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语义:描写与阐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语境认知失调与修辞语义表达

语境认知是对所有语境条件的综合知觉、了解、判断、把握和解读。本节主要就人际语境认知失调对修辞语义表达的影响进行讨论。

人际语境是由交际主体、交际对象、人际关系和角色关系等要素共同构成的,是语用环境的重要表现样态,也是制约和影响交际者话语表达和理解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者都注重对人际语境的知觉与判断。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有研究者把人际语境认知等同于社会认知。研究者的意思是指个人对他人、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高玉祥,王仁欣,刘玉玲.人际交往心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6.由此来观测和检视言语交际活动,不难发现交际主体实际上都十分看重交际对象、自我及其之间存在着的潜性和显性关系,注重对交际对象及其之间关系的整体感知和感知的程度轻重。所以,交际主体要想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首先就要对自我、对交际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始的认知和评估,然后才能够在后续的交际中作出恰如其分的话语策略选择。这当然是理想的状态,实际操作过程中远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交际者受到了各种言内和言外、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使得对人际语境的认知存在着失调现象。

认知失调又称为认知不和谐,这种理论是由菲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57)提出的,是指两种认识上的不一致而导致出现紧张心理状态,产生动机冲突。这种认知不协调在言语交际中就表现为人际语境认知的失衡,即交际者对言语交际中影响话语表达和理解的人际语境因素的感知、认识和判断等心理活动出现了偏差,认知结果背离了人际语境的真实状态,与人际语境本真之间关系失衡。这种人际语境认知的失调必然会对言语交际产生负面影响,使言语交际出现短路现象,或者说滋生交际故障,从而影响修辞语义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际语境认知失调是造成交际故障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人际语境认知失调表现在多个侧面,以下仅从四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对自我的认知失调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实现交际的目的,交际主体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心理、性格、文化程度、认知水平、语言能力、交际动机等,学会自我控制和随机应变,把握好自我角色,力求话语选择符合自我状况。以长辈身份与晚辈交谈,当然要做到庄重得体,情感关怀要多于冷漠麻木;以晚辈身份同长辈交谈,自然要做到有理有节,谦逊恭敬;同辈之间交谈,话语风格势必会更加注重亲切自然,随意多于拘谨等。这些都是自我认知的常态或者说是平衡状态下的言语交际风貌。这种认知状态下,言语交际活动自然能够顺利进行,出现交际故障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可能会杜绝交际故障的产生。如下中小学生的修辞话语就是对自我恰切认知的前提下的修辞创造:

做作业——真是烦死人/考试中——警察与小偷/考试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老师来了——这里黎明静悄悄/被赶出教室——快乐的单身汉/回到家——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家长会后——今夜有暴风雪/语文——老北京的传说/几何——黑三角/代数——R4之谜/地理——九州方圆/生物——血疑/历史——华夏掠影/化学——情变/物理——神奇的电波

这些修辞话语的创造者都是中小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生角色、子女身份以及在学习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促使他们强烈地知觉到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当他们清醒地认知自我的时候,就通过修辞手段把对学习、课程、校园生活、与教师的关系、和家长的关系等一系列感受表露无余。这里既有对乏味学习生活厌倦情绪的宣泄,也有对家长、教师不满情感的生动化表达,还有对学业课程的形象化描写。显然,在中小学生这个社群中作为修辞主体的中小学生较好地认知到了自我,因此构拟这些具有校园流行语性质的修辞话语并没有什么障碍,而且交流起来带有一定程度的调侃性,很顺畅、很时尚、很诙谐,能够营造幽默宽松的交际氛围。

但实际上,会有不少人很难做得到。无论是地位高还是地位低的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是文化程度高还是文化程度低的人,在具体语境中多多少少会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自我认知失调。也就是说,在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对自我的需要、兴趣、能力、个性和行为动机等心理状况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协调好自我心理预期与言语交际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自我的心理与交际行为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比如,交际者对自我言语交际能力的评估过于不切合实际,或者误以为自己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面对不可预料的应急场面都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并由此使自我处在自傲、自负等心理状态;或者低估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并由此产生胆怯、害怕、畏缩等心理状态。这些无秩序的心理状态无论如何是不能满足交际对象的心理期待的,也与交际行为本身的要求不相适应,从而会导致交际故障的产生。资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的大军阀韩复榘不学无术,信口开河,在参加一次聚会演讲时说道:

今天到会的人十分茂盛,敝人实在很感冒,你们都是大学生,懂得七八国英文,我不懂这些,今天真是鹤立鸡群了!

韩复榘的话语显然是建立在对自我心理、情绪、语言能力等自我状况整体认知良好的情况下作出的话语和修辞选择,但是这种认知却是不切合自我实际的,是一种失调的自我认知。基于这种认知上的失当,造成了自我心理状态的失衡和社交表现欲望的膨胀,把自我置于一个唯我独尊、令人高山仰止的位置上,从而使其在话语和修辞选择上出现了故障,修辞语义的表达就出现了问题。在这里,“茂盛”“感冒”“鹤立鸡群”等显然都是不妥的,是一种失败的修辞,是一种令人无法理解和容忍的话语选择。这种失败表面上看是词语选择的失误,但其根源就在于交际者自我认知的不当。言语交际中,除了客观因素遮蔽了交际者认知的视野,使交际者不能有效地自我认知外,主观上的不健康心理诸如社交自卑心理、社交嫉妒心理、社交恐惧心理、社交猜疑心理和社交报复心理等都会给交际者的正常认知设置障碍,诱使交际者对自我作出错误的甚至是极端的评价和判断,从而造成认知漏洞和偏颇,并由此导致言语交际的失败,进而影响了修辞语义的表达。又如:

亲爱的YX-03:

你好!我们是2005年1月9日22时30分在网上认识的,说来还挺有缘。截至此时此刻,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整5个月时间。

在此期间,我们共上网聊天150次,平均一天一次。合计聊天时间7500分钟,平均每次50分钟。其间,我们累计见面10次,平均15天见面一次。在这10次见面中,我约你9次,占约会总数的90%。我主动吻你34次,占我们接吻总数的82.5%。请你吃饭10次,共消费人民币2011元,平均每次201.1元。

另外我送你礼物4件,去你家拜访3次,花费人民币2755元。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我爱你的程度比你爱我的程度高出22个百分点,我的爱情投资比你多出了52个百分点。

虽然如此,你爱我的程度也达到在婚姻所要求的基准线以上,并超出了17个百分点。就是说,我对你的满意度为84%,你对我的满意度为78%,通过电脑分析计算,恋爱双方满意度达到如此程度的只占恋爱总数的42%。因此,根据电脑给出的结论,我们可以考虑结婚。

现在,根据电脑指令,我向你提出书面结婚请求,请你在接到此信后7日内,作出正式答复,逾期不予回复,则视为拒绝。

如果拒绝的话请提出书面意见书,详细表述原因。如提供不出有效原因而予以拒绝,本人有权要求一定的经济赔偿。

想念你的KFO

×年×月×日晚

这封求爱信来自网络(作者署名为“沈亮”),求爱信的写作者是一位统计学博士。这封求爱信显然带有调侃性和搞笑的意味,我们对这封求爱信的真实性忽略不计,仅从文本本身与构拟者角色认知角度作简要分析。作为统计学博士在写这封求爱信时充分利用了自己所学专业的条件,把与女友之间的交往情况几乎全部用数字作了非常详细而又准确的交代,有些语义的表达甚至精确到以小数点、百分比计算。可以看出,这位求爱者还没有走出“统计学博士”这个角色,而依然陶醉于这个角色之中,孤芳自赏,自娱自乐,这当然显得滑稽可笑、迂腐呆滞。由此而带来的交际效果可想而知,相信不会有哪位女孩子愿意接受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这无疑是由于自我角色认知错误造成的不良甚至是严重的后果。

二、对他人的认知失调

对他人的认知主要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主体要对认知对象的外表特征、内心世界作出认知,不仅要了解对方的物理特征,还要对客体的许多内在特征,如动机、能力、情感、意志等作出判断形成完整的印象。全国十三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99.认知客体的外在特征是可视的、可触的、可听的、外显的,看得清,摸得着,听得见,在认知时一般情况下较少出现认知失误。例如:

我们车上怎么这么香呀!啊,原来大家都是来自香港的游客,所以都带着“香气”来了!欢迎带香味的同胞来访!

您知道香港为什么叫香港吗?不知我说得对不对,至少有三种说法,种种都离不开“香”字:其一,最广泛的说法是,早年一些外国海员游览香港时见遍地都是芳香的鲜花,因此称此地为“芬芳的港口”,后来正式译为“香港”。其二,和“香木”有关。因明清时期,此地生产“香木”,是个往外地运“香木”的地方,被世人称为“清香的港口”,后简称为“香港”。其三,也和“香”字有关,说的是从明末以来,当地人就以制造香木和檀香为主,岛上香气四溢,人们自然称它为“香港”了。不知我说得对不对?(王连义《幽默·赞美·话题用语》,见《中国旅游报》2002年第10期)

这是一位导游面对来自香港的游客所说的一段话,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是已知的,即导游和香港游客,这是事实,是客观存在。所以,这位导游在介绍香港时充分认知到了交际对象的“香港”角色身份,利用香港游客对自身生活着的土地的热爱之情,在“香”字上下功夫,可以说做到了对他人的充分认知。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促使香港游客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很好地调动香港游客的热情和兴致,进而使双方能够和谐沟通交流,从而更有效地拉近双方的感情距离。但是,认知客体的心理、情绪、能力、兴趣等是隐性的、潜在的、内含的,而且具体情境中人的心理状况也是在变化着的、不确定的,所以短时内较难准确把握,有时可能会被假象所迷惑,这样就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认知失调现象。

尤其是在具有偶遇关系的人与人之间,以及网络语境中,出现这种认知失调的可能性会更大。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是一种经由网络媒介的沟通,互动双方并不像在现实社会中那样面对面地参与沟通。换言之,网络空间的人际互动是一种“身体不在场”的交往。陈晓荣.虚拟世界的哲学蕴含.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19~22.所以人们常说,网络语境是虚拟的,虽然也有现实的一面,但是虚拟是其重要的特征。“虚拟空间创造了一个我们可以任意选择并同时共享又彼此分离的宽松社会交往环境,缓解了传统面对面交往方式给人的心理压力。同时,网络群体的宽容和慷慨使不同阶层的人们可以在自己选定的‘网络空间’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获得平等和尊严。”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社会科学研究,2002(4):93~97.正是基于此,交际者具备了隐去自身真实的条件与可能,使得交际者在场的虚拟特征掩盖了现实语境中的现实性特征,造成虚幻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所以,性别、姓名、性格、心理、职业、角色、身份等都成为不可预知的、难以确定的语境因素。那么,在网络语境下比如QQ聊天、视频聊天等的言语交际必然会增加交际主体与交际对象相互之间的认知难度。这种语境下的认知失调也就不仅在所难免,而且从量度上观测还要多于常态语境下的认知失调。

即便不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内,现实世界中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虽然交际对象就在现场,现场感非常强烈,但现实世界人际之间所建构的人伦秩序和人伦机制、交际者的能力、具体的场景、心理情绪、交际目的等因素还是会规约人们的人际认知行为,使得认知主体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和裁决力,认知潜能难以得到深入发掘和转化,从而出现认知失调,造成修辞语义表达的短路现象。比如:

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什,荷担去了。(明·赵南星《笑赞》)

人们常常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来描述类似现象,以此来讥讽“牛”的无知,但如果换位思考,就会发现受讥讽的对象似乎不应该是这头“牛”,而应该是弹琴的人。明明知道对方是牛,可还是要对它弹琴,这就不是牛的过错而是弹琴人的过错了。如果从言语交际的人际语境认知层面来看,显然这是由于交际主体对交际对象文化程度的认知存在着缺陷造成的。根据社会心理学、言语交际学、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和一般常识,交际者只有根据人际交往中所获得的关于交际对象的社会知觉和印象,并准确推知交际对象的文化程度,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并作出适当的话语反应,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否则就会造成尴尬局面。该例告诉我们,秀才和卖柴者之间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短路现象,并最终导致双方买卖行为不能成功,原因就在于秀才对卖柴人的文化程度认知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正是这种缺陷,蒙蔽了秀才的视线,封死了秀才的思路,禁锢了秀才话语能力的施展,使得秀才的话语表达依然遵循模式化方式,而没有作出及时的话语修辞策略调整,修辞语义表达是不顺畅的,最终使得交际活动以失败而告终。又如:

一天下大雨,一位小伙子没有任何雨具站在一幢楼下的雨中淋着,他浑身湿透,不住地发抖。一位老太太从家里拿了一把雨伞送了过去。没想到,小伙子也不说话,一个劲地摇头不要。老太太以为他同家里人赌气,就劝他到她家里坐一会儿。那小伙子还是摇摇头,一动不动。老太太急了,一把拉住小伙子的胳膊:“跟父母闹别扭了?先到家里暖暖身子。”那小伙子终于忍不住了,对老太太低声说:“大娘,您别把我的好事给搅了,我再站一会儿。”小伙子冲楼上使了使眼色:“她就要答应嫁给我了!”(《中国青年》)

看着大雨下,小伙子没带雨具被雨淋着,老太太出于好心,便从自己家里拿了一把雨伞,劝小伙子赶快到楼里避雨甚至要小伙子到自己家里暖暖身子,但遭到了小伙子的拒绝。老太太的善意没有得到小伙子的理解和感激,相反小伙子还说出了“大娘,您别把我的好事给搅了,我再站一会儿”这样的话语。这不仅不太礼貌,而且也有点不近人情。显然,二人的交际并不顺畅,某种意义上说是失败的。究其原因,就是老太太的角色认知不够或者说错误造成的。根据文本的叙述,老太太误以为这个小伙子和家里人生气了,是因为赌气才站在大雨中,把小伙子角色认定为和家长生过气的儿子。这与小伙子实际的角色身份相差甚远,差点好心办成坏事。由于老太太对小伙子身份的误判,从而使修辞话语所表达的语义完全背离了小伙子的预设。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失调

言语交际学所界定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即人们彼此在思想感情上的距离,交际双方彼此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包括了自我与他人、他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言语交际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疏远的与亲近的、友善的与敌对的、熟悉的与陌生的等等。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关系的亲疏还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一般来说,往往与满足交际对象各自需要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姚亚平认为,交际双方都满足了各自的需要,相互之间发生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示友好的情感;满足的程度越大,人际关系就越好;满足的程度越小,人际关系就越坏。如果双方或某一方只是部分地满足需要,双方的人际关系也就会随之相应地疏远;如果相互间的交往阻碍了双方或某一方满足需要,那么人际关系就有可能出现敌对的情况。姚亚平.人际关系语言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22.这种看法应该说基本上反映了人际事实,并为人际语境认知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依据。

言语交际中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实际上就是要综合相关因素对以上这些关系好坏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就是要作出一个有理有据的评估,理清交际对象之间、自我与交际对象之间人际距离的远近及其远近的程度。根据自己的认知系统和认知规则来感知交际者之间处在何种关系状态。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是相互愉悦,还是相互厌恶;是相互信赖,还是相互猜疑;是宽松和谐,还是紧张冷淡。对人际关系认知的失调,就是无视这些状况的存在而把它们置于同一个关系层面,没有看到这些关系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在表达时不能作出适度的反应,不能提供具体的话语建构和解构策略,不能对言语计划作出适宜的调整,从而造成交际故障,降低了交际活动的成功率。看下面一段QQ聊天记录(时间为2012年3月31日,保持聊天记录原貌,只隐去了真实姓名):

甲16:02:16

你现在有空吗

乙16:02:43

请讲

甲16:03:40

想占用你宝贵时间帮忙看看这篇文章

乙16:04:08

切 什么呀

甲16:04:45

是我写的一篇校本培训

甲16:04:49

行吗

乙16:04:56

发过来吧

乙16:05:01

学习学习

甲16:05:39

谢谢!不要这样说嘛 失礼失礼 我就觉得很难修改

16:06:06

(成功接收文件“多样有效的校本培训.doc”(31.00KB)

多样有效的校本培训.doc 打开文件 打开所在文件夹)

乙16:06:14

稍等

甲16:06:24

好的 谢啦

乙16:10:49

看了

乙16:10:51

不错

甲16:11:05

请多多指教

甲16:11:51

我想发表到国家级的报刊 不知行不行 请帮帮忙

乙16:12:23

几点建议:

第一 各部分内容不太有血有肉 多为骨架

第二 个别字是错别字

第三 第三部分“多样化”分类标准不统一

乙16:12:39

不是建议 是看法

乙16:12:48

看怎么处理 其他的都写得很好

甲16:12:53

哈哈 谢谢

乙16:12:54

文笔很通顺

乙16:13:06

这么客气干嘛

甲16:13:22

希望有你这位大师指点会好些

乙16:13:31

甲16:13:49

是啊 真的 很想得到你的指教

乙16:14:06

切 切

甲16:14:25

不要这样嘛 昨天有人叫我交一篇给她 她帮忙发表

乙16:14:42

很好

甲16:16:01

见笑了 大师

乙16:16:11

什么呀

乙16:16:27

没有呀 看你很有想法 文章中

甲16:16:30

你说可以给这篇她吗

乙16:16:35

不过不修改发表也可以

乙16:16:38

可以呀

甲16:16:53

是吗 那我就发给她啦

乙16:16:56

赞成呀

甲16:17:04

谢谢

乙16:17:13

甲16:18:35

不过不能得到你亲笔修改 很遗憾啊 还不够资格是吧?哈哈哈

乙16:19:27

什么呀

乙16:20:10

我是真没时间 另外对你们的情况也不熟悉

乙16:20:23

我正在忙着别的事呢

甲16:21:18

哈哈 没关系 说笑的

乙16:21:53

甲16:22:49

不过真的很渴望能有这样的机会 哈哈哈

乙16:22:58

好哇 哈哈

这段会话由46个话轮组合而成。撇开文本错讹、不规范之处,由用词、话语内容、表现出的礼貌度、营造的话语基调、表情符号、副语言等文本特征可以看出,交际双方对人际关系的认知都把握得比较好、比较到位。从中不难体会出,双方人际关系一般,说话比较客气礼貌,话语点到为止,又有适度的诙谐幽默感。由于交际双方都能够准确且很好地认知双方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状态,所以会话就很顺畅自然,从而收到了较好的修辞语义表达效果,达到了交际的目的。但是,下列用例就不这么简单:

鲁贵:(严肃地)孩子,你可放明白点,你妈疼你,只在嘴上,我可把你的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放在心上。

四凤:(明白他有所指)您又要说什么?

鲁贵:(四面望了望,逼近四凤)我说,大少爷常跟我提过你,大少爷,他说……

四凤:(管不住自己)大少爷!大少爷!你疯了!——我走了,太太就要叫我呢。(曹禺《雷雨》)

从角色关系上看,鲁贵与四凤是父女关系,但此时父女之间的人际关系则偏离了父女之间正常的人伦亲情规范,心理空间较大,感情距离较远。鲁贵对他们父女之间人际关系的现实状态全然未知或不愿知晓,依然处在原有的心理层面,在评价女儿的人际关系时缺乏足够内外条件的支撑,心理准备稍显仓促,得出了错误的认知结论,并以这种错误的结论为前提与女儿开始言语交际,结果造成了交际的失败。鲁贵自认为四凤是自己的女儿,具有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感情距离应该很近,但是他并没有感知到自己为讨钱不惜用女儿的隐私来要挟的不当行为,已经使作为女儿的四凤在心理上极为讨厌自己,双方的人际关系已经骤然降到零点,处在相当冷漠、紧张的状态。鲁贵的人际关系认知不当促使四凤用改变称呼的方式来表明父女之间人际关系的淡化与隔膜,并中止了双方的言语交际。首先,在称呼父亲时作出了另外的修辞选择,自觉地放弃了敬称“您”,而改用中性称呼,以此来抗议父亲的跋扈和对自己的不尊重;其次,以“我走了,太太就要叫我呢”为借口中断了交际。这就是表达主体对人际关系认知失调所带来的不良修辞语义表达效应。

四、对角色关系的认知失调

周晓虹在《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周晓虹.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23.中引用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特纳的话说,角色是个体在社会中所占据的位置,是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并运用角色扮演能力去适应不同类型期望的个体。按照笔者的理解,这种诠释至少输出了四个方面的信息:第一,角色概念把个体与社会联系在了一起;第二,角色在社会中都具有特定的地位;第三,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第四,角色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个体在社会中都会因为某种关联性而分处不同的角色地位并具有相应的角色关系。粗略看来,便有姻缘角色、血缘角色、地缘角色、业缘角色、事缘角色、情缘角色及其相互关系等。在言语交际中,同一个个体所具有的不同角色身份必须得到相应的刺激才能被激活,这样潜存着的角色属性才能够真正被交际者所认知,并被用来作为推知角色身份、确定与自我以及交际对象之间的角色关系的重要根据。同时,交际者依然还要据此来确定、选择、调整话语行为和话语策略,以满足角色期望。如: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20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濒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的这篇毕业致辞,曾轰动一时,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震撼。在这个语篇中,作为修辞主体的校长充分认知了自我与听众之间的角色关系,在校长角色与学生角色之间找到了非常恰当的平衡点。那就是把自己定位为教师、长者、朋友,把听众定位为学生、晚辈、朋友,理顺了双方之间的角色关系。因为是良师,所以在语篇中格调积极向上,平等尊重,语重心长,充溢着鼓励、鞭策,导引着莘莘学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因为是益友,所以在致辞中又亲和力四射,历数着大学生活中曾经经历、耳闻目睹过的无限往事,既有国家政治层面的大是大非,又有社会生活层面的万事万象,既有学校学业层面的多样化面相,又有自己身边的种种细微琐事。而且,修辞话语的构拟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话语环境,其中不乏网络用语、新词新语、独具华中科技大学特色的校园流行语,像“什锦八宝饭”“G2”“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打酱油”“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吉丫头”“校歌男”“选修课王子”“被就业”“被坚强”“根叔”“凤姐”“犀利哥”等词语充斥了整个语篇。这些词语的应用激活了听众的记忆,勾起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是那么亲切,那么零距离。这就拉近了校长、老师、长辈角色与学生、晚辈角色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双方处在平等友善和谐的交际氛围之中,从而收到了非常好的修辞语义表达效果。

但是,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对人际角色及其角色关系的认定未必都这么准确恰当,存在着人际角色认知失调的问题。对人际角色的认知失调主要表现为对交际者角色身份及其与自我和角色之间关系的整体感知出现了故障。比如本来是朋友及其关系,由于认知失调而误判为情人及其关系;本来是母女及其关系,由于认知失调而误断为姐妹及其关系等。这种错位的角色及其角色关系认知,导引着交际者在错误方向的指引下进行言语交际,并作出不当的话语选择,从而导致言语交际的中断或终止。比如:

1840年2月,女王和阿尔巴特结婚。一天,两人为一件小事而拌嘴,阿尔巴特一气之下跑进私室,紧闭门户,于是,女王前去扣门。“谁?”阿尔巴特在房间里问道。女王大声回答说:“我是大英帝国女王!”屋内寂静无声,房门紧闭如故。

该例中,女王对与自己丈夫关系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作为妻子的女王没有考虑到作为丈夫的阿尔巴特此时此景的角色心理,没有顾及丈夫与自我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感情距离,而把女王与臣民角色关系置于了夫妻角色关系之上,弄错了交际角色和潜隐性角色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对夫妻二人之间的角色关系认知是失当的,夫妻角色之间发生了冲突,产生了矛盾,角色关系出现了不平衡,所以在话语表达时就使用了“女王”这个称谓来回答丈夫阿尔巴特的问话。这个称谓的运用让作为丈夫的阿尔巴特觉得自己的妻子高高在上,而自己则处在最卑微的位置,这对此时的丈夫来说显然是一种伤害和不尊重,没有满足一个丈夫对妻子的角色期望,所以会出现“屋内寂静无声,房门紧闭如故”这种言后之果。这就没有实现双方言语交际的基本预期。有研究者认为,角色冲突是由于个体扮演的角色过多,而无法满足相应的角色期望;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角色期望使交际者无所适从难以协调而造成的。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63.本例当属第一种情况。所以,当女王突然间发现自己的角色定位有问题时,便及时地作出了适宜的修正和调整。女王由公众角色回归到了姻缘角色,阿尔巴特也由臣民角色回归到了丈夫角色,双方的角色关系也由君臣关系回归到夫妻关系。正因为此时女王对阿尔巴特角色以及他们之间角色关系的重新认知是恰当的,符合了当时情景下二人之间的心理状况,所以便会有这样的交际效果:

接着,女王又轻轻地在门上扣了几下。“谁?”“是你的妻子,阿尔巴特。”女王的丈夫这才把门打开。(出处失记)

女王第二次回答选择了“妻子”这个称谓,使“妻子”这一依赖性角色因为受到刺激而得以激活,并立即转化为当前的交际角色。经过这样的调整,消除了角色之间的冲突,理顺了角色关系,从而使言语交际能够完满成功。我们知道,角色认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确定交际者的角色,梳理具体语境中角色之间的关系,弄清角色期望趋向,不使角色之间产生冲突,以便交际者合理地设计交际进程。显然,女王的纠错行为符合这一基本精神。

造成交际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人际语境认知失调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际语境认知失调突出地表现在交际者对自我的认知失调、对交际对象的认知失调、对人际关系和角色关系的认知失调。正是因为这些人际认知偏差影响了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使话语修辞语义的表达和理解困难重重,难以实现交际目的和交际预期。