞中,虽然已经临近天黑,他仍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他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猿人的头盖骨,其中一半已经露出土来。他小心翼翼地把这件化石挖出来,用自己的衣服紧紧地包裹起来,像抱着婴儿一般,小心地拿到办公室。第二天,他给北京方面汇报了这一重要发现,在电报中他写道:“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这一消息的宣布,足以震惊整个学界。

自第一件完整的头骨发现之后,负责发掘工作的裴文中不断地在发掘中改变工作方法,使整个发掘活动更加规范和细致。如采用1×1米的探方(探方是考古发掘活动中的最小工作单位,一般根据遗址的情况有1×1米、5×5米、10×10米等大小),每50厘米厚为一水平层。这些都为之后的发现奠定了科学的基础。1935年的发掘工作由贾兰坡主持,在第一地点发现了丰富的石制品和人类用火的痕迹。1936年是周口店发掘中大丰收的一年,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在下文化层的第二十五水平层中,发现了3个直立人头盖骨,还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1937年仍有人类化石和石制品出土。不幸的是,随着卢沟桥事变爆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考古工作不得不中断。从1927年到1937年,10年的发掘共获得了5个完整的直立人头盖骨、140余枚牙齿及一些肢骨,共代表了40个个体。另外还有上万件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这些资料为复原北京猿人的生活场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北京猿人发现的个体之丰富,实属罕见。这为我们探讨人类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是全人类的一笔财富。

北京人的特征和文化

研究发现,北京人头骨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稍上处,向上逐渐变窄,剖面为抛物线形。北京人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比猿类增高,和现代人相比仍较低。北京人的脑容量在1043立方厘米,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他们的头盖骨比我们现代人要厚。眉嵴粗壮,左右连接在一起。颅顶有明显的矢状嵴,头骨后部枕骨圆枕发达。北京人的面部,吻部前突,下颌不明显。有扁而宽的鼻骨和颧骨,颧骨面朝前,表明他们的鼻子较宽,面部扁平。他们的牙齿较猿类稍有退化,但比现代人的牙齿要粗大、复杂。其犬齿和上内侧门齿的舌面,有由底结节伸向切缘的指状突;上内侧门齿的舌面呈铲形。铲形门齿是蒙古人种较为典型的特征,因此可断定北京人属于蒙古人种。北京人头部的特征又和爪哇人相似,所以北京人也是直立人。北京人的身高根据发现的长骨推断应该在1.56~1.57米。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有石制品、骨角器等,并知道用火。他们石器的制作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不多,且多为小型。原料是就地取材,一般取自洞口不远处的河滩,有脉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等,也有来自几千米外的水晶。他们的石器加工技术有直接打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以砸击法打制的两极石核和石片占出土石器比例最大,这是北京人的特色工具。这些石器的器形包括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锤和石砧等类型,能够满足北京人不同的生活需求。他们用砍砸器进行狩猎活动,用刮削器来加工处理猎获的动物,用雕刻器加工动物骨头制成生活用品或装饰品。

在他们居住的洞穴内发现了大量的碎骨,据此推测北京人可能制作骨器。一些动物骨骼上的切痕,也能间接证明北京人已经会加工骨器。在他们的洞穴中也发现了灰烬层,有许多石头被火烧过,这些灰堆有的集中分布。因此,我们认为北京人很可能已经会管理火了,但是否为人工取火,目前还不得而知。

国宝丢失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难当头,为了使这些化石能够得到妥善保管,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政府同意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交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代为保管,然而在交给美国陆战队负责运输后,北京猿人头骨就下落不明,杳无音信。时至今日,仍是一宗悬案。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为研究早期人类的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为人类的多地区起源理论提供了材料支撑。虽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做的工作,从今日的眼光来看,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毕竟就人类头盖骨化石而言,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发现完整的头骨化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